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之韵,半之妙
更新时间:2022-04-27
作者:黎荔 在唐代有一位叫任蕃的诗人,其诗作中,写得最好的就是《宿帢帻山绝句》,那是游浙江天台巾子峰时的得意之作。其第一首“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写成后任蕃非常自得,即题诗于壁。次日南游,已离天台巾子峰一百余里时,突然醒觉昨夜之诗“月照一江水”的“一”字,实在与景不符,因为江边有高峰耸立,月SE只能照到半江水而不是一江水,应用“半”字,方显出半是清辉,半是幽暗,明暗相映的变幻美景。他毅然返回改诗,待他返回时,却发现,已经被人改成“半”字了。任蕃大呼,“台州有人!”此后无人再敢于天台山题诗。只有一佚名后人,在任蕃题诗外又题了两句诗:“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前峰月照一江水”的确远不及“前峰月照半江水”,半之妙,在于巍峨挺拔的巾子峰,揽去了半江的月光,使得江面上明暗虚实,相映成趣。当此新秋夜生凉之时,独自伫立峰顶望之,明暗相映的江水与月SE的“天作之合”,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半是清辉、半是幽暗的水月之境,不正是沉浮宦途的任蕃的现实人生吗? 在诗词创作中,一个字用好了,真的具有千钧之力。今天在陕西图书馆“中华诗词长安大讲堂”,听到了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先生,讲到这个“半”字之妙的诗话。不由得想到明人梅鼎祚有《半景》诗云:“半水半烟着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沉半浮渔艇,半藏半现人家”。全诗接连使用六个“半”字,描绘出烟雨朦胧的江畔景SE,惝恍M离,风韵别具。发现古诗词中使用“半”字的句子真的不少: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江花何处最断肠,半在江流半在空。 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SE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还想起了关汉卿创作的组曲《一半儿·题请》:“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男女风请,妙在一半儿一半儿的。躲避着又挑逗着,拒绝着又应允着,相反的态度搭配出了风请的效果,如此方是极尽缠绵、极尽曲折。琢磨偷了,哪里还有俏冤家?想明白了,如何还会芳心乱?半之妙,在于一切皆在若有若无、衣隐还现中。酒饮半醺,花赏半开,最是耐人寻味。由此推论,美人要半遮面,诗歌要托物言志,中国水墨画不要撑得满满当当,而是要写一半留一半,亭台楼阁、层峦叠嶂之外,用烟水点染,一半人间胜景,一半还诸天地。 半冷半暖,半悲半喜,半明半暗,半隐半显。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音凉,一半沐浴阳光。一半在这头,一半在那头。一半在外界,一半在内心。生命如一次伟大的失眠,我们做过的、想过的一切,都处在半梦半醒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