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请求和命令?
更新时间:2022-04-30
“渡过”家长学堂学习分享: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工具吗?可以用来改变孩子,使他的行动符合家长的期待吗? 不可以。 非暴力沟通是有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请,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那么如何区分请求和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责罚时,他们就会把请求看作是命令。 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在儿子拒绝倒垃圾一事上的非暴力沟通。 作者在多次提醒儿子倒垃圾未果后,有一天晚上,他静下心来听儿子讲不愿倒垃圾的原因。儿子所说的话,我觉得可以代表一大半青春期的孩子们: “在印象中,如果我没照你说的去做,你就不会尊重我。 如果我知道你并不想使唤我,在你叫我时,我会乐于回应你。 如果你高高在上,像个盛气凌人的老板,你将会发现,你一头撞在了墙上。 当你反复提醒我,你为我做的各种事请,你最好准备再次碰壁! 你可以大声抱怨、责骂,但我仍不会去倒垃圾。 即使你现在改变方式,我也需要时间忘记不快。” 通过这次谈话,儿子认为父亲已经理解并尊重他的立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每天都会主动倒垃圾。 所以,非暴力沟通不是工具,而是爱的语言,是“道”。 “语言是窗户,或者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追根究底,一定是先有爱,先让爱融入生活,先建立和谐的关系,“非暴力沟通”才能焕发出它的光彩。 我记得女儿十岁左右时,有一天鼓起勇气告诉我说,不喜欢我用命令的口气和她说话。而当时的我因为疲惫焦虑,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哪天不用我养了,就可以不听我的命令了。”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在离开前,我想问,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这句话,一定是我女儿当时的心请和想法。 家长们常常不解,为什么从前关系亲密,无话可谈的孩子,突然对自己关上了心门了呢?都让青春期背锅? 为什么孩子会慢慢发展为抑郁症? 在这之前, 一定会有无数次挽救的机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可是却被活得麻木不堪、愚昧无知的我们白白浪费掉了。真的,越学习越能看清楚看到那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坑,从前几乎都被自己来回踩了几千遍,而毫不自知。 我已经听好几位网友说过,心理咨询师会说家长的病比孩子更严重。孩子的康复关键在家长身上。 是的,在治疗的基础上,家长的学习成长改变十分重要。家长成长的速度,决定孩子改变的速度。 时至今日,我的亲友们还会称赞说我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勇于自我奉献和牺牲的好母亲,我没MAO病。是女儿太不懂事、太不争气。学习前的我会投赞成票,而且因此变得更加气愤填膺、委屈,会以更恶劣的态度对待女儿,从而进入恶新循环。 这也是我一直主张,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不要和正常孩子的家长,谈论孩子养育问题的原因。他们一不专业,二无经验,但是因为可以不负责任,他们会很笃定地给出意见:要么怪家长过于溺爱,把家长骂一顿。要么怪孩子过于叛逆,把孩子骂一顿。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断网、收手机、断钱断粮,让孩子要么上学、要么打工,家里不养闲人,把孩子B一B。 学习后,我太清楚真相了,亲友再这样往我脸上贴金,那简直就是啪啪打脸。我会耐心解释,为女儿开TUO。因为我希望,他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去伤害可怜的小孩子们,这也算行善积德吧。 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办法总比困难多。知识也一定能改变命运。在三十年前,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农村人变为城里人。那么,在三十年后,知识同样也能改变我和女儿的命运,让我们从痛苦的人变成幸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