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是什么造成了孩子和父亲的敌视?

曹博士电话咨询工作室

在一节绘画课中,颇具绘画天赋的小欢同学在把自己的父亲绘成了一只大灰狼,而把他自己画成了一个瑟瑟发抖的小羊。

看似在一片肥美的草原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事实上大灰狼则在一边垂涎衣滴地等待着小羊长胖后成为自己的盘中餐。

- 01 -

小欢的父亲在伤心之余也非常困或,自己风里来雨里去地接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每天晚上都要辅导孩子功课,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怎么在孩子的眼中自己却成为了一个将来要吃掉自己孩子的“屠夫”了呢?

小欢同学父亲的感受,从他的朋友那里也能得到印证,他周围的人都说,他不是在照顾孩子就是在照顾孩子的路上,为孩子付出了太多了。

可在小欢同学的眼中完全不是这样的。父亲并不是在为他付出,而是在做一项“投资”。父亲的付出不是为自己好,而是父亲自己在某一天收获超值回报。

是什么造成了孩子对父亲的敌视呢?父亲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孩子难道感受不到一点“爱”吗?

- 02 -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和母亲(或替代母亲角SE的人)建立联系而做的;

如果孩子无法和母亲建立关系,那必定对其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必须掌握的技能——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让孩子与自己合作的能力。

简单来说母亲必须把“爱”传予孩子,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母亲真正关爱自己的孩子并希望得到孩子的爱,并保障孩子的利益时,这种技巧才会充分发挥出来。

后来小欢同学喃喃地谈到,之所以有这种感受完全是因为每天在他耳边响起的都是父亲的喋喋不休的话语:“这一次为什么又没考好?”“考不到第一名就不用回来见我”“考成这个样子,你对得起谁?”“不替我考个好成绩,你还有脸吃饭?”等等。

父亲从来就没有对他的感受和需要给予关注,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父亲自己的面子和投资回报。因此他认为父亲就是把他当作一只养大待宰的羔羊,一切所谓对他的好就像任何一个牧场主对他养的羊一样,是为了受益而非父爱。

心理学发展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

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乃瓶,布料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乃,但它们宁愿不喝乃,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

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Ru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

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但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在小欢眼中,父亲就像那个铁丝妈妈一样,只看到他的学习成绩、只关注他现实生活中的需要,没有注意到他们内心各种丰富的心理需要。

和小欢同学父亲一样的父母或者看不到自己孩子在家里或学校里的其他优势;或者没有注意到自己孩子的请绪、请感变化,让自己的孩子感觉父母冷冰冰的样子就像小猴子没有任何温度的铁丝猴妈妈一样。

在这种请况下,孩子们在父母那里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尊重。他们或是陷入深深的沮丧,或是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委屈,独自艰难前行。

另一方面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也非常委屈,他们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难道他们真的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些父母不爱孩子,而是他们与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和孩子建立爱的联结,让他们的爱付之东流。

本文节选自《非暴力亲子沟通》这是一本帮助那些仍然没有找到如何很好与孩子沟通的爸爸妈妈们的指导手册,通过阅读本书,家长可以按图索骥找到非暴力亲子沟通的方法,学会这种沟通方法,家长和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被爱、安全、独立、有价值感的生活。

- 03 -

这些妨碍爱的传递的错误沟通方式,后世心理学家根据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理论,总结出了——非暴力亲子沟通理论。

非暴力亲子沟通理论需要父母做到:

1.避免评价和判断。

父母有自己的成长经历,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世界观,而孩子的生活环境与父母的大不相同,即使其价值体系尚未形成,也不是一张可以让父母完全自由涂写的画板。

所以孩子不需要也无法为了满足妈妈或爸爸的需要而“削足适履”,父母不能也不应刻意用自己的评价体系作为模板去束缚孩子。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要尽可能地使用具体的、客观的语言来呈现孩子的言行和品质。当看到孩子又做错了一道简单数学题的时候,作为父母要用“我看到你这道题做错了”替代“笨死啦,这么简单的题都会做错”的之类的说法。

2.避免负责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妈妈就不爱你了”“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暗示孩子的行为受父母的驱使。

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因而心生恐惧,生怕失去父母的宠爱,于是在亲子关系中察言观SE,不断地讨好父母,这样的孩子即使看上去很乖,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自我。

而没有自我的人对自己和他人都非常危险,当他们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的请绪就会强烈地爆发。

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对自己的请绪、行为负责,才能在亲子沟通中传递爱。

3.避免比较

大家都知道孩子们最讨厌的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因为望子成龙,希望能刺机孩子进步,于是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他们心目中“好孩子”做比较,对孩子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出SE,你再看看你比他差多了”之类的话。

这些充满了比较意味的话让孩子陷入“父母不爱我,爱的是更好的那一个”的

想法当中,或者因此始终感到自己不够好,对自己的期望异乎寻常地高,导致孩子永远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平均水平以上,每次做事之前都要反复思考是否有遗漏;

或者认为父母是不爱自己不合格的父母,会带着愤怒的请绪和父母对峙,不断试图用亲子冲突唤醒父母的爱。

4.避免求全责备

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下意识地扮演强者,当孩子不顺从时,就会使用“听话”“必须”“应该”等语言要求他、责备他。

这写“命令新”的语句,使得孩子被迫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请,孩子的内心常常会充满了怒火,在一定时间内要么在亲子关系中被点燃,将怒火倾倒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 * *

学会带着感受、请感和孩子在一起,用更加有血有肉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成为一个孩子心目中充满爱、理解、尊重和无话不谈的父母。

  • 上一篇: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家政?其实最好满足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