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大宋GDP占世界80%?“富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当今网络上,有两个朝代的“粉丝”最多,一个是明朝,另一个就是宋朝。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朝代的“粉丝”们彼此之间还往往看不起对方,经常骂战一片。“明粉”一般喜欢吹的是“大明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由此称明朝是“刚明”,而“宋粉”呢,则喜欢吹“大宋GDP占世界80%,财政收入完爆明清,人民生活水平史上最高、言论史上最自由”,由此称宋朝是“富宋”。鉴于有读者老爷希望讲一讲真实的宋朝,大伊万决定从本篇开始,写一个小系列,和大家聊聊真实的宋朝,看看那些网络上传播得到处都是的关于宋朝的神话到底真相是怎样的。今天是第一篇,先来谈谈“富宋”的神话。

“宋粉”是网络上“朝代粉”中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图片来自互联网)

让咱们首先从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大宋GDP占世界80%”这个神话开始吧。众所周知,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它表示的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一般是一年)一个国家境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产生的总值,是世界上公认的核算国家经济规模的标准。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第一次提出了“GDP”的概念,到了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这个概念正式成为核算各国经济规模的标准。由此可见,GDP是一个完全的现代经济学概念,它只能在现代经济学的标准下对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规模进行核算,而且这种核算必须建立在一系列非常详细而准确的数据基础上。也只有采取了通行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规则的国家,才有可能统计出本国的GDP规模。在这个前提之下,要想对古代社会的GDP进行测算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就曾写过一本《世界经济千年史》,他在书中用自己的测算方式估算了两千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GDP规模。其中对于中国的估算,麦迪森的结论是,中国在公元1000年(北宋时期)时GDP占世界经济总量比例是22.7%。但这里的“中国”不是单指北宋,而是包括了中国大地上其他政权。所以刨除掉其他政权的比例,按麦迪森的估算,大体上可以认为宋朝GDP占世界经济比重是20%左右。

《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对中国历代经济占世界比重的估算

那么,这个比重算不算高呢?其实并不高。因为在麦迪森的书中,公元元年(西汉时期)时候这个比重为26.2%,公元1600年(明朝时期)这个比重是29.2%,公元1820年(清朝时期)这个比重为32.9%(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比重),都明显高于北宋时期。所以,如果按《世界经济千年史》这本相对较为权威的著作的研究结果,宋代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但远远没有吹嘘的80%这么高,实际上在各个历史时期来看还属于占比相对比较低的。至于所谓的“大宋GDP占世界80%”这种说法,大伊万看过若干篇网文,基本都是互相抄,没有一篇给出过数据的出处,也没有一篇有任何论证过程,可以认为完全是某些人的胡编乱造。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某些眼神不好使的人把《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公元1000年时全亚洲的GDP总量——“78.9(单位为10亿国际元)”看成是中国GDP占世界的比例了,所以闹出了“大宋GDP占世界80%”的大笑话。

《世界经济千年史》的相关截图

戳穿了这个神话,咱们再来聊聊宋朝的财政收入问题。“宋粉”经常喜欢吹嘘一个数字,那就是所谓“大宋财政收入一年过亿两白银,完爆明清”,那么,他们这个“过亿两白银”的财政收入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从大伊万看过的一些网文来看,基本都是以《宋史?食货志》的记载“天禧末…………而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为论据的,以此断定北宋年收入达一亿六千万贯铜钱,又根据清代一贯铜钱大体等于一两白银的价格,换算北宋年财政收入是一亿六千万两白银,因而远远超过明清的财政收入。在大伊万看来,这种论证方法,简直就是专门忽悠懒读书的小白的。咱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这里的所谓“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到底指的是什么单位?很明显,《宋史》里面的原文并没有在后面加上代表铜钱的单位——“贯”,这就是说,这将近一亿六千万的数字并不是指一亿六千万贯铜钱。所谓“北宋年收入达一亿六千万贯铜钱”,完全是“宋粉”们自己脑补上去的。

