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平均年龄18岁的少共国际师,团以上领导人名单,1955年授衔请况

1933年5月中旬,在江西省宜黄县红军总部驻地,这里正在举行全军青年工作会议。红军总政治部向中央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建立“少共国际师”,这个提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支持。

少共国际师战士

1933年5月23日,少共(青年团)中央局发出指示信,要求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在所管辖范围内抽调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组成3个军区少年先锋团。

1933年6月下旬,在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在瑞金召开少年先锋队联席会议上,朱总司令号召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干部、团员和少先队员踊跃参军,以行动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黑暗统治,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

1933年8月5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博生(今宁都)县跑马场,召开了“少共国际师”成立大会,宣布集中了3个省少年先锋团的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

少共国际师部分干部合影

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初,先是对外称为红二十师,辖第58团、第59团、第60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之后对外宣布编入红五军团,改番号为红十五师,下辖第43团、第44团、第45团,但内部仍然以少共国际师相称,成为红一方面军总预备队,全师约为11000人,全师平均年龄18岁。

少共国际师战斗序列如下:

师长:陈光

政治委员:冯文彬

政治部主任:罗华明

第43团团长:张项生,政委:刘玉堂

第44团团长:朱水清,政委:孙文采

第45团团长:卢子美,政委:谢明

少共国际师团以上主要领导人简介以及授衔请况如下:

少共国际师师长:陈光

陈光原名陈世椿,是湖南省宜章县人,出生于1905年2月24日。他身经百战,负伤10次,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长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陈光参与和指挥了许多大仗,他从容指挥下,创造了抢渡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等军史上的奇迹。

陈光将军

陈光28岁时担任少共国际师的师长,曾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115师代师长、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等职。

陈光资历老,长期担任军队的高级领导人,但因遭受不应有的诬陷和打击,他在1954年6月7日自杀身亡。

少共国际师政委:冯文彬

冯文彬是浙江省诸暨人,出生于1911年。他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团中央委员会书记,是我国著名的青年领袖。

冯文彬17岁加入共青团,22岁时成为少共国际师的政委。1936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此后长期主持党的青年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冯文彬历任青年团中央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副校长,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等职。

冯文彬因为早就离开军队,所以没有参加授衔。

政治部主任:罗华明

罗华明是江西省吉水人,出生于1915年。他19岁任少共国际师政治部主任,曾任红一方面军团政委,红五军团十三师政委,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教导团团长等职。

1943年在河北行唐反日军“扫荡”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享年28岁。

第43团团长:张项生

张项生是江西省兴国县人,出生于1914年。他16岁参加赤卫队,由于战斗勇猛,很快就从战士升为赤卫队队长,19岁担任少共国际师第43团团长。

1935年2月3日,年仅21岁的张项生在行军途中病逝。

第43团政委:刘玉堂

刘玉堂原名刘金启,是江西省兴国县人,出生于1913年。他17岁参加红军,21岁成为少共国际师第43团政委,曾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军体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玉堂将军

第44团团长:朱水清

朱水清是湖南省岳阳人,出生于1907年。他早年参加湘军,成为彭总的一名部下,参与了1928年的平江起义,与起义部队一起上了井冈山。由于朱水清在红军中屡立战功,他成为红三军团中最能打的团长之一。

1933年,26岁的他成为少共国际师第44团团长,曾任新四军第五师团长、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6年在中原突围中身负重伤,前往晋察冀根据地疗伤途中被敌人大肆搜捕,不得不隐藏在焦作云台山休养。新中国成立后,朱水清在焦作任工学院政治教员。

第44团政委:孙文采

孙文采是江西省瑞金人,出生于1911年。他18岁参加红军,22岁成为少共国际师第44团政委。历任江西游击队中队长,少共国际师44团政委,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统战科科长,八路军129师工兵营教导员、留守兵团警备第7团政治处主任,冀热辽军区第三旅副政委,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高色炮师政委,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孙文采将军

第45团团长:卢子美

卢子美是河南省沈丘人,出生于1898年2月16日。1922年,他参加西北军开启军旅生涯。中原大战后,卢子美跟随孙仲连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后,卢子美所部被编入红五军团。

卢子美参加了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策应飞夺泸定桥等战斗。卢子美曾任少共国际师第45团团长、红2师4团团长等职。

1935年7月的一天傍晚,部队在荒山野岭宿营后,卢子美带领着两名警卫员去附近村子找向导时,被敌人便衣队抓走。由于当时红军干部与战士服装无异,因此敌人只不过以为他是一名普通战士。

卢子美在一天夜里乘敌人不备逃了出来,之后他一连在附近找了两个多月也没能找到红军,只能回到家乡。卢子美在之后多次去寻找部队,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找到。

卢子美与部队走散后,他积极发动当地群众,投身到抗日和解放运动中,当时还被选为刘堂乡乡长。1977年,在老上级肖华(曾任少共国际师政委)帮助下,恢复了他红军团长的身份,让其享受应有的待遇。

第45团政委:谢明

谢明是江西于都人,出生于1915年。他14岁参加红军,18岁任少共国际师第45团政委。谢明曾任共青团干都县古龙冈区委书记,少共国际师第45团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员,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热西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二十二师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等职。

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谢明将军

结语:

少共国际师从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撤编时,这支平均年龄18岁的队伍虽然仅存532天,但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为中国工农红军抒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当时红军总政治部《红星报》的《火线上的一年》专辑,专门为少共国际师写过一篇题为《“少共国际师”在大脑寨上》的文章,高度赞扬了“少共国际师”英勇顽强的大无畏革命经神。

  • 上一篇:古人的身体素质差别很大 有些天天劳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