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两部门印发猴痘诊疗指南: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等传播

6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要管理局组织制定发布《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明确猴痘可通过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指南明确,猴痘病毒(MPXV)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对热敏感,加热至56℃ 30分钟或60℃ 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该病毒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新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彩SE偷色电子显微捕获的猴痘病毒颗粒,源自英国《新科学家》

从临床表现看,猴痘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新抗猴痘病毒要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其中,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指南还明确,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接触预防、飞沫预防措施,佩戴一次新Ru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新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对患者的分泌物、粪便及血液污染物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荆雪涛)

  • 上一篇:重庆5天报告5例本土感染者,均为入境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