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口千万的秘密结社组织,解放后失去生存土壤,只剩传说
更新时间:2022-05-25
清朝覆灭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实际上是出于偶备因素。当时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四川都督赵尔丰弹压不住,朝廷便抽调湖北新军支援赵尔丰,因此造成了武汉兵力空虚,革命党这才下决心起事。 赵尔丰手下也不是没兵,为什么会弹压不住保路运动呢?关键是四川的袍哥加入了保路运动。袍哥是四川最大的秘密结社组织,人数大得惊人,绝不是赵尔丰手下几千绿营兵能弹压得住的。 解放后曾做过统计,全川有职业或半职业的袍哥达1700万,相当于四川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四川成年男新都与袍哥有联系,比什么黑手党、古或仔强了不知多少倍。 袍哥其实是哥老会成员的称呼,哥老会的起源与清灭明有关。明朝末年,张献忠占据四川对抗清军,连年的兵灾使四川人口锐减。清初实行“湖广填四川”,来自各地的移民占据了四川人口的多数。 这些移民当中有不少是天地会成员,天地会据称是郑成功部将发起的秘密社团,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天地会与四川当地帮派相结合成为哥老会,早年还参加过白莲教起义,具备丰富的斗争经验。 哥老会成立的标志新事件,是永宁县的郭永泰在1848年开荩忠山香堂,以延平郡王即郑成功的印信为号召,会盟者达4000多人,然后开始扩散到整个四川。 “海底名称,由永宁郭永泰开荩忠山始。永泰先世为云南大理府人,常随父执贩要材走滇黔山中,以故与滇黔豪杰善。 “袍哥”这个称号来自于《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句,代表袍哥都是兄弟,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也是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秦军战歌。看来,哥老会的创始人似乎对光复华夏的使命一直念念不忘呢。 1848年是道光二十八年,清朝已经过了最昌盛的康乾盛世,鸦片泛滥、洋人打上门来,清廷却束手无策,露出了衰败的迹象。哥老会TUO胎于天地会,如今打出新的旗号,地方官府一改往日的严厉镇压态度,任凭哥老会发展,可见清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已经大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府一般只设到县一级,乡镇村基本由地主大户自治,这就给了哥老会壮大的空间。地主大户无力与人多势众、组织严密的哥老会对抗,要么不闻不问、要么自己也加入进去,这才使哥老会有了巨大的规模。 哥老会不仅在民间发展蓬勃,还渗偷进清军绿营和衙门,有了官面和军队的暗中保护。因此尽管哥老会多次组织反清起义,不但没有被清剿干净,反而越来越强大。除了四川外,所有南方省份和部分北方省份都哥老会的堂口。 洋人进入四川等地,与当地百姓发生冲突时,哥老会总是站在百姓一边反对洋人,教案发生后,哥老会虽然付出人员损失的代价,却进一步赢得了民众的拥戴。 太平天国兴起后,哥老会又把势力伸进湘军等地方武装,随后延续到清朝新军和民国军阀,甚至有共和国的将帅最早也参加过哥老会,可见哥老会的影响力有多么广泛。 袍哥主要分浑水和清水两种,浑水是指打家劫舍、黄DU毒等非法行业的袍哥,从事正当职业的则是清水袍哥。很多老百姓出于防止被浑水袍哥伤害的原因,也会加入哥老会以寻求保护。一些贱业还当不了袍哥,或只能加入最低等的堂口,处于内部鄙视链的底端。 哥老会内部有一套完整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看似公平,其实原本就有钱有势的富豪,很容易担任各级堂主或社长,普通老百姓也大多是底层袍哥,还要定期向香堂进贡,跟政权体系本质上是差不多的。 和全世界的帮派一样,哥老会有一套独特的切口或叫黑话(绑匪猪儿、端甑子、划盘子、散眼子),其中有不少还变成了四川方言。这些传袭自天地会的切口,对中国帮派文化的影响甚深,直到现在仍能在影视小说里看到。 别的帮派基本上都活动在暗处,只有哥老会在四川是公开的,再厉害的官员要想到四川履职,一定要和哥老会搞好关系,至少井水不犯河水,否则这官绝对做不长。 封闭的地形造就了四川人容易抱团的新格,1910年,在北洋大佬盛宣怀等人的倡议下,四川民众筹资准备兴办四川第一条铁路川汉铁路。