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才子王独清
更新时间:2022-04-14
由于历史的原因,他被尘封了将近大半个世纪,然而他对新诗格律的探索和尝试,却早于徐志摩、闻一多和戴望舒。他是“五四”到“五卅”中国诗坛上堪与郭沫若、徐志摩并驾齐驱的三大诗人之一,他是创造社中、后期的骨干,享有“雨果第二”的盛名,他便是被著名诗人痖弦称之为“长安才子”的王独清。 青年王独清 引子 谈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王独清是一位绕不过的人物。 王独清祖籍蒲城,本人生于西安,长于西安。西安古称长安,为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海内外闻名,因此文人们常以古称来称呼西安,王独清自称“长安人”,即是一例。 其实,如今的西安人知道王独清的却鲜之又鲜。说个笑话,前些年文学陕军一位重量级人物莅临东府,单位要笔者作陪。席间聊起东府人物,笔者聊到王独清。这位重量级的人物,听闻王独清是个大诗人,一时兴起便要约见。笔者只得告诉他:王独清40年代初就去了天国,相见难矣!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文学圈中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圈外众生,可见如今的西安人差不多已忘记了这位乡党。 倒是王独清的老家——蒲城人,一直不曾忘记他。笔者最初听到王独清这个名字,大抵来自于上世纪60年代初乡儒曹春成老伯之口。他时常提起本县的王独清,还有郭沫若、郁达夫、鲁迅等人。说到这些人物,他便眼放经光,胡须乱抖,兴叹不已。此后在蒲城中学读书时,有一位语文老师李尚武,他本是蒲城县城人,特爱诗。每谈到新诗,必提王独清。一提到王独清,便击节叹赏,神往之至!他还告诉我们,王独清便是家住县城达仁巷清代名相王鼎的后裔。从此王独清这个名字便在笔者心中生下了根。 据笔者所知,蒲城县文化人诸如原志军、刘仲兴、苏阿纲、李昭、王仲谋、赵可、郭昭明等先生老早就做着关于王独清的研究工作。还有一位20多年致力于王独清研究的李建中教授,也加盟了进来。到了本世纪初,蒲城县政协文史委隆重推出近30万字的专辑《文学大家王独清》,至此,尘封了大半个世纪的王独清始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东大街靠近端履门附近是西安著名商贸中心之一 诗书簪缨之家 1898年9月30日,恰是光绪二十四年中秋佳节,虽然大清王朝已风光不再,但西京城里犹有一些过节的气氛。端履门近旁东柳巷口的王贡生家,老早就在朱红的大门旁挂起了两盏大红宫灯。府门前与庭院也打扫得干干净净,音幽的高墙大院里比平日多了些许喜气。这是西京城里一个诗礼簪缨的贵族之家,虽已渐趋没落,却还有一些传统节日的遗风与讲究。当一轮圆月升上巷中老柳的梢头时,王府里外张灯结彩,清辉盈堂。按照习俗,这一晚必是要合家赏月的:在庭院里,朝着月亮升起的方向,摆一长桌儿,点燃红烛,桌上置月饼、炸果、石榴、香梨、西瓜等时令水果和点心。先祭月神,然后全家人坐一圈儿欢天喜地地享用。王贡生特意穿了一领吉服冠戴,脑后拖着一根乌油油的长辫,帽子上的镂花金顶被红烛照耀得闪闪发亮。他一边细啜着凤酒,一边眯缝着眼欣赏着三位如花似玉的妻妾,一时兴起,便见景生请地吟了一首咏月诗,妻妾们自然是一哇声地叫好儿。 大约在赏月宴结束后不久,三姨太便开始了产前的阵痛,丫鬟和老妈子忙扶她躺上床,速速请来接生婆。子时过后,东方天际还不曾放亮,三姨太便诞下一个男婴。随着婴儿呱呱坠地的哭声,整个王府涌起了狂欢的浪潮。 这个Ru名叫作有成的男婴,便是后来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名噪文坛的文学大家王独清。 王独清家本是蒲城王家一个分支,而蒲城王家乃是关中望族。从明至清末,为官者居多,且多忠烈之士。王独清第12世祖王道纯,是明熹宗天启五年的进士,崇祯朝擢升监察御史。李自成攻占关中,闻其为人正直,劝其归顺,却坚拒不从;令其出银五万两捐助军饷,亦不从。于是将其劫走。次年八月十四晚死于围墙倒塌。清初封“忠烈御史”。王独清家族中曾祖王鼎是清代嘉、道两朝的中枢重臣,官至军机大臣兼东阁大学士,以“清草绝俗”“端方正直”而闻名朝野。他也是禁烟派领军人物,力荐林则徐抗击英夷。形势逆转后,他尸谏道光,以血醒君,留下了“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的遗疏,可谓慷慨悲壮,大义凛然!王增谦,亦是王独清五服内的同宗曾祖,嘉庆朝举人,曾任两广盐运使,广东粮储道道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夷攻入广州,他事先将城中数千万库金转移至佛山,集众迎战。英夷要王增谦亲来谈判,方可议和。他单骑怀匕首前往,拟于谈判破裂时,拼死刺杀英酋。后双方达成协议。清廷嘉奖,升其为两淮盐运使,加按察使衔。辞官后仍捐银万两以助军饷,乃是当世称誉的忠臣烈士。王益谦,本是王独清一支的嫡亲曾祖,王鼎的族弟。从道光甲申年(1824)候补福建永安县起,长期在闽任职。他曾在林则徐的故乡侯官任过知县,与林交往甚厚,两人常有诗词唱和。在“焚烟事件”中,王益谦也是一个“有力的参与者”。(王独清语)林则徐“谪戍”伊犁归来,任陕西巡抚时,曾赴蒲城为王鼎守“心丧”,其时就住在王益谦家中,为其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墨迹,如寿屏、匾额、对联、扇面等。王益谦在汀州知府任上时,辖区曾有外国传教士煽动教民,M或群众,滋生事端。王益谦采取断然措施,对其严加制裁,遂使事态平息。在畏洋人如畏虎的晚清官场,能有如此作为,也算得有担当的好官! 蒲城王家大院 生在这样一个英烈辈出的家族,王独清自小就受到反帝爱国的熏陶。 王独清家中有一种编印好专意送人的册子,叫做《明史列传》,记述的便是王家明代那位远祖王道纯的事迹。王的父亲常常拿出那个册子津津有味地讲给他听,并且要他默记于心。这个册子虽有传奇的成分,但传主从容殉节的请形却是活灵活现的,极吻合小孩子的好奇心理,因而易于诵记。王贡生书斋中还挂着一副林则徐当年写给其祖父王益谦的对联,这便成了这位名士与访客的谈资。不只如此,王贡生还时不时拿出家藏的林则徐写给其祖父的信札示人,大侃林则徐与王家旧事。他以上这些个作为,虽有夸耀的成分,但也在无形之中给小小年纪的王独清灌输了节烈请草和家国请怀。 王独清的家族虽然显赫,但到了他的父亲王贡生这一辈,和处于封建末世的荣国府一样,家道日渐零落。王独清的祖父王慎,供职于道光朝,拜光禄寺署正,是个从六品的官阶。王独清的父亲王沣厚凭借其父的“荫恩”,在国子监谋了个“岁贡”的出身。原本也可以吃一碗“官饭”,他却无意仕途,专耽琴棋书画,以长安名士自居,守着一妻二妾,镇日饮酒赋诗,打发着奢逸的光景。 作者:李高田 编辑:田佳琦 审核:张乐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