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迥有十几万兵,还有北齐、突厥和南陈帮助,为何68天就败了
更新时间:2022-05-21
乱世出枭雄,时势造英雄。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浴血纷争的年代。多少流传千古,让人耳熟能详的英雄是出自三国两晋时期,曹草、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他们无不是智勇双全,足智多谋之人。 然而,这个动荡年代不仅出英雄,而且还是出英俊潇洒,容貌出众的英雄。其中一位甚至成年后还娶了公主为妻,可谓是一个让羡嫉的成功人士了,这人便是尉迟迥。 俗话说,人生有一个高起点,可以让你少奋斗三十年。尉迟迥便是生在了一个家世显赫的家族,其父尉迟俟兜是鲜卑族人,周文帝的姐夫,后娶了其妹昌乐公主,生下了尉迟迥和他胞弟尉迟纲。 而尉迟迥不仅从小含着金汤勺出生,还生得异常俊美,从小便聪明机敏,宽厚善良。更是文武双全,骑色俱佳,颇得帝王赏识,封官授赏。 尉迟俟兜在尉迟迥小时,就对其说有贵人之相,将来必成大器。甚至和其父一般,也娶了公主,他娶的是西魏文帝之女金明公主为妻,被封为西都侯。 其后,他便经常跟着其舅舅宇文泰四处征战,立下不少战功,一路升迁,扶摇直上,官拜骠骑大将军,进爵魏安郡公。 在这期间尉迟迥深受宇文泰信任,被派遣平定蜀地之乱。尉迟迥凭借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终大获全胜。成功收复蜀地,为北周立下一大功,被孝闵帝封为柱国大将军,进封宁蜀公。 尉迟迥历经数任帝王,却一直加官进爵,只因他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将帅之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烧数百年。直到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已经是蜀国公的尉迟迥再次被重用,任命他为大右弼马,出任相州总管一职。 业经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世人皆知的一个道理,但对于历史上这位活成一个笑话的北周宣帝宇文赟来说,大概玩乐大于勤政,才会在21岁的大好青春便禅位于自己的儿子宇文阐,而自己则是躲在幕后做清闲自在,耽于玩乐的太上皇。 宇文赟在位期间,便不理朝政,于是命杨坚辅国。禅位于年仅6岁的儿子以后,仍命令杨坚辅国。 肖伯纳曾说过:“一切世俗的权力都会使人成为无赖。”杨坚官拜右丞相,却拥有着超出该职位所能使用的权力,让他逐渐不满于现状。 在北周大象二年,也就是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为第二年,北周宣帝宇文赟逝世,杨坚随即联合了北周宣帝的两位近臣,清扫了朝中诸王旧部。 而现任相州总管的尉迟迥却在此刻成为了杨坚眼中威胁最大的心头患。过分喜欢权力就会不择手段,杨坚为了除掉尉迟迥这个隐患,便派遣韦孝宽接替了他的相州总管一职。 尉迟迥自小便聪敏,长大更是深思远虑,易偷人心,很快便猜出来杨坚的谋权篡位之心。拍案而怒,便决定佣兵自持,不能够让杨坚的野心得逞。 尉迟迥以“杨坚依仗其皇后父亲的身份。挟天子,作威作福,不遵臣道”之名,令朝中半数官员和当地很多百姓也都愿意拥护他,对抗蓄意篡位的杨坚,一时间风头大盛。 尉迟迥权力中心地处华北平原,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够他使用,还有众多氏族的追随者。甚至他还北结高保宁来连通突阙,又割江、淮两地,来连通南陈,讨伐的势力不断扩大。 但尉迟迥的这一行为也让朝中很多官员不满,认为他这是在割地卖国,打着起兵讨伐的旗号,甚至还要扶持新帝,其意图是为了谋取私利。所以也有一半的官员是支持杨坚一党的。 而韦孝宽路过尉迟迥所在地朝歌时,以称病为由,暂缓了行程,对其尉迟迥的亲信,他的外甥韦艺以新命相要挟,套出了尉迟迥正在暗自拥兵自重,预意以讨伐的名义起兵镇压杨坚一党。 杨坚知晓此事后,先是派遣韦孝宽为先锋,与尉迟迥的儿子尉迟顺交战,交战时却是突然听到韦孝宽的亲信李洵密报,军中有三位总管可能是受了尉迟迥的贿赂,杨坚听后大惊,于是想要立刻把他们除掉。但却被身边的谋士李德林否决了提议,意在不能伤了前线将士们的心。 最后派遣了信得过监军前往战场助阵并监督他们的举动,于是军中无人敢反叛,很快便把尉迟顺击败。 随后便是尉迟迥和他的弟弟尉迟纲集结了十数万军队镇于邺南城,并且麾下士兵都是关中人,骁勇善战,韦孝宽不敌,退至数里外。 而韦孝宽的随行总管宇文忻却是个心理战术高手,以诡诈的战术,先是用箭色击城中百姓,利用邺城数十万百姓的惊慌逃窜,来巩固己方军心,打击敌方气势,一举攻破城门,拿下邺城。 尉迟迥看城门被破,便知大势已去,退至城楼之上,不堪受辱,于是举剑自刎。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其部下将领全部被杀,士兵皆被活埋于邺城,尉迟迥之战仅存68天,宣告落幕。 成王败寇,自古如此,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尉迟迥的败,不是败于不会打仗,而是败于当时形势错误,勾结外敌,内有忧患,各地追随者各怀私心,缺乏协调的战略作战,如同一盘散沙,这如何与继承北周的正统势力对抗?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场的残酷,乱世的无请,已经被历史用鲜血体现得淋漓尽致。 杨坚即位,称隋文帝,废除了年仅8岁的北周静王宇文阐,朝廷权力中心也逐渐移至汉人手中。随后收复各国,结束了战乱频繁北周的时代,开创了自秦汉以来第二次的国家的统一时期,隋朝。并开创了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