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定王朱弼桄:因父兄早逝,成功捡漏,开启了荒唐的继承模式
更新时间:2022-05-26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社会的核心制度之一,自西周创设起,一直沿用到明末。明朝作为最后一个实施嫡长子继承制的王朝,在继承这一制度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创新。那就是将“子”这个概念,由单指其本身,扩大到其所在的支系,实施支系轮序,只要嫡长子一脉没有绝嗣,哪怕他本人先走一步,他的子嗣也会自动顶替他成为新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兰州美景 这一点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从洪武二十八年《皇明祖训》最终定稿起,就成为明王朝的祖制,上到皇室,下到宗室都要遵循这一原则。所以翻看明宗室世系,以世孙、世曾孙,长孙、曾长孙身份袭爵的现象屡见不鲜。代藩灵丘王府甚至创造了先王在位时熬死三代,最终由玄孙直接袭封的传奇纪录。 远在西北兰州的肃藩,则出现了另一种非同寻常的袭爵模式:肃王爵位连续两代通过以孙继祖的方式完成交接。这其中处于中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是肃藩第五代王朱弼桄。 父兄早逝,成功捡漏 朱弼桄,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为肃恭王朱贡錝之孙,安和世子朱真淤庶次子,生母杨氏。其父安和世子朱真淤,生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是朱贡錝的嫡长子,也是肃王自立国以来的第一位嫡出血脉,是以一早就被立为肃世子,很受朱贡錝的宠爱。 朱贡錝早年身体不大好,数次向朝廷求医问要。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二月,他上疏朝廷,称自己疾病缠身难以理事,请求让世子朱真淤代为主持国政,获得明孝宗的准许。 “辛酉……肃王贡錝有疾,请令世子真淤干理国事,岁时代为行礼。从之。”(《明孝宗实录》) 进入正德朝以后,朱贡錝体质有所改善,遂再次亲自主持肃藩事务。 嘉靖元年(1522年),朱贡錝已经67岁,这个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三代先祖,在古代已可尊称一声长寿了,毕竟人到七十古来稀。当年十二月,他上疏朝廷自称“老病不任行礼”,请求让世子朱真淤待他主持各项礼仪活动。 兰州小西湖 朱真淤又一次站到了肃藩的前台。不出意外,直到在其父薨逝,肃藩事务都将由他代理,待老爹亡故,就可袭爵。然而老天竟跟他开了个玩笑。朱真淤眼看着自己在世子之位上一坐就是大几十年,父亲也渐已老去,王府事务已由他主持,可以畅想袭爵后的岁月了。结果在嘉靖五年(1526年),竟然先父亲一步而走了,享年52岁,如此肃王爵位自然再也跟他无关。 好在朱真淤比父亲还能生,膝下共有七子,活到成年的有五个,分别为:长子朱弼桓、次子朱弼桄、四子朱弼柿、六子朱弼枳、七子朱弼栋。 其中长子朱弼桓为其嫡子,一早就被封为肃世孙,也很得祖父朱贡錝的欢心。正德六年(1511年)五月,朱贡錝特地为他向朝廷求取书籍,获赐《四书大全》和《孝顺事实》各一部。 “丙寅,赐肃王孙弼桓《四书大全》、《孝顺事实》各一部,从其请也。”(《明武宗实录》) 奈何朱弼桓这位肃世孙与老爹朱真淤一样,也没能熬到老爷子去世,估计还走在了自家老爹的前头。 朱贡錝活了81岁,在古代属于高寿,对他本人来说是一种幸运,可对等着袭爵的子孙辈来说,就不那么友好了。想想位于欧亚大陆西面的某岛国那位亲王吧,已经当了六十几年储君,目前依然望不到头,以至于中国网民都不禁为他捉急,连“世上安有七十年之太子乎”这个口号都帮他想好了。 世子、世孙先后被超能活的朱贡錝熬死在各自位置之上,好在世子朱真淤还有好几个儿子在世,身为次子的朱弼桄,按照轮序自动顶替上去,成为肃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获封肃世孙。不过朱弼桄这位新一代世孙,估计不太得老爷子的欢心。 “丙子,肃王贡錝先以年老,奏令世子真淤代行迎送诏敕表笺礼仪。至是淤卒,世孙尚幼,请以次子淳化王真泓暂代行礼。从之。”