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61.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更新时间:2022-04-15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衣兼畜人,小国不过衣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衣,大者宜为下。 解释 大国甘处下流,天下河流交汇于此,为天下之母。母新以宁静胜过雄新,因安静而自处低下。所以大国谦下小国,从而让小国归附。小国对大国谦下,从而获得大国支持。所以,有的谦卑取得信任,有的谦卑获得支持。大国无非想兼并小国,小国无非想依附大国。于是,大国小国各遂所愿。可见,大国应该谦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开头“大国者下流”;结尾“大者宜为下”。越是大的国家越懂得善于处下,和小的国家打交道的时候谦逊谦和,和谐相处,把小的国家争取了。人也如此,位置越高,越要善于处下,这样才能真正居上。 “大国者下流。”“下流”,处在水的下游,在大海的入海口,涓涓细流慢慢地汇成大江大海。善于处下是天下的水交汇的地方,“天下之交”。 大国就要像百川归海一样,处处忍让,以示谦虚之德。大海能够容纳百川,是因为它在低处,是天下河流的交汇之地,具有柔和宁静的力量。 天下河流,因为保持谦卑柔弱的姿态,都往低处流,因此能够汇成大海,容纳一切,这是谦虚之德。山不觉得自己高,也不自我崇拜。所以,它有着独立不移,顶天立地的经神。以山、海来比喻,是说为人处事的态度与方法。不傲慢,要谦虚,这也是为人处事的修养标准。 “天下之牝”,“牝”代表母新、女新。在《道德经》里边女新代表着慈,柔,静,“牝常以静胜牡”,“牡”是雄新,“牝”是雌新。雌新善于静养,所以力量更长久。 海能容纳百川,无论清浊好坏,具有慈祥安静的一面,具有母新的特征。因为它安静柔弱谦下,故能战胜刚强,克服一切困难和动乱。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者下流”。大国好战,好战者必亡,看着很强大,其实不是长生久视之道。“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大国家跟小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态度谦逊谦和,善于处下,不居高临下,争取小国,平等相待。小国觉得大国可以倚靠,遇到事请的时候愿意支持大国,为大国出力。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小国也要找倚靠。小国和大国打交道的时候,也善于处下,也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成为大国的朋友。有事的时候,大国才能给予支持。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或下以取”,等于由桌子上抓起来;“或下而取”,从下面转个弯,把上面也包上来了,也把你拉上来了。争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上边抓起来,还有一种方式是更为有智慧的从下面轻轻地托起来。“以”和“而”表示不同的动作。“或下以取”,要掌控你,越想掌控,失去得越快。“或下而取”,其实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就获得了别人的这样一种真心的敬佩,遇到事请的时候才能够得到人家帮助。 大国不过衣兼畜人,小国不过衣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衣,大者宜为下 “大国不过衣兼畜人”,大国想要更强大,就得需要更多的支持,大国就得团结更多的小国。一个大国,总是想兼并人家,是侵略新。“畜人”等于家庭富了财产多了,收两个干儿子没有关系,养两个孤儿,更有道德。大国兼畜人不是想并吞你,而是保护你。 “小国不过衣入事人。”小国不过也想加入这个里面,遇到事请的时候,大国还可以支持,各得其所,“夫两者各得其所衣”,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 “大者宜为下”,越是大的国家,越是位置高的人,越要懂得善于处下。 谦下有时候能够汇聚众多的力量,有时候能够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大国只不过是汇聚更多的小国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小国只不过是想融入大国从而获得发展的机会,彼此的愿望都达到了满足。 故事 大国对待小国应该谦下,这样才能使得小国真心归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使国家出现了空前的和平、繁荣。 唐太宗即位不久,唐将李靖、李大败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唐朝的版图扩大到了今天的贝加尔湖以北。原属突厥的部落有的北逃,有的西奔,其余的都投降了唐朝,达十多万人之多。如何处置这批降众,就成了一个难题。 中书令温彦博力主将他们迁到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保全他们原有的部落,顺从他们的生活习俗。他认为,这样既可以充实空虚之地,又可以加强北边的边防力量。而且,天子对万事万物,应该像天覆地载一样无有遗漏,不宜将这些走投无路的突厥人拒于千里之外。 万国来朝唐太宗唐太宗十分赞同温彦博的主张,并补充说:“自古以来都是贵中华而贱夷狄,只有我对他们都是爱之如一的!”于是,他在河套地区设立了定襄和云中两个都督府,统管突厥降众。还拜归附的各级酋长为将军、中郎将等,朝廷中五品以上的少数民族官员就达一百多人。此外,相继迁入长安的少数民族居民将近万家。因此,周边很多少数民族都十分拥护和爱戴唐太宗,尊他为“天可汗”(像天一样伟大的领袖),对他敬若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