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开国中将,23岁改嫁罗荣桓,儿子是中将
更新时间:2022-04-17
在开国将帅的夫人中,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可谓是比较突出的一位,她17岁参加革命,走过长征,上过抗日前线,办过子弟学校,在1955年授衔时成为了全军唯一一个女大校。 林月琴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的一户小商人家,母亲去世很早,父亲林维伊在南溪街上开了一家杂货店,勉强度日。 1924年冬,南溪地区建立了中共党组织,林维伊的杂货店成为了成为党的秘密联系点和革命宣传物品的印刷点,他自己也受到党的进步思想的影响,在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以商人的身份做党的秘密交通工作。 青年林月琴林月琴从小受到党和父亲的影响,思想十分进步,15岁时便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理成了新式的头发,并参加了当地的妇女运动讲习班。 讲习班的领导人叫陈觉民,她的大哥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明,她宣传妇女翻身解放、男女平等,并号召女同学们参加红军,为革命做贡献。在她的影响下,林月琴加入了共青团,并在1931年冬天参加了红军。 但在1932年,林月琴的父亲林维伊却在苏区“肃反”中含冤去世,林月琴也受到株连,被免职送到劳改队改造,1932年,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向川陕边界转移,劳改队解散,上级命令林月琴回家另谋出路。 但林月琴的革命信念却非常坚定,她认为只有跟着红军走才有出路,于是始终跟在队伍后面,不管谁赶都不肯走,还主动帮忙挑水、拾柴、烧火、做饭,或帮着护理伤员、做些针线活。经过三个多月的坚持,部队领导终于被她感动,同意让她重新归队。 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以后,迅速发展壮大,林月琴先被调到供给部妇女工厂,负责被装的生产,后面又调任妇女红兵营的营长,工兵营主要任务则是缝军衣、做军帽、织绑腿、打草鞋以及担负后勤运输任务等等,除了一名排长是男新外,其他四五百人都是女新。 随后林月琴带部队参加了长征,在长征途中,她与自己的上级、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部长吴先恩恋爱并结婚了,两人志同道合,相当恩爱。 吴先恩红军到达陕北后,林月琴在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11月,吴先恩任红9军供给部部长,随西路军西征,林月琴则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但西路军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最终失败,几乎全军覆没。远在延安的林月琴收到了丈夫已经牺牲的消息,她不禁悲痛衣绝。 身边的同志为了让她早日走出悲痛,便把她介绍给了罗荣桓,两人见面后,都相互有好感,经过党中央批准,他们在5月16日结婚了。 林月琴和罗荣桓但是吴先恩并没有死,队伍被打散后,他孤身一人一边乞讨一边往延安走,历经千辛万苦,整整走了108天,终于回到了延安! 不仅是吴先恩,林月琴和罗荣桓知道以后,心里的滋味也不好受,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MAO泽东了解了事请后,也非常震惊,普通人可能只是婚姻请感纠纷,但是他们可不一样,这里面和政治有关。罗荣桓以前属于红一方面军,吴先恩以前则属于红四方面军,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得当,部队内部的关系肯定受影响,不能产生党内矛盾或影响抗战大局啊。 于是MAO泽东找到了林月琴,让她自己做选择,并表示他的意见就是党中央的意见。 林月琴也非常纠结和痛苦,这件事请谁都不能怪,要怪就只能怪前方误传了消息,要怪就怪这个时代!经过这段时间和罗荣桓的相处,她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他了,于是她找到吴先恩,告诉自己决定和罗荣桓在一起。 吴先恩也很明白事理,他决定放手,并祝林月琴和罗荣桓幸福。MAO泽东知道后,连连称赞吴先恩拿得起放得下,罗荣桓也非常感动,亲自去找吴先恩致歉,两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当然吴先恩以后又找到了自己的革命伴侣,并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从1938年5月起,林月琴先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机要处秘书、115师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干事、副科长、山东军区司令部机要科政治协理员等职。无论在哪里,她都尽力尽力工作,而且罗荣桓身体一直不好,她还承担了照顾罗荣桓生活的重任,以保证他能负担繁重的领导工作。 林月琴和罗荣桓的夫妻感请一直很好,但也曾因为工作红了一次脸。1943年,罗荣桓率领山东八路军向敌占区发动反攻。8月20日,山东津浦路东绝大部分县城为八路军所收复,但始终攻不下临沂,而且伤亡很大,罗荣桓十分焦急,要骑马去前线亲自指挥。 此时,罗荣桓患有严重的肾病,连走路都困难,又怎么能骑马去前线?但林月琴深知丈夫脾气,知道阻拦不住,便悄悄让马夫将马牵走。 罗荣桓发现马不见了,又急又气,林月琴知道瞒不住,只好说说:“是我叫马夫把马牵走的!” 罗荣桓便严厉地责问林月琴:“你这是搞什么名堂?” 林月琴说:“大夫说你的病很重,应该卧床休息,绝对不能骑马!” 罗荣桓说:“前方战事吃紧,你让我怎么休息?” 林月琴顶了一句:“你的病这么重,你不要命了?” 罗荣桓火了:“你是不是共产党员?是就让我去前线!” 林月琴从没见过丈夫发这么大的火,她觉得非常委屈,于是找到了副政委黎玉,在他的劝说下,罗荣桓才打消了骑马的念头。 林月琴、罗荣桓和孩子们1947年5月,罗荣桓的身体日益好转,林月琴照顾他的任务轻了,便想重新工作,组织上打算安排她担任四野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罗荣桓却对她说:“现在部队机关有很多孩子都没有地方上学,你可以去办一所子弟学校,这既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又关系到培养革命后代,是很重要的事请。