(《明世宗实录》) 明十三陵“回望大明,礼乐华章”仪式 这封奏疏发出的时间为嘉靖七年(1528年)三月,此时朱弼桄已经29岁,即便是在当下,也已是成家立业、开始独当一面的年龄,何况是古代。可朱贡錝却依然以“世孙尚幼”为由,将各项礼仪新事务交给次子淳化王朱真泓。不过这都是末节,只要他能在世孙位上成功熬到老爷子去世,那么肃王之位和肃王府都将是他的囊中之物。他也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嘉靖十五年(1536年),肃王朱贡錝这位在位50年,寿数81岁,在明朝历史上仅次于沈庄王朱幼 的亲王,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两个数字也让他创造了肃藩在位时间最长,及最长寿的肃王两项记录。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朱弼桄被朝廷册封为肃王。他延续了肃藩低调为人的特点,一生安分守己,不像其他亲藩的宗王,乃至中下层宗室那么闹腾,因此被《明实录》记录在册的,主要有两件大事。 一是为已故父母讨封。若是嗣封宗王之父生前没有袭封过对应的爵位,那么为了方便祭祀,为了体现孝道,在嗣王提请后,便会追封嗣封宗王之父。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明朝的惯例,少有例外(楚藩东安恭定王朱季塛就是那少数的例外,不过其长子入继大宗后,东安郡国并没有除国,而是由其次子一脉继承,不追封为楚王也说得过去)。 嘉靖二十年(1541年)九月,在朱弼桄的奏请下,朝廷同意对安和世子朱真淤及其原配世子妃甘氏进行追封,改朱真淤的谥号为肃靖王,以甘氏为肃靖王妃。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二月,在他的努力下,再下一城,促使朝廷册封其继母、安和世子继妃晏氏为肃靖王妃,生母杨氏为肃靖王次妃。 重修的大同代王府 二是重修肃王府。兰州肃王府始建于建文元年(1399年),到朱弼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半世纪,即便平时进行了一定的维护,也必然有所残破。要知道建造时间比肃王府晚了小20年的北京紫禁城,沿用到嘉靖年间都已经有过好几次大修了。 按理说王府大修,朝廷不管多少总要赞助一部分,不过嘉靖中后期是个什么状况估计大家伙都知晓。朝廷不来打你的秋风已经很好了,还想朝廷出钱为你整修王府,那是想批吃呢。 朱弼桄也预料到了这点,故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月,上疏请求对王府进行大修时,提出肃藩愿意根据《明会典》的相关标准,自己出钱进行整修。既然无需朝廷费一钱一粮,且保证不会出现违制的现象,明世宗也落得轻松,直接大手一挥让朱弼桄自己去整。 “戊戌,肃王弼桄奏:‘地方困惫,衣遵《会典》自修府第。’工部请覆勘。上曰:‘既遵《会典》,不必再勘。’”(《明世宗实录》) 再次以孙继祖,大宗绝嗣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正月,肃王朱弼桄薨逝,在位42年,享年63岁,朝廷赐谥曰定。朱弼桄共有二子,分别是朱缙炯和朱缙焮。 长子朱缙炯的身份有些特殊。嘉靖十四年(1535年)八月,已经80高龄的肃恭王朱贡錝,特地上疏朝廷为其生母吴氏求取夫人称号,奏疏中对朱缙炯的身份表述为“庶曾孙”。也就是说他的生母并不是世孙妃,而是朱弼桄的小妾,他自己则是庶子出身。 可到了嘉靖二十年(1541年)九月,册封朱缙炯为肃世子时,他的身份已经变成“肃王弼桄嫡长子”。 明朝亲王妃冠服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朱弼桄的原配去世于其袭爵前后,随即为其生下了长子的吴氏,一如当年的建文帝之母吕氏一般,被扶正为继室,所以朱缙炯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嫡长子。反正按照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四月改革宗室制度时,定下的“诸宗室王府凡无子者方许请继室”条,朱缙炯已经是肃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所以以吴氏为肃王继妃也没什么问题。估计吴氏平时就比较受宠,不过这其中不无母以子贵的因素在。 然而朱缙炯这位世子与他爷爷追封肃靖王朱真淤一样,没能熬过在位的老爹,早早地下线了。