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孩子这个岁数前的“社恐”,真的不必过度担心

经常有人问:

我家宝宝1周2,带去小区玩,他好像完全对其他孩子不感兴趣,不知道怎么加入其它小朋友的游戏,这正常吗?

我的孩子在家里很活跃,但到外面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很怕生,以后会不会很难融入集体。

是孩子社恐吗?是不够自信吗?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

大家都希望自家宝宝自信开朗、受欢迎,未来能更好地融入集体,这当然没错,在写具体的引导招数和技巧之前,今天想请大家先花一分钟时间,了解宝宝在不同阶段的社交特点。

有了这些的“真相”,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不过是每个孩子经历这些阶段的速度不同罢了,但都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发展。

了解了原因,很多时候,答案自然就开阔了。

3个社交阶段特征

1、1岁之前

独自玩耍期

特点:学会认识熟悉的人,有基础交流的需求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认生”阶段,宝宝大多数时间和家庭成员待在一起,也愿意和家庭成员玩,但好像对其他宝宝几乎都视而不见。

这个独自玩耍阶段,其实是孩子在不断自我确认:

这是“我的”脚;

这是“我的”声音;

这是“我的”妈妈;

这是“我的”玩具;

这些都是我的,我的,我的!

这是她最初对这个全新世界的认知,其他也许还是模糊和不确定的,但他已经慢慢知道了哪些是“我的”,是安全的。

在这个阶段,父母放轻松就好。不要给予宝宝太多的“社交”压力,强迫宝宝和其他孩子玩,强迫孩子去分享。

2、1~2岁阶段

平行玩耍期

特点:几乎没有交流和互动,各玩各的,但会边听和观察其他孩子

方法:创造社交机会,适当时候帮一把

这阶段最常见的互动可能就是抢玩具,行为本身也说明了宝宝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周围有同伴存在了。

这是孩子早期社交能力的萌芽,父母要更加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和年龄相仿的孩子待在一起,去体验他人生的早期社交。

可以建立一些固定的玩伴,或者去一些早教课、参与一些亲子活动。但要注意,创造机会,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要求孩子就能互动交流,适应周围有同龄人本身也是需要时间的。

同时,正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社交能力还不成熟,当孩子之间出现一些所谓的“行为问题”,比如抢玩具、比如打人,大人是需要干预的,而不能“让孩子自己解决”。

我们的干预不是惩罚或者表扬,而是在给孩子们(双方,打人和被打者)演示正确的社交方式应该是怎样的,身教大于言传。

3、2~3岁阶段

联合玩耍阶段

特点:开始互动,比如交流、交换玩具玩,会模仿其他孩子做一样的事,但每个人还是自己玩自己的,缺少共同的目标和兴趣。

做法:扩展稳定的社交圈,熟悉社交技能

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才刚刚建立,他们只有先确定自己是安全的,才会去扩张自己的社交圈子。这个阶段遇到冲突时,同样需要尊重孩子的主权,可以不强迫分享。

对于还没打招呼的孩子来说,家长也千万不要定新为“没礼貌”,更加不要强迫。

最好的方式不是对孩子说,“宝宝,叫人”,而是直接演示给孩子看,你自己是怎么和周围人打招呼互动的。

同时,这也是很多育儿书上会建议送孩子去上幼儿园、托班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完全适应周围有同龄孩子的存在,那她需要有空间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而且最好是一个稳定持续的社交圈。

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孩子开始接触同龄人,接触的时间更长,接触的人更多,对各种社交技巧也就越“熟练”。

  • 上一篇:宝宝吸收不好的表现?怎么办?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