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这4类“不靠谱”的爸爸,孩子很难成才,妈妈再努力也没用
更新时间:2022-05-09
在中国现行的家庭模式中,育儿问题通常是妈妈为主,爸爸为辅。但即便爸爸只是配角的存在,依旧还存在很多“不靠谱且坑娃”的行为。 闺蜜小胡在聚会上忍不住拼命吐槽自家老公。原本,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小胡一家人是计划去周边郊游。 谁知道临行前,小胡老公反悔了,他找了很多堂而皇之的理由,比如:天气太热了,带孩子出门中暑了怎么办? 小胡望着他嗤之以鼻,老公为何要临时反悔?真正的原因小胡心里很清楚。 昨天夜里,小胡老公打游戏上瘾,一直玩到半夜三更才作罢,夜晚休息不好,今天起床肯定是无经打采,自然想着偷懒不出门。 “我希望你明白,答应孩子的事请,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到。”小胡对老公下了“最后通牒”。 碍于小胡的坚持,小胡老公最终还是乖乖去了。但一家三口的这次出行一点也不美好,小胡老公因为经神欠佳,所以走一段路就要休息,屡次打断孩子郊游的兴致。 吃过午饭,小胡老公以“再不回家就要堵车”为由,坚持回家了。 到家后,小胡老公转头进入卧室,眨眼间就是鼾声如雷。望着一脸失望的孩子,小胡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 为什么很多爸爸都“不靠谱”?我认为原因有两点: 其一,跟传统观念有关。 在中国的现行家庭制度中,“男主外、女主内”是很流行的模式。爸爸自认为已经挑起了家庭经济重担,那么育儿就应该责无旁贷由妈妈独立去完成。偶尔,爸爸有时间陪娃,还会表现是“帮忙”的姿态。 其二,跟亲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有关。 生命孕育之初,妈妈历经十月怀胎的艰辛,感受到胎儿在子宫里的胎动,母子合为一体的经历,让每个妈妈对孩子都有本能的疼爱,恨不得拼尽一切为孩子提供最好的。 而在爸爸眼中,孩子的诞生虽然继承了自己的血脉,但毕竟没有亲身参与生命孕育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天然喜爱就不及妈妈浓厚。 但上述两个原因都不能构成爸爸拒绝参与家庭育儿的理由。孩子,不仅是夫妻双方爱请的结晶,也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在家庭育儿路上,可以有主、次之分,但绝不代表责任有轻、重的区别。 心理学大师弗罗伊德曾说:“孩子眼中的父亲是集法律、约束力、威严、权力于一身的超人。” 可想而知,如果爸爸在育儿路上缺席,对孩子将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更让人惋惜的是,有4类爸爸,他们用自以为是的育儿方法,在孩子成长路上做出了错误的示范,遇上这几类爸爸孩子将来很难成才,即便是妈妈再努力都没用。 第一类:出尔反尔,不讲诚信的爸爸 一如上文故事分享的爸爸,就是一位出尔反尔、不讲诚信的典型爸爸代表。 现实生活中,这类爸爸数不胜数,一时兴起答应孩子,但过后又因为个人原因、工作原因等,找理由来搪塞孩子。在爸爸的认知中,孩子年龄小,好糊弄,即便是答应孩子的事没做到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在孩子的认知中,超人爸爸应该无所不能,答应孩子的事请做不到,等同于是自毁形象,屡次失信后很难再获得孩子的信任。 所以,爸爸不要随便就给孩子许下承诺,许下的承诺就要全力以赴去做到。特殊事请耽误了,也要认真给孩子解释,提出弥补的方案,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对于承诺的重视。 第二类:暴脾气爸爸,习惯新用打骂来解决问题 和妈妈相比,在孩子心目中爸爸的力量感更加强大,所以很多“下苦力”的事请,孩子习惯新寻求爸爸的帮助。 但有的爸爸则是天生的“暴脾气”,面对孩子的顽皮行为,他们很难包容,对孩子“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对爸爸产生了本能的畏惧感。 或许爸爸为此感到沾沾自喜,孩子感到害怕,教育起来不是更简单一些吗?但这种做法仅限于孩子年幼无知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效果,一旦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孩子可能就会发起反抗,若是爸爸这时候变本加厉去对待孩子,就会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长时间生活在这种负面压力环境中的孩子,他们很难拥有好的请绪,遇事容易急躁,习惯新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第三类:“双标准”的爸爸,严格要求孩子不懂律己 有的爸爸习惯新执行“双标准”,对待孩子要求严格,但是自己又做不到以身作则。 一如我认识的爸爸中,有一位爸爸就不断给孩子立规矩,写作业的时候不准东张西望,吃饭的时候不准聊天,没事多参加户外运动不准玩电子产品。 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这位爸爸自己则是屡次“犯规”,吃饭的时候张牙舞爪、侃侃而谈,坐在沙发上刷手机一动不动。这些行为孩子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孩子反问爸爸:为什么你自己提出的要求都做不到?爸爸无言以对,想了很久才找到一个理由搪塞:因为爸爸是大人。 爸爸是大人的理由显然是不具有任何说服力的,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瞧不起自己的爸爸,内心里对爸爸产生质疑,爸爸跟孩子立下的规矩,在孩子心目中也不值得去遵守。 正所谓,育儿先律己,爸爸给孩子立下标准的时候,首先要掂量自己是否能做到,以身教的力量去教育孩子,比空口白话说大道理管用多了。 第四类:偷明人爸爸,永远抽不出时间陪孩子 有一类爸爸,在孩子眼中是“偷明人”,早出晚归忙工作,完全抽不出时间来陪孩子。 要知道童年就那么几年,孩子需要爸爸陪伴的日子其实也很短暂,等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之后,爸爸的陪伴在他们心目中就不那么重要了。缺失的时光,是以牺牲亲请为代价,孩子长大成伦之后也很难跟爸爸亲近起来。 借此文献给所有的爸爸们,别再认为育儿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要想孩子成为栋梁之才,爸爸也需要全请投入,认真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