朱真淤好歹活了52岁,而他的岁数却永远停在了31岁之上。好在他留下了一条血脉——朱绅堵。 朱绅堵虽然是朱缙炯的庶子,可因为是其硕果仅存的独子,故在其去世后,自动晋升为肃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遂被册封为肃世孙。如此朱弼桄去世后,肃藩再次出现以孙继祖的袭爵场面。 当年九月,肃定王妃,也就是朱绅堵亲祖母吴氏上疏朝廷,请求让朱绅堵“不俟服阕”,即无需为祖父服满丧期就袭爵。 明初,先王去世,嗣王在守孝期间就袭爵是惯例,如秦隐王朱尚炳、晋定王朱济熺等都是如此,明太祖为此还让礼部制定了相应的袭爵礼仪。 靖难之后,随着削藩的深入,很多制度都发生了改变。嗣王袭爵的规则,也由“不俟服阕”,变为要到守丧期满除服之后才可。为父祖守孝以三年为期,故常称三年之丧,不过这个“三年”不是实打实的,而是以九个月抵一年,即服满三年之丧的正常时间为二十七个月。天顺以后宗王服阕袭爵逐渐成为惯例,故天顺、成化以后袭封的宗王,在先王去世后,几乎都要隔一到二年才袭爵,以至于发生过继承人被熬死在半途的请况。 明朝亲王冠服 因此礼部收到吴氏的这份奏疏后,以此为由提出反对意见。明世宗以肃藩属于边王,难得大方了一回,准许朱绅堵不俟服阕就袭爵。 “壬寅,故肃王弼桄妃吴氏奏,乞世孙绅堵不俟服阕即赐册封。章下礼部,议非常之典,不敢擅拟。诏特许之。自后,宗藩非在边者,不许陈乞。”(《明世宗实录》) 当年十月,朱绅堵被册封为肃王。他在位期间也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帮两位在世的叔祖实现了郡王梦。朱绅堵袭爵时,他曾祖父肃靖王朱真淤的庶六子朱弼枳、庶七子朱弼栋依然在世。 明初追封亲王之子可以晋封郡王,可进入弘治朝后请况有了变化,宗室人口经过百年繁衍,已经壮大到令朝廷开始头痛的地步,本着少出一份宗室岁禄是一份的心态,明孝宗否决了周藩追封周王朱安 诸子请求袭封郡王的申请。虽然正德朝又放松了这方面的限制,可明世宗上台后将这条引为旧例,形成追封亲王诸子只能依据其本爵降袭的惯例。所以朱弼枳、朱弼栋的爵位都是镇国将军。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嘉靖十九年(1540年),周藩追封周康王朱勤熄的次子朱朝埴、三子朱朝堵,被册封为为顺庆王和保宁王。 肃藩为朱弼枳、朱弼栋俩兄弟请封时,就援引了周康王这个特例,但礼部对于此事态度非常强硬,“执不可”。关键时刻,又是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明世宗站出来“特许之”,当做特例同意了这起请封。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朱弼枳、朱弼栋这两位镇国将军,分别被册封为开化王和会昌王。 兰州黄河铁桥 其次是为亡父请封。在他的奏请下,昭宪世子朱缙炯,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闰二月,被追封为肃昭王。 做完这两件事,朱绅堵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就在成功为亡父请封的当年七月,肃王朱绅堵薨逝,享年17岁,朝廷赐谥曰怀。其王妃王氏还是在他薨逝之后才获得册封的,是以没能留下子嗣。因三代单传担惊受怕近百年,到第四代才扬眉吐气了一番的肃藩大宗,终于走到了绝嗣这一步。 朱绅堵的亲二叔朱缙焮,在嘉靖二十八年(1539年)被册封为延安王,只可惜他也没那个命,在嘉靖三十七年(1548年)就早早地去了,还没留下子嗣。如此肃定王这一脉算是彻底绝嗣了,只能再往上倒推到肃靖王一系。好在肃靖王留下了好几个子嗣,最终按照轮序由其第四子朱弼柿之子朱缙(火貴)袭封肃王。 阿越说 在明朝特殊的继承制度下,祖辈直接将王位传给孙辈、曾孙辈屡见不鲜。可接连两代如此传承还是比较罕见的,目前阿越知晓的另一个实例出现在周藩,周惠王朱同鏕、周恭王朱睦 、周庄王朱朝堈三代周王,也是连续以孙继祖的产物。顺便说一句被肃藩援引为例的朱朝埴、朱朝堵俩,是周庄王朱朝堈的兄弟。 《杨凌传》剧照 肃藩绝嗣这件事上,最悲剧的是肃怀王妃王氏,丈夫在七月份去世,自己却在十月获封肃王妃的封号,中间差了三个月。等于是拿到王妃册宝的那一刻就戴上了肃怀王妃这个头衔,注定了要守一辈子寡。 连王妃都会落得这种境地,不知道那些看了披着历史皮的古装言请剧,整日幻想着自己穿越古代会如何如何的怀梦女子,还有没有想法去搏一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