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成为许世友的军政委,23岁牺牲,总司令:他牺牲得太早了!
更新时间:2022-04-18
四方面军的奇才:从勤务兵到军政委只用了4年,牺牲时年仅23岁!20岁任许世友的军政委,23岁牺牲,总司令悲叹:他牺牲得太早了! 都说“部队是所大学校”,是能使人“百炼成钢的大熔炉”,能出人才,快出人才。这话一点也不假。红方四方面军的一位高级将领的成才之路,就印证了这一点。他16岁参军,成为一位营长的勤务兵,仅仅过了4年,年仅20岁的他就被任命为红29军的军政委,成为我军最年轻的军级指挥员。令人遗憾的时,西进甘肃后,为掩护总部和兄弟部队安全转移,顽强阻击数十倍于己之敌达六七小时之久,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3岁 。他就是从河南罗山宣化店李陈洼村(今属湖北大悟)走出的红军奇才陈海松。 陈海松是1914年生人,虽然生活在贫困的乡村,但是,他从小就是个有主见的孩子。1929年,陈海松的老家成为豫皖边区的游击根据地,当地建立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1930年春,成立了儿童团,年仅16岁的陈海松担任了儿童团团长,开始投入了革命斗争。身为儿童团团长的陈海松并不想只是围着家乡,他的眼光看得比别人更远,他要加入红军。 知子莫若父,父亲害怕他走后断了陈家烟火,便商定给陈海松成亲,把他拴住。陈海松可不想这样就被父亲拴住,为了麻痹家人,陈海松想出了个以退为进的好主意:一连几天他都不去参加儿童团的活动,而是老老实实地下地干活,家人要和他一起去,他拦着说,地里的草不多,自己一个人用不了几天就能锄完,家里人可以干点其它活。 陈海松之所以会有如此变化,是因为他在心中已制定好了一套完美的“出走计划”:他家的地离大路不远,路上以前经常有红军队伍通过,他这样做,是守在路边,一旦遇到红军,他马上加入。果不其然,没过几天,一支红军队伍浩浩荡荡沿路由南向北开来,这支队伍正是徐向前的主力红军。陈海松心花怒放,丢下锄头,跟着红军走了。陈海松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从此开创了一段人生传奇。 由于陈海松聪明伶俐,一入伍,就被一位营长看上了,硬是选中他当勤务员,不久就入了团,1931年春入党。因他作战勇敢,表现突出,18岁时被提升为机抢连指导员。陈海松记忆力极好,到连队没有几天,就记住了全连战士的姓名;连队上政治课,他只要把材料看一遍,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条理清晰,而且常常联系实际,深受官兵们的爱戴。很快他又被提升为营政委、团政委。 就在红四方面军反四川军阀田颂尧三路围攻其间,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人借口部队“不纯”,进行大“肃反”,说抓谁就抓谁。有许多英勇作战的指挥员被诬为“反革命”,陈海松所在团的政治部主任被抓株连到了他,也被列入黑名单。军长何畏急忙把陈海松被抓的消息报告了徐向前,徐向前知道陈海松是个好同志,不可能是改组派,便急忙给总政委陈昌浩打电话求助。在多人的共同努力下,陈海松的命最终被保住了,但是,却被撤职,变成了普通一兵。 大敌当前,人才难得,一次战斗中,陈海松又被临时任命为副营长,他率领所属部队同敌人5个团机战3昼夜,成功地守住了阵地,并歼敌2500余人。之后又出SE完成了一系列任务。其后,他的团政委职务才被恢复。在粉碎了敌人三路围攻后,四方面军扩展到了4万人。1933年6月底,徐向前、陈昌浩在四川旺苍县召开了军事会议,年仅19岁的陈海松因其出SE的军事才能升任红9军第25师政委,师长为许世友,并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围攻”。 1933年10月,刘湘被任命为四川“剿总”司令,限令他3个月内肃清境内红军,刘湘遂对红四方面军发起了6路围攻。陈海松的部队奉命坚守宣汉、达县、万源一带。25师官兵在许世友、陈海松的组织指挥下,红军沉着应战,打近战,打巧战,打阵地前反击,以小的代价取的了大的胜利。在万源保卫战中,陈海松以强有力的政治工作,率所部坚守大面山135天,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六路围攻”起了重要作用。同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打完了黄媌垭歼灭战后,彻底粉碎了刘湘的6路围攻。 陈海松因在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绩卓著,被提升为红9军政委。这一年,他刚刚20岁,成为我军最年轻的军级指挥员。军长是他的老上级何畏,副军长是许世友。得知陈海松20岁就成长为军政委时,连MAO委员都非常惊讶地说:“红一方面军的干部也年轻,但没有想到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年轻到这种程度(林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时,已经23岁)。”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准备向嘉陵江以西发展。为创造渡江的有利条件,遂决定举行陕南战役。战役初期,陈海松率25师在转斗铺地区担负保障正面进攻部队左翼侧后安全的任务。他不怕三面临敌的危险,率部会同兄弟部队将陕军第49旅和独立旅的一个团大部歼灭,连克新铺湾和勉县。同年2月,他指挥25师攻打凤仪场,迫使敌军一个团缴械投降。4月2日,率25、27两个师,会同兄弟部队包围江油。敌邓锡侯亲率18个团的兵力前往增援。他率25师参加打敌援兵。当88师攻占敌塔子山主阵地时,他乘机抛开当面之敌,挥师迅速向敌右侧包抄,敌军顿时动摇。方面军乘机全线反击,俘敌3000余人,邓锡侯差点被生擒。 长征胜利后,红军开始了悲壮的西征。1936年10月,红9军在陈海松的指挥下,顺利地渡过了黄河,并消灭了打拉池等地的守敌,将琐罕堡的600多敌人包围起来,为展开宁夏战役创造了条件。在古浪战斗中,红9军被敌人包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请况下,陈海松指挥若定,带领官兵同敌人机战3昼夜,最后奋力突出了重围。战局的变化使西路军处于不利的境地。在倪家营子机战5天后,西路军被迫突围。 1937年3月12日黎明时分,西路军大队进入梨园口。红9军奉命扼守山口。陈海松迅速命令战士占领土包和坡坎。此时,敌人已经占领了一些有利地形,红9军实际上已不足千人,抢支弹要也不足,敌人数十倍于我。布置完了阻击阵地后,为了给红9军保留火种,陈海松命令保卫局长组织机关人员撤退,自己带着700多人坚守阵地。陈海松带着他的战士与敌人拼杀了六七个小时,击退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从而争取了时间,使总部和兄弟部队安全转移。 就在此时,敌人的快速敌骑兵突然冲了上来,采取迂回包抄战术,从山前、山后、山左、山右兜了过来。陈海松从一个隐蔽的地带奋力向上爬去,想仔细看一下战场请况,以便作出最好决策。就在这里,敌人一派子弹打了过来,陈海松身中8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阵地上除了一名战士TUO险外,其余700多人也全部壮烈牺牲。 一位年轻有为的军事天才,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更多的抱负,就这样长眠于河西走廊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军的一大损失。为此,总司令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多次说,陈海松是四方面军最年轻有为的军级干部,可惜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