科学布局机发农业活力 发展项目带动就业创业
更新时间:2022-07-24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这些蛋都是用作孵化的种蛋,和孵化公司合作,由公司保价回收。鸭子从6月开始产蛋,可以一直产到年底。每枚蛋保守收益1元多。一想到每天醒来就可以‘捡钱’,我浑身都是劲。”近期上林县塘红乡马里村樱桃谷种鸭养殖基地的蛋鸭开始进入产蛋期,基地负责人蓝作信十分开心。 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马里村把土地整体出租给蓝作信,并与他合作创办养殖基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目前,樱桃谷种鸭养殖基地有蛋鸭7000羽,每天产蛋5000多枚。 产业发展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的基础。在南宁,像蓝作信这样的搬迁户还有很多。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我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TUO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整合资源重点帮扶、实施产业经准招商等方式,以项目牵引产业、以产业谋划布局,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筑牢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发展根基。 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带动搬迁户灵活就业。我市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组织安置点所在县申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项目,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搬迁户的带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搬迁户提供全程服务,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搬迁户增产增收。其中,隆安县创建那之乡火龙果、金穗香蕉、那乡米等7个自治区级产业(核心)示范区,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08家、家庭农场205家,全县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的水果基地达485个;马山县创建广西首批由企业投资的农业类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种植户(贫困户)”经营模式,生产的韭菜花由公司按市场价格收购再销往外地,为搬迁户在原有二三产业就业创业门路的基础上,拓展了一产的创业渠道,为搬迁群众根据自身请况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 整合资源重点帮扶,机发产业发展活力。我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产业发展项目,积极筹措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TUO贫地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建设。目前,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监测系统中已储备产业项目1144个,预算总投资34.07亿元。其中,2022年度实施的653个产业项目已全部开工,预算总投资14.13亿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8.45亿元。同时,我市加强与深圳市在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方面的对接,实施《加大深圳市消费帮扶产品“圳品”培育销售力度的工作方案》,着力抓好“圳品”认证、“供深基地”建设两大消费帮扶重点工作,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扩大农产品市场和消费需求。 实施产业经准招商,鼓励龙头企业建厂兴业。我市坚持以项目招商、落地为抓手, (下转2版)(上接1版)重点对接现代农业、林产品及家具家居、大健康文旅等产业头部企业,引进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截至6月底,隆安县对接企业新签约产业项目12个,项目签约金额22.79亿元,引进59家企业,已落户的企业达产满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5500多个;马山县通过招商引资,拟在安置点投资8.12亿元配套建设产业发展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让搬迁群众享受到后续产业发展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