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探秘三星堆文明的最终去向,越南史上第一朝,由古蜀流亡贵族建立

大家好,我是热带榕树,截止本文,我已经用三个章节,大致剖析了三星堆文明的历史脉络。

简单来说,三星堆即古蜀国,内部实行分封制,于战国中前期为秦惠文王所灭。

然而麻烦的是,古蜀虽亡,其分封的诸侯们,却在战争中大量幸存了下来。

这些地方实力派,给秦帝国的统治造成了很大困扰,最终推动了羁縻制度的出现。

一、逃亡

到此为止,可以说,三星堆人单独演化的历史进程,已经彻底终结了。

就像上篇文章所讲,秦国在四川富裕的平原地区设郡县,在偏远险僻的山区搞羁縻。

虽说古蜀国的部分地方势力,可能通过向咸阳臣服,仍保有一定的自主地位。

但他们作为诸侯所拥有的名号与法统,毕竟已经不复存在了。

那么既然如此,本文还能讲些什么呢?

很简单,古蜀国的贵族们,并没有全部留在原地等待未知的命运。

根据《交州外域记》的记载,中南半岛在先秦时代原本是十分偏远落后的,所谓:

“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

相当于说,当时的交趾地区,虽然已经发展出了农耕文明。

但是本地民众,只能在滨海潮水涨落的地方播种,技术显然比较原始落后。

当然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文献紧接着又记载道:

“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安阳王。”

这就和我之前“百越史”系列视频中,秦军第三次征讨岭南的史实对应上了!

原来让赵佗屡次吃亏,付出了很大代价才战胜的南越安阳王,根本不是本土百越势力,而是古蜀贵族逃亡的后裔!

总结一下,完整的历史脉络应该是这样的。

三星堆人,或者说古蜀王国,被秦军攻灭后,部分封君不愿忍受新的统治者。

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迁徙到了中南半岛,意图重建宗庙。

这些流亡者们幸运地等到了秦帝国的崩溃,然后被滞留岭南的秦军灭了第二次。

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历史中罕见的黑SE幽默了。

不过史实归史实,让人疑或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从四川盆地到中南半岛,路途遥远,崇山阻隔。

古代又没有导航,古蜀贵族是怎么找到地方的?又是沿着哪条路线出发的?

再比如,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是如何思考未来战略方向的?又经历了那些事请?

甚至于抵达了目的地后,如何面对本地势力,也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以上内容,中原史料记载极为稀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结合种种蛛丝马迹,进行一些推测。

二、通道

根据现代地理知识,从成都出发,进入中南半岛,有好几条通道可以选择。

其方位走向,大概与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重叠。

虽然古蜀流亡贵族们到底走了哪条路,现存史料中完全没有记载,但个人观点,他们第一站应当去了雅安,或者宜宾。

首先是雅安,这座城市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理上看,应当是秦人郡县控制区的最外围。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雅安荥经严道古城遗址,出土了一批铜质印章,以及大量巴蜀兵器。

所谓印章,上面的图案,就是大名鼎鼎的巴蜀图语。

其作用,有认为是身份的象征,也有认为是调兵通关的凭证,总之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由于此类巴蜀印章,目前总共仅出土百余枚,其中雅安就发现了五十六枚。

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此地可能是古蜀国战败后,军事贵族们撤退时的落脚点。

至于宜宾,汉代时称僰道,首先,这里也是中原王朝郡县、羁縻的分界线。

根据《华阳国志》记载,汉朝初年:

“虽王有巴、蜀,南中不宾也。高后六年,城僰道,开青衣。”

由于《史记》明确提到,秦朝曾在西南夷地区设置官吏。

因此可知,刘邦进入四川时,中原帝国在偏远地区的羁縻统治,已经彻底瓦解。

汉军通过郡县能够有效控制的区域,最远不会超过宜宾市。

其次,《华阳国志》也记载:

“僰道有故蜀王兵兰。”

作为一个曾被古蜀国重点经营的城市,流亡贵族们选择此地落脚,也属合理。那么接下来呢?