《清明上河图》局部,表现了一个宋朝税务所对进城的布匹商人课税的场景

那么,这个数字到底代表的是什么呢?这就要从宋代的税制讲起。宋代的税制,是货币税和实物税并行的双轨制,而不是像后来的清朝那样的单一货币税制。宋朝老百姓交税,除了交铜钱之外,还要缴纳各种实物,这些实物总共分四类:谷、帛、金铁、物产。其中谷又分七类、帛分十类、金铁分四类、物产分七大类。可见,宋朝百姓交的实物税种类相当繁杂,因此,计数的单位也完全不同。比如铜钱按“贯”为单位,金、银按“两”为单位,帛按“匹”为单位,谷、盐按“石”为单位,茶按“斤”为单位,等等等等。而所谓“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的数字,其实就是把所有这些货币税和实物税收入一股脑加在一起的大杂烩数字。具体的各项税收的数字分解在《宋史?食货志》中有明确记载:“天禧末,……而天下总获钱二千六百五十三万余贯,金万四千四百余两,银八十八万三千九百余两,丝四百一十七万二十余两,绵一千八百九十九万一千余两,绢一百五十五万二千余匹,紬九百四十一万五千余匹,绫三十四万四千余匹,絁一十三万七千余匹,纱縠二万五千余匹,锦绮二万八千余匹,布三百五万七千余匹,茶七十六万余斤,盐一十六万三千八百余石,香要、真珠、犀、象七十万余斤条片颗,竹木、箔三百六十余万条片,五谷二千九百八十三万余石,草三千万余围,木炭、薪蒿三千余万斤束。”把所有这些数字加起来,可不就是“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吗?弄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明白了,宋朝根本不存在“年收入一亿几千万贯铜钱”——你总不能说一围草、一斤木炭、一斤茶叶都值一贯钱吧?

宋朝征收的实物税种类之一——Ru香

那么,宋朝财政收入的巅峰大概是多少呢?这个就要涉及实物换算成货币的问题。以北宋财政收入的巅峰期——宋神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财政收入为例,本年财政收入“金以两计者四千三百,银以两计者五万七千,钱以千计者四千八百四十八万,绸绢以匹计者一百五十一万,谷以石计者二千四百四十五万,草以束计者七百九十九万。”程民生的《宋代物价研究》一书中,对这些实物进行了货币换算,总计价值大概是四千八百万贯,再加上四千八百四十八万贯的钱,总财政收入大概是九千六百多万贯。那有人可能又会问了,这不是也离一个亿的小目标差不多了吗?可这里面又有个问题了——北宋时候的一贯钱能等于一两白银吗?所谓的“一贯铜钱大约等于一两白银”,那是清代中期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以后才出现的价格。北宋时候的白银产量是相当低的,从上面引用的材料咱们可以知道,宋神宗年间宋朝一年收上来的白银才五万七千两,而光是一年交给辽和西夏的“岁币”就要白银二十五万两,可见宋朝白银紧张到什么程度。那辽和西夏为什么就一定要白银不要铜钱呢?因为宋朝的币制那是相当的坑爹。首先,宋朝的一贯钱只有770文,而清代的一贯是1000文,这就打了个七七折。其次,宋朝流通的钱币,既有铜钱,又有铜铁混合钱,还有铁钱,最后还有纸币(就是所谓的“交子”),一直也没能完全统一起来。由于北宋政府特别缺铜,所以铸的铜钱含铜量相当低。唐朝的时候,铜钱的含铜量能有80%,到了宋朝就只剩60%了,到后来干脆又降到50%。铜钱的价值主要是由其含铜量决定的,含铜量这么低,钱币本身的价值也就下降了。更坑爹的是,即使含铜量如此低的劣质铜钱,宋朝政府也铸不出足够流通所需的数量来,只好拿纸币来补充。到后来,纸币发行得越来越多,因而不断贬值,能换到的铜钱也越来越少。到了宋徽宗时期,一年朝廷就发行纸币四千一百多万缗,理论上一缗纸币可以换一贯铜钱,但实际上在流通中顶多只能换到十几文铜钱。四千一百多万缗的纸币,实际只相当于七十万贯铜钱。结果体现到国家财政收入数字中,却仍然是按一缗等于一贯来换算,可见宋朝财政收入水分有多大。

宋徽宗时所铸的“政和通宝”铜钱,可见其含铜量很低,质量低劣

所以,假如你穿越回宋朝,想拿一贯铜钱跟别人换一两白银,一定不会有人理你,而假如你想拿一缗纸币和别人换一两白银,估计会被人直接当成经神病。辽和西夏也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才咬住“岁币”必须给白银,铜钱一律免谈,给纸币等于宣战。可笑的是,现在的网络上竟然还有人拿一两白银等同于一贯铜钱,得出“岁币对宋朝的负担根本不值一提”的神结论。如果挖空心思一年也只能搞出几万两白银的宋朝皇帝知道了这种结论,估计也会无奈苦笑吧?

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理论上相当于一贯钱,实际上贬值得厉害

下一篇,咱们将继续来聊聊所谓“富宋”的神话,看看宋朝是不是真的称得上“富”。

  • 上一篇:张学良写信向宋子文借钱,开口就是数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