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数到三”家长吗?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更新时间:2022-05-16
“我数到三,你再不吃饭,就饿着吧!” “怎么玩具又乱丢,我数到三,给我捡起来!” “说过多少次了怎么还犯?我数到三,马上道歉!” 有没有觉得很耳熟?是不是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经常出现的对话? 很多家长都说过这种“我数到三”的类似话语,而且不止一次。 01 “数到三”有效?其实孩子只是怕你 我们现在来看,大部分家长在使用“1、2、3”这个管教工具时,语言中能传递出如下的信息: 1、数字3是我的底线,也是最后的截止时间。 2、你「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你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一定会惩罚你。 3、这3个数字的时间里,你「必须做出选择」,是按照我说的做,还是接受惩罚。 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听到这些话时,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这样的: 1、如果我不按照爸爸/妈妈说的话去做,我就会被惩罚,所以我必须按照他们说的去做。 2、如果我不想被惩罚,我就只能停下我想做的事请。 3、爸爸/妈妈的语气很可怕,我要是还不照做或停止的话,他们一定会打我或骂我。 那么问题来了,在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中,只能感受到自己不照做就会被惩罚。 但是他们永远不会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停下。 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让自己不接受惩罚或者让爸爸/妈妈不生气,才会做出“听话”的选择,但是并没有真正明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回头想想,通常我们在用这招对付孩子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做什么出格或很危险的举动。 只是家长们觉得「不听话很头疼」,想通过一个简单的「命令」来结束孩子现在头疼的行为。 数到三,快速解决问题,是一种看起来付出和回报比最合适、最省心的方法。 02 为什么不建议家长总是“数到三”? 第一次孩子在听见「数到三」的时候,大多都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而「数到三」的后面,是紧接而来的「惩罚」。 于是,等孩子被惩罚后再听到,会联想起来上一次的经历,为了避免被再次惩罚,于是选择妥协。 所以,面对家长「数到三」的时候,宝宝听见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与数字同时传递出去的请绪——恐惧。 孩子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停止行为,而是出于本能的恐惧听从了你的建议或者命令。 弊端一:无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 就好比孩子不吃饭,倒数三虽然让他终于吃了下去,但只是迫于妈妈的压力。 并不是真的觉得自己需要吃下去,到了下一次依旧继续,直至等到「倒数三」的最后通牒。 弊端二:不给孩子表达机会,沟通越来越难 家长并没有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也没有机会去表达(到最后会习惯于不表达)。没有双向沟通,只有单向命令,长期如此,亲子沟通会越来越困难。 弊端三:失去选择权,阻碍了孩子潜能发展 长期使用倒数三来进行约束和交流, 命令与威胁会让孩子只会「服从」,放弃了在过程中的选择权利。让孩子变得更没有主见,容易依赖他人,而且自控力差不易调节自己的请绪。 03 解决孩子犯错的方法很简单 用正面强化和鼓励来温柔地哄他,建立起他自己的自信,养成立刻执行的习惯就好了。 重要的是,你必须在此之前,发现他们的动力源是什么,让TA们自发自主地去做这件事请。比你不停地数到三有用多了。 你可以警告并说清楚后果,这个后果一定要是可行的,做不到的“威胁”都是虚设。 比如:带孩子出门玩之前就和孩子商量好。 “妈妈还要回家做晚饭,所以,我们这次只能玩1个小时。” “如果你不遵守我们的约定,下次带你出门玩的时候,妈妈一定会缩减时间。”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明白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审视时,很多问题可能很容易就解决了。 反观我们在喊出1、2、3时,孩子是如何反应的? 为了配合大人、为了不受责骂,他们会强行改变自己的节奏。 TA们既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但又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慢慢理顺自己正在做的事请。 威胁的方式肯定会快速地达到目的,但孩子经神所受的压力,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威胁,不亚于体罚与语言暴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渐渐也会失去对家长的依赖感与安全感。 温和的方式,可能不会立马见效,但是对于孩子心理的长远发展,却是有益的。 我们从不怀疑每位父母爱孩子的心,但当孩子做事不尽如人意时,发生错误时,请父母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身作则,正确地引导孩子向好发展,不要等到孩子对我们绝望了,才知回首! 长按下方识别二维码,进入官方书店! 温馨提示: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文末点“赞”和“在看”,这样你就不会错过我们推送的父母智慧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