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赚走无数眼泪的男人,“骗”了我们二三十年
更新时间:2022-07-29
最近,被一个男人再度圈粉。 他就是——余华。 十几年前,看他的《活着》哭成泪人; 十几年后,看他的采访笑出皱纹。 一直以为能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苦难悲请作品的人,得是个多么伤春悲秋的人。 没想到,我们一直都被他“骗”了。 文坛上,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生活中,他其实是个欢乐喜剧人。 他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都留给了自己。 Part.1 为什么选择写作? “想找个不用被闹铃吵醒的工作” 余华一开始是在卫生院当牙医,每天给人拔牙,拔着拔着他就心理不平衡了。 县文化馆的人好悠闲啊,有大把时间在街上游玩。 这让他心生羡慕,于是盘算着通过写小说进入到文化馆工作。 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他,就找杂志来看,学习断字断句、标点用法。 看了两页,就开始写了。 余华野心很大,不管自己的小说写得怎么样,都先往最高级别的出版社寄。 稿件如果退回,他就换一个档次低一点的出版社寄,再不行就再低。 从国家级到省级、市级杂志,他全都按照这一流程寄。 退回就退回,下个出版社见。 寄的太多,被退回的太多,到后来,邮递员都是把他的退稿从围墙外面扔进来。 一听到啪嗒一声,父亲就会告诉他,你的退稿来了! 虽然屡战屡败,但好在余华的心理素质很强,能屈能伸、坚持不懈。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北京文学》打来电话。 编辑让他把小说结尾改得光明一点,他立马信誓旦旦地表示: “你只要给我发表,我从头到尾都可以给你光明!” 就这样,在被退稿5年,拔牙1万颗后,余华终于进入了文化馆。 他找到了一份永远不被闹钟吵醒的工作,实现了“努力就是为了躺平”的人生理想。 第一天上班他就感慨:“这单位我来对了!” 余华毫不掩饰自己的写作初衷,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真实动人。 1998年,他和其他三位作家在一个文学论坛上,也是这么回答的。 莫言的回答是想赚了稿费,给自己买一双新皮鞋。 王朔的回答也大同小异,这可把唯一“纯洁”的苏童给整不会了,死活不愿意念自己的稿子。 哈哈,文人之间的“攀比”,也太好笑了吧。 Part.2 写作语言简洁? “因为认字儿不多” 日子清闲久了也无聊,余华后来在家专心写作,辞去了这份世界上最自由的工作。 1987年,余华凭借《十八岁出远门》崭露头角; 此后,又通过《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名震文坛。 读者和评论家都夸赞余华,说他的语言简洁、生动、流畅、真实。 为什么呢? 余华的回答是: “因为我认识的字少!” 在写作上,余华还有个特点:“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余华高考落榜两次,央视曾拿他高考失利的事拍了一个公益片。 二十多年来一直作反面教材,一到高考前夕就要放,说是给大家减压用。 后来,央视又找到余华,想重新再拍一版。 这一次,余华不乐意了: “给你们做了二十多年的反面教材,我想给自己搞一个正面的。” 说好的“正面”,怎么搞着搞着变成“谐”面了? Part.3 为什么带坐轮椅的史铁生去踢球 “谁也不敢踢他” 余华曾经讲过他和莫言、刘震云扛着史铁生去踢球的趣事,让人忍俊不禁。 左起:刘震云、莫言、余华、王宁、万琦, 前排坐轮椅者为史铁生 史铁生喜欢看球类比赛,余华和莫言、刘震云就把他扛上火车: “我们三个人把史铁生抗上火车,还进行了一场足球比赛。” 更绝的是,他们还让史铁生去当守门员。 并跟对手撂下狠话: “你们要是把球踢到史铁生身上,他很可能被你们踢死。” 史铁生:我双腿受伤后,家人都不敢在我面前提“跑”“跳”的字眼。 余华和莫言、刘震云:铁生来踢球啊! 史铁生内心OS:有你们,我是真的服气! 余华跟好友,从来都是“相爱相杀”。 对史铁生如此,对莫言更是如此。 他羡慕莫言进入忘我的癫狂状态非常快。 在新版《生死疲劳》发布会上,余华坦言,看完莫言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 很嫉妒! 紧接着,他忍不住来了个国粹三连: M的!写的这么牛批!卧槽! 这朴素直白且有力量的评价,偷露出他对好友赤果果的“羡慕嫉妒恨”。 Part.4 有一个外科医生爸爸是什么体验? “我们全家都没有阑尾” 余华还有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悲惨”经历。 他说自己小时候很有演技,干了坏事不想挨罚,就装病说自己肚子疼。 作为外科医生的爸爸就给他检查,余华就开始飙演技了: “反正他捏到哪儿我就说哪疼。” 余华与父亲和哥哥 等上了手术台后他才意识到,这个玩笑开大了。 可惜,为时已晚。 他的阑尾终究被割掉了,妈妈还替他惋惜,不能当飞行员了。 余华还调侃说,我们全家都没有阑尾: 真的是又惨又好笑! Part.5 在太平间睡午觉 “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余华不光有才华,还有着惊人的胆量。 小时候,余华的家紧挨着太平间,晚上经常能听到逝者家属各式各样的哭声。 他一点儿都不害怕,还会在夏天到太平间午睡,享受独特的凉爽。 长大以后,他读到海涅的一首诗: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余华当时就恍然大悟,自己在太平间睡午觉的感受正是如此! Part.6 为什么给活着打9.4分? “剩下的0.6去问豆瓣” 《活着》自1993年初版以来,获得了诸多奖项: 截至2020年,《活着》销量突破2000万册,打破了当代中国纯文学的销量记录。 余华以1550万的版税,在“第13届作家榜”排名第二。 朋友许子东问他,《活着》的版税到底有多少? 余华哈哈大笑:“没完全统计过,但至今为止,我依旧靠《活着》活着。” 他还把《活着》畅销的原因归结于语文老师的倾力推荐。 记者问:“你给自己的《活着》打多少分?” 余华:“9.4分吧!” 记者:“剩下的0.6去哪里了?” 余华:“剩下0.6去问问那个豆瓣。” 好吧,要怪就怪豆瓣只给打了9.4分吧! 现在流行的废话文学,早就被余华拿捏了。 问:“中国作家和法国作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余华答: “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国作家用法语写作,中国作家用中文写作。” emmmmm……说的好有道理,竟让人无言以对。 有人说,看余华的作品,一度以为他是个生活不如意,苦大仇深的中年人。 余华一听乐了:“还有人说我是中年人,让我惊喜!” 你看,他的关注点总能落在那些让他开心的点上。 Part.7 一个有文化的“段子手” 以前,余华被称为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代表人物,在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 现在,除了这个头衔,他还多了一重身份: 民间单口相声大师 被写作耽误的TUO口秀达人 一个有文化的“段子手” 在逃喜剧人 余华并不是一个特别高产的作家,近两年发表的作品《文城》等也口碑不一。 有人说他江郎才尽,有人说他懒散荒疏。 但我觉得,一个作家能有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已属不易,余华笔下的不朽著作却有很多: 哪怕他再也不能写出巅峰之作,他在文坛的地位依然坚不可摧。 记者问他,是不是还走在中国文学前列。 余华笑着回答: “我还是走在前列,反正也有人认为我不在了。” 他的这种乐观、豁达、通偷、自信和幽默,是比才华更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 我们的生活,不正需要这种经神来化解烦恼和苦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