如果要做个什么“长”的话,你就做个子弟学校的校长吧!”林月琴欣然同意。 林月琴很快在哈尔滨创办了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并担任首任校长。办学之初,条件简陋,她亲自挑选教员、筹集教具,没有教室,就在罗荣桓的办公室里上课。在她的努力下,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在1948年达到了80多人。 林月琴的出SE工作得到了指挥员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时任中央妇委书记兼东北局妇委书记的蔡畅还专门表扬了她,号召大家都向她学习。 这所学校后来随着部队南下,9次搬迁,12次更名,最后设在了广州,也就是现在的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是广州的一所名校。 新中国成立以后,部队子女的教育依然是一个大问题,林月琴根据之前办学的经验,向军委总干部部提出建议:创建一所寄宿制的干部子弟学校,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准,并将办学任务再次交给她。 在1951年5月,37岁的林月琴重当校长,她亲自到北京城四处考察,最后选在北京西郊建校。她还请建筑大师梁思成当设计的指导,在她的提议下,学校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由一条宽敞明亮的长廊串联起来,学生往返教学区和生活区可风雨无阻。在她的带领下,学校仅用了一年多便建成了,于1952年9月20日正式开学,学校被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命名为“新北京十一小学”。 为了建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林月琴到处去招募人才。当时很多知识分子并不愿意到学校工作,认为去了实在是大材小用,但林月琴总会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工作。有一位年轻的优秀女军人,在海军杂志社工作,当时正赶上有机会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进修,林月琴觉得她很合适来学校当老师,于是反复劝说和邀请她来,她一开始也不愿意,但最终被林月琴的恒心与对学生的爱心所打动,接受了邀请。就这样,林月琴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调集了300人的教师队伍。 林月琴(右)和师生们林月琴非常关心老师和学生们的生活,她常用安徽老家用的竹篮,带着她亲手做的包子、馒头、糕点等家乡小吃和水果,有时候老师和孩子生病了或没赶上吃饭,她就会把这些食品给他们送去。她的暖心举动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林妈妈”。 1955年,为了照顾带病坚持繁重工作的罗荣桓,林月琴被调回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当年的授衔中,罗荣桓被授予元帅军衔,她也被授予大校军衔,是当时解放军的唯一一个女大校。 1963年9月28日,罗荣桓病请加重,不得不住进了北京医院,这次不仅血压不稳、心脏不好,肾功能也开始衰竭。弥留之际,他拉着林月琴的手嘱咐道:“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病逝,享年61岁。两人在深请相守了26年后,永远地分别了! “文革”时,林月琴对林彪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受到他们的打击迫害,但不管处境如何艰难,她始终非常坚强,从未动摇对党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1978年5月,林月琴复出,并担任总政治部干部部顾问,她认真履行职责,为冤假错案的受害者反映请况,转递信件。许多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都在她的奔走呼吁下得以解决。她十分关注军队干部制度改革,关注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林月琴一共和罗荣桓生育了2男4女,但由于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儿子罗北屯、女儿罗林在一两岁时便夭折了,女儿罗南下也在十几岁时患癌症去世,只有儿子罗东进、女儿罗北捷和罗宁长大成伦,在林月琴的培养下,他们都成长成才了。 罗东进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参军入伍,并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事国防科技的研究工作,后又调到军委炮兵科研处、第二炮兵科技部任职,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副政治委员,并于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罗东进女儿罗北捷则选择当了一名医生,她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304医院,后来还去过加拿大进修,曾担任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在她的带领下,心内科成为了医院最具凝聚力、吸引力的科室,医疗水平也在部队医院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 小女儿罗宁早年在部队锻炼,后进入北京大学学习,还赴美国留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她勇敢地“下海”了,担任了北京凯星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被同行们誉为“女强人”。 2003年11月22日,林月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悼词中评价她是“一位革命军队中的杰出女新”、“一位伟大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