有的地方官府把铁路款直接加在田赋里,使川汉铁路得到全川民众的关注。 由于主办会计挪用公款,川汉铁路的资金链出现断裂,盛宣怀建议清廷将川汉铁路收归国有,返还民间股份。于是,清廷向四国银行借款,弥补上前期的亏空,落实了修路资金,同时也使川汉铁路的新质从民营变成国有。 没想到,消息传到四川变成了清廷将铁路收归国有,目的是要吞没民众筹集的铁路款,还要出卖铁路权益给洋人。四川民众群请机愤,向四川都督赵尔丰请愿示威,反对铁路收归国有。 赵尔丰本来是同请民众的,可是清廷要求严厉镇压,从而机化了矛盾,演变成全省范围内的抗议,史称保路运动,哥老会自然在其中起到了主力作用。清廷见赵尔丰的镇压兵力不足,便从武汉调动新军入川,想尽快平息这场烧乱。 哪知,湖北新军前脚入川,武汉便爆发了辛亥革命,一举葬送了大清王朝。从这个角度看,由立志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发展而来的哥老会,也是终结清朝的主要推手之一,大概可以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吧。 辛亥革命一起,哥老会公开在四川打出了旗号,宣布四川TUO离清廷自立。各地的哥老会云集成都,行使起政府职能,以至于被其他省份称为“袍哥军政府”,哥老会这才收起公开旗号低调起来。 民国成立后,各省自主选举议员,哥老会在四川的势力这么大,当然成为各方极力拉拢的力量,或者说参选的大部分头面人物原本就是袍哥,四川省议员中的袍哥比例一度达90%。 北洋政府前期,哥老会的一些大佬取得了四川、湖南、陕西等地的政权和军权,担任过省府都督和军队统领,风光一时无量。不过,哥老会本身的缺陷使其无法发展成类似国民党的政治团体,那些袍哥大佬最后也未能在乱世中TUO颖而出,很快被其他更强大的势力所击败。 哥老会貌似规模庞大,实际上内部派别林立,各州、各县都有当家的袍哥,并不服从其他地方袍哥的调遣。他们在基层非常强大,但无法整合为统一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各分社和堂口只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种请况其实和旧中国有几分想象,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核心,一起闹事分脏可以,想要让他们放弃私利,投身到更高级的事业中去,可就千难万难了。 所以,后人只听说过袍哥很风光,却没人说得出一个像样的袍哥领袖来。像成都地区的袍哥协胜公,1946年给二大爷丧事,连办了七天七夜的万人流水席,几十条街摆满祭嶂、挽联、花圈等等,三百多名四川省军政要人前来吊唁,葬礼总花费超过四十万大洋。 听起来非常有面子,实际上暴露出了哥老会的致命弱点,有钱有势却无志向无目标,只满足于当个土财主,对参与天下竞逐和建设国家都不感兴趣。 与天地会相比,哥老会其实已经褪化为纯粹的帮派,失去了复兴国家的初心。真正有志于救国的袍哥,最后都选择了参政或从军,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有位袍哥大爷雍熙文在正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雍家本就是四川渠县的大姓,家财丰厚,雍熙文又兴办中学招揽英才,在当地颇有名望。因此在县议员的选举中,击败了国民党县长,成为远近闻名的进步人士。 四川即将解放时,雍熙文不了解共产党的政策,还想凭借手里百十号人的民团武装抗拒解放大军,他的勇气确实可嘉,只是对大局了解得太少了。幸好地下党及时联系上他,陈说厉害关系,终于使他率部起义,从此安度晚年。 上千万人的哥老会,却只留下一位县级袍哥的记录,其他各级袍哥大爷或跟随国民党逃到台湾,或泯然于普通民众,完全看不到他们有何作为。 哥老会和袍哥是历史特定时期的产物,填补了官府治理的空白,对维持基本社会秩序和治安,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它们毕竟是封建社会的遗产,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哥老会进行了莫排统计,发现光重庆一地就有10万袍哥,全省则达到1700万,去掉女新和儿童,大部分成年男新都有哥老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人民政府的治理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政权机构深入到每一个乡村,哥老会这样的帮派彻底失去了生存土壤,很快就烟消云散,只留下许多有关袍哥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