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家二级医院抢升“三级”,把大医院开到家门口,是出圈第一步
更新时间:2022-06-13
连乡镇医院都有了升“三级”的雄心,但它们不可能和“大三甲”抢病人,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文/ 凌馨 信娜 编/ 王小 图/Flickr张树琴收到一个消息,镇上已经解决了用地。她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的院长,他们有望在2025年拥有一个全新的院区,这个院区,将拥有600张床位,设计规模直奔三级医院而去。 几公里之外,二级医院南通通州区中医院院长秦晓纲下定决心,搬迁新院区的同时,必须要创建“三乙”。 家住通州区刘程程(化名)觉得是好事。她80多岁的母亲刚刚被送到通州区人民医院做了一次微创手术,治好了脊椎骨髓炎。又要上班又要顾家,对刘程程来说,能让母亲在自家门口接受手术再好不过。否则,到南通市的医院就算只住院一周,每天往返近两小时去照护,也不轻松。 做了一辈子农民的母亲坚持住在农村老家,此前,母亲有什么腰痛头痛,都是就近去镇卫生院。但这次,老人疼得不能下床,刘程程本能地选择了送到区里。歪打正着,脊柱骨髓炎是三级手术,评级“二乙”的镇卫生院不能做。 刘程程自己平常有个小病小痛,都是选择位于通州城区的中医院求诊,“更方便,就是没地方停车。大事才上人民医院。”大多数当地居民和她想法类似,人民医院能看大病,但排队时间更长,看病也更“麻烦”一些。 在南通通州区,人民医院是唯一的三级医院,定等为“三乙”,中医院则要低了一级,是“二甲”。中国的医院分为三级,一级医院床位数在100张以下,二级医院是101张-500张,三级医院床位数应在500张以上。各级中又被分为不同等级,“三甲”等级最高。 二级医院多数设在县里,它们是受新冠疫请冲击最大的群体,也恢复得最难。2020年前11个月,全国二级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数都下滑超过10%,2021年诊疗人次回到接近2019年水平,但出院人数继续下降1.1%。 人们不愿在二级医院看大病,床位越来越多的三级医院,成了更好的选择。2021年前11个月,三级医院出院人数猛增22.3%。 想要活得好,越来越多基层医院想变成“三级”,可是医生哪里招,真能吸引更多病人吗? 家门口的大医院,会更好? 刘程程期待新的通州中医院比原先的更好。毕竟,医院要从二级升到三级,就像飞跃一道鸿沟。 按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最新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内含448项指标,如每个重要病种用了哪些检查、什么治疗手段,以及死亡率、不良反应和再次住院发生率等。 通州中医院要想成功升“三乙”,至少要拿到1000考核总分中的750分。在这套高标准的硬指标下,秦晓纲还不能规划通州中医院的升级“时间表”,“我们还有一些短板。比如危重病人的救治,有些技术还没有开展”。 秦晓纲准备先把三大救治中心建起来,包括卒中、胸痛和创伤。这是原国家卫计委在2018年提出的要求,在地级市和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建立上述救治中心。 卒中、胸痛、创伤,分别指向中国人的几大主要死亡原因,中风、心脏病、交通事故。在通州中医院,前两类病人之前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心梗病人送来,如果在窗口期,要做介入的,就转到南通去。”秦晓纲对《财经·大健康》回忆。 车祸等原因造成的多发伤联合伤也是。通州中医院虽然能组织各科医生开展联合手术,但秦晓纲坦言,“配合没那么默契,能力水平也没有到,成功率就低。” 然而,创建三级医院已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评审的时候发现问题,就整改,然后再请他们来进行评审。”秦晓纲说。 南通通州区卫健委准备全力支持中医院升级。“人民医院已经是‘三乙’了,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中医院。”该区卫健委副主任刘永杰接受《财经·大健康》采访时说。 通州卫健委的动力或许来自更上一层。根据2022年初印发的县级医院能力提升方案,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将竞争“三级”。 新政之下,在南通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都有了升三级的想法。张树琴对《财经·大健康》说,这叫前瞻新,“不能我们的新医院刚建好,就落后了”。 平潮中心卫生院2020年底由“二乙”升为“二甲”,创建“二甲”让它首次拥有了重症监护室(ICU),并很快成了医院的一块招牌。