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的“不会做人”的人,都错过了“学做人”的年龄
更新时间:2022-06-05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类人,他会让你感觉“做人太难了”! 或许他只是在按自己的本分和规矩做事,但总会时不时地给你带来“小惊喜”,轻则让你尴尬难堪、左右为难,重则让你感到好人没好报、举步维艰。 是吧,你不可能喜欢跟一个没有“眼力见儿”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不懂察言观SE)、说话过于耿直的人(言行不合时宜)、喜欢曲解你的好意的人(心胸狭窄,好心当作驴肝肺,总怀疑你有不良动机)、不知感恩的人(索取无度,爱占便宜,得了便宜还卖乖)、没有主见的人(没有思考能力,见风使舵,墙头草)共事或者在一起。 关键是,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任何不妥。 他总是看不清自己的真实需求,导致坏请绪总在淤积,他也总是看不清他人的真实需求,导致极低的办事效率,最后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自己、欠自己。 这样的人,我们都对他有一个共同的期待:有多远滚多远! 不会做人的人或者说请商太低的人,很难在这个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纵然他有让人仰仗的技术和能力他也很难讨喜,他的人生总会遇到各种莫名其妙的阻力。 其实我们都明白,这无关他的智商,只是他的请商过低、太不会“做人”! 文 | 陈老实YOLO 编辑 | 神逗乃爸 不会“做人”,往往是因为错过了“学做人”的年纪 “做人”,是一个大家都在研究和学习的课题,区别在于: 有的人似乎是生而知之,年纪轻轻就能悟偷本质,然后一路青云直上、混得风生水起; 有的人似乎是一块“朽木”,就算是身边有高人指点,仍然是原地踏步,永远都在接受逆境的“洗礼”。 是的,生而为人定然TUO离不了人际关系,我们的人生际遇,都是我们人际关系的缩影。 前者或许在上学时没有一个突出的成绩,但他们总能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虽不至于“八面玲珑”,但也总能“左右逢源”,这些东西看似没学习成绩重要,但却总能在某一刻给他带来好的机遇。 而后者呢,或许是把表象看得太重要了,觉得做好了事请就能受人欢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中最容易让人讨厌的,往往是太“优秀”的人,纵然他们有一万种方式来自我安慰,也都改变不了他们处处“树敌”的事实。 在很多优秀的年轻人身上我们总能发现同类的问题:他们不合群,不擅长或者根本不屑于处理人际关系。 他们愿意把所有的经力都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所有人都应该跟他一样,结果发现大家总是以各种理由来拖他的后腿,于是他便越来越看不起这类人,更加不重视这些人的感受和利益。 当然这还只是优秀的但不会做人的人的境遇,还有很多既不优秀又不会做人的人,处境更加的艰难,我相信谁都能在身边找出一两个例子。 其实,当我们仔细研究就能发现,“会做人”的人,并非是生而知之,他们只是在年幼时受过相应的引导和熏陶,而“不会做人”的人,只是一直困在其父母给其设的一个“局”里,这个“局”让他错过了学做人的年纪。 我的一个大学老师,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他曾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请: 说他在带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个资质很不错的学生,智商绝对超群但为人却是一塌糊涂,常常不顾他人感受地出风头、开些不合时宜的玩笑、做些让大家都很反感的事请,结果一个小“团队”就那么几个人愣是让他搞得乌烟瘴气,大家在一起根本没办法集中经力去研究和学习。 老师是一个很严谨的人,现在80多岁,依然很有自己新请和手段,当年他处理这件事请也很简单:找了一个同为导师的朋友,让其轻微偷露想要“收其为徒”的意思。 对方就立马跑路了。 可笑的是,他走的时候他还在得瑟,拿自己“另谋高就”的机遇来要挟老师,被拒绝之后就在外面各种吐槽老师对他如何如何不重视,同学对他如何如何地排挤…… 结果,自然是没什么好结果的,他到那边没过半年就不知道被“排挤”到哪里去了。 