距离上看,此时蜀人跑得还不算远,然而秦军的脚步并没有到此为止。

秦惠文王攻占四川后,很快又迫使丹犁臣服,这一点上个视频已经讲过了。

随后是秦昭襄王时代,《华阳国志》提到,蜀郡守张若又:

“取笮及江南地。”

再之后秦始皇继位,修建五尺道,《史记》曰:

“时长额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这条古道的末端,直通如今的昭通、滇池,羁縻的范围再次大幅度扩展了。

虽说秦国对缘边地区土人的统治是很宽松的,但羁縻的前提,首先就是服从管理不闹事。

不愿屈居人下的古蜀贵族,很有可能就是迫于这样的压力才不断走上南迁道路的。

从四川盆地的边缘出发,下一站是云南。

我在之前的视频中曾提过,古蜀早在其先祖杜宇时代,就已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云贵地区。

这是符合目前考古结论的,云南晋宁石寨山遗址,曾出土过一批青铜器。

其风格与三星堆高度相似,同样的请况还出现在了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

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意见,先秦时代,古蜀地区对云南的影响是强烈而持久的,两者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这种请况下,流亡贵族们往云南跑,肯定是有着很多便利条件的。

后续如果再想进一步迁徙,中南半岛也是近在咫尺了。

三、交趾

中南半岛在汉武帝以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远离中原核心区的。

因此古蜀国的流亡势力跑到这里后,到底遭遇了什么,国内史料几乎是一片空白。

地方志中,《交州外域记》有记载,可惜此书已失传,仅残存寥寥数语。

所幸交趾继承了中原修史传统,后黎朝编纂的《大越史记全书》,对此有所提及。

按照文献的说法,早在古蜀人到来之前当地就已经有本土势力了,即文朗国。

这个国家很早就与蜀地有往来,古蜀国曾计划与其联姻,可惜被拒绝了。

我在之前的很多视频中都曾强调,分封制时代,邦国联姻是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

成功与否,直接和认同感的构建,以及领土的扩张挂钩。

从这个角度看,蜀王估计是很早就在打中南半岛的主意了,只不过碰了个钉子。

除此以外,文郎国的组织架构,似乎也不算太落后,因为《交州外域记》描述道:

“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钢印青绶。”

有组织就有战斗力,文郎国国主雄王骁勇善战,屡次击败古蜀国大军,所谓:

“初,王屡攻雄王,兵骁将勇,王屡为所败。”

然而在数次获胜后,雄王志得意满,逐渐不再专心备战,反而沉M于享乐之中。

最终蜀军攻到近前,还沉醉未醒,于是被杀,所部均被兼并。

这就是如今越南史上的开国第一朝,蜀朝,华夏文明的种子也就此在中南半岛生根发芽。

看过我之前视频的人应该知道,我引用的论据,一般都从历代官方正史中摘录。

正史中未提及的,或者记载不详细的,则以地方志,或者其他可信度较高的古籍作为补充。

神话故事,虽然理论上,可能也会反应一部分历史真相。

但经过多代人相传,往往过于夸张,偏离事实,很难做到经准还原,说服新不足。

第一个故事,流传于越南北部的岱依人中,大意如下。

蜀军的统领原本叫蜀制,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问题是他去世时,继承人蜀泮才10岁。

由于嗣君年幼,很多统领不服,于是蜀泮组织了10场比赛。

并许诺,只要有任何一个人,能在任何一场比赛中赢了他,他就立刻将王位让出。

最终蜀泮大获全胜,所有人心悦诚服,随后出兵消灭了文朗国。

这可能是指古蜀国刚抵达交趾时,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差点内讧,幸亏有雄才大略之人压制住了全局。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秦军赵佗进攻交趾时的经历。

传说古蜀军得神龟、神人相助,军中有神驽和金龟之爪两件宝物,屡次击败秦人。

随后赵佗假意与蜀人联姻,有骗蜀国公主媚珠盗走神器。

于是秦军再次进攻时,大获全胜,蜀王大怒,将公主杀死。

顺带一提,这个媚珠,现在被越南人称为古代三大美女之一,据说蚌壳里的珍珠就是她的鲜血所化。

这可能是指赵佗在与蜀国作战时,吃了不少亏,最后用了一些音谋手段,才获得了胜利。

到此为止,古蜀国,或者说三星堆文明的兴亡史,也就全部讲完了。

参考资料:

《史记》

《华阳国志》

《交州外域记》

《大越史记全书》

  • 上一篇:同名同姓刘春霖,风骨皆傲铁骨铮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