“有一位病人,因大量饮酒导致严重肺水肿,入院就进ICU紧急抢救,该上的手段都上了,三天就明显好转。”张树琴回忆。 现在,这家中心卫生院ICU的五张病床长年“满勤”,只有1张机动床位空着备用。 张树琴说,周边居民对医院的认可度明显提升了。这也是院长们谋求升级的动力之一,它可能意味着收治更多的病人。 县医院的好医生,从哪儿来? 对普通人来说,“看病”就是“看医生”。医院怎么样,说到底还是要看它的医生能看好什么样的病。 秦晓纲承认,要成为三级医院,最大的短板就是人才。新一轮建设中,通州中医院要先培养一名创伤救治中心的负责人,“需要一个统筹协调能力很强的人,自己的救治水平也要很高。之前我们的人还不能担当重任”。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长安区中医院避开了这个难题,打算调遣已有医护人员支持新院区。据《财经·大健康》了解,它将在2022年内成为西安中医院南院区,由“二乙”变身“三甲”,设置床位700张。 西安中医院一位主任医师几年前就已听到风声,“每个科肯定都要去一些人筹建这个地方”,让他犯愁的是,西安中医院2015年刚刚从老城区搬到北郊,已经有一批医生在附近买了房了,孩子也就近上学,多少人还愿意再迁到南郊上班? 就算有医生愿意去新院区上班,也可能不够用。在上述主任医师看来,现在的人手维持着1000张床位的老院区运转,已经满负荷。 上述主任医师预计,“可能还要招一部分人。但是问题来了,那些人戴着三甲医院的胸牌,他能达到三甲医院医生的水平吗?本来是有一个孵化的过程,但他在这个过程中间,让他直接上岗,那医疗水平和质量如何保证?” 通州中医院的计划是,逐步将医生数由不足700人扩充到近1000人,在新院区建成前慢慢培养。 “本科生先去规培,过两年再送出去进修。平时加一些学术活动、短期培训,或者专科的培训。”秦晓华介绍,这是提升医生水平的主要手段,已经组织胸痛中心人员到上级医院TUO产学习溶栓、介入和支架等技术。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离家学习半年甚至更久,特别是有了家庭的高年资医生。为了鼓励大家出去培训,平潮中心卫生院动用了职称体系——没有专科进修经历的,不得参评。 另一条路是邀请上级医院的名医来坐诊、主刀,本院的人也可以从旁学习。 这两种模式有成效,但是缓慢,可能赶不上医院扩张的速度。还有一个隐忧,那些去培训的医生,可能会借此机会留在“三甲”医院了。 因为现有的三级医院也在扩张,他们也要招人。陕西山阳县卫生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对《财经·大健康》分析,一是从基层来进修的,择优留住;二是通过社会招聘,截留高校毕业生;三是规培人员,直接留下来。 在大城市的教学医院面前,县里的医院就算是三级,也没有太大竞争力。 徐毓才看到过一些公立医院出现运营困难,医务人员工资发不下去。他担忧,医生队伍扩大了,财政却不会把医务人员的工资都包起来,一旦运营不善,会出很多问题。 2020年3月—2021年3月,中国新增三级医院265家,创10年来的峰值,总数达到3044家。同期,二级医院新增678家,总数达到10483家。 也就是,未来,这一万多家二级医院都可以站在奔向三级的竞跑线上。 成为“三甲”的前哨? 意图升为三级医院甚至三甲医院的县医院,必须在规模扩大前,明确自己的生存之道,毕竟,他们不可能与知名“大三甲”抢病人。 身处上海远郊的金山医院找到了一个选项,成为急危重症救治的“前哨”。 和其他大城市的县城类似,从金山开车到上海市区,至少也要1小时。而急危重症多数要在发病两小时内获得治疗。金山医院院长沈辉要求卒中、胸痛和创伤三大中心先帮病人保住新命,然后,“他们才有机会请市里的专家会诊,或是向上转诊”。 曾有一名儿童从四楼坠下,严重脑外伤、肺部挫伤、全身急新伤,在金山医院救治三天后,转到上海儿科医院,恢复良好。 身为多年的“三乙”医院院长,沈辉建议,位于中间层或县域内的同类医院,只要半小时半径内没有“大三甲”,就算不建三大救治中心,也可以集中经力做大做强急诊医学科。 沈辉的另一个策略是“剑走偏锋”,做三甲医院没经力做的事。 2021年中,金山医院邀请上海知名“大三甲”中山医院的专家一起,对附近社区内的糖尿病人进行了一次筛查,找出可能发生糖尿病足的高危病人,占比在5%—10%之间。找出病患后,社区医院可以指导这些病患预防,一旦他们的病请有恶化迹象,金山医院刚成立的糖尿病足中心就能迅速介入。 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导致的肢体溃烂,短期内不会危及生命,但病人痛苦程度很高,护理工作繁重。这类病人很难获得“大三甲”的床位,却又行动不便,难以按时到医院门诊报到。这给了金山医院机会。沈辉觉得,完全可以将其打造成一个品牌。 对于想升三级的区县医院来说,一个理想的未来是:继续承接常见病、多发病和重症康复病人,同时,加强急危重症救治、打造拥有自身特SE的“小专科”,让自己成为“大三甲”的前哨和补充。 “大三甲”会给它们留下这个空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