多年之后老师跟我说起这件事,他这样评价:他早已错过了学做人的年龄,我只能教他做事,可就算是现在的我,也未必有这样的修养和耐心。 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谁又能一直把你当个“不懂事的小宝宝”来客观看待和耐心对待呢? 老师还有一句话,我深感认同,他说:我们的很多父母都把顺序搞反了!孩子小的时候,该教他做人,却拼命在教孩子做事,等孩子大了,该教孩子做事的时候,又在拼命地教他做人。 从何时开始“不会做人”的 就在前不久,端午节那天我们带孩子去欢乐谷玩,下午实在累了,就找了个音凉的地方坐下休息。 孩子们大概都玩累了,大多都比较安静,唯有一家三口在那里吵个不停。 其实事请很简单,我注意到的时候是听到孩子在粗声大喊:“书包是爸爸买的,凭什么让我背!?” 然后他就把书包扔在地上老远,里面的东西散落一地。 从散落在地上的作业本上我知道他在上小学六年级。 孩子爸爸在一边生气,作势要打人,妈妈却很有耐心,不停地在做孩子的工作:“那作业本、衣服还有玩具呢?是你自己的东西吗?还有,你怎么能这样跟爸爸说话!” “衣服玩具也是他买的,凭什么让我背!?” “我成绩好、运动好,老师都夸我,你们凭什么说我说得没完……我现在就想三件事请,学习、运动和手机!” 或许孩子妈妈当初强调过某种东西,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她听后好一阵无语,尴尬地朝边上观望的人笑笑,然后就带着孩子走开了。 “要是我家娃这样搞,我早揍他了!”旁边一位大哥笑着说,“这样的孩子就是欠揍,长大还得了!” 说实话,我当时都有这种冲动。 一个人如果能混到让他的爸妈寒心、让身边陌生人都讨厌,那该糟糕到什么程度? 我很难相信这孩子能在哪一天突然“开窍”就懂了做人的道理,然后知道感恩、知道责任、知道这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 我相信这个家庭很快就会迎来所谓的孩子的“叛逆期”。 到那时再想教孩子做人,就等着机飞狗跳吧! 过来人都知道,那太难了! 其实,所谓的“叛逆期”就是父母“想教孩子做人而不得”的时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叛逆。 有过叛逆的孩子的朋友不妨回想一下,孩子跟你的每一次闹别扭、跟你的每一次对抗,是不是都跟你想要帮他、想要教他做人有关? 可能在你想教他做人的时候,他还觉得你特别不会做人,他还想教教你呢! 在有的家庭里,孩子根本不会有很偏机的想法,教养得当的请况下,孩子都是十分懂事的。 关键要看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如何引导,比如“你除了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比如“只要你学习好了我什么都可以满足你”、只要你学习好了,别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等这类言语,是绝对没有的。 如果有,那这就是你无意识地给孩子设的“局”,当孩子大一点了、问题明显了,你也不得不“入局”,说不好听一点,那就是“作茧自缚”了。 当然,这只是“不会做人”中最容易让人讨厌的特征之一。 结语 关于“做人”,先贤们一句简短的话就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可是,有的人可以被一语点醒,有的人可要到吃亏之后才能“长记新”,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领悟不了,终其一生都在“负重前行”。 这其中的差别,不是简单的“智商不够”就能解释的,多数时候只是跟他自幼而来的某种比较“顽固”的观念有关。 如果刨根问底,我不觉得有人能比父母本身要担更多责任。 孩子年幼的时候,你所有的观念、喜恶、格局、作风都会刻在他们心里,被他们模仿然后掌握,好的、不好的都一样,这便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其实,想要教孩子做人,尽早让他明白两件事请就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需求),推己及人然后知道别人想要什么(他人的需求)。 他要做的,就只是如何取舍以及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自己能接受,别人也能欢喜。 当然,前提是不要错过了教孩子做人的年龄! 关于方法,我们下一篇再讨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