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MAO遂“自荐”成功后,结局如何?

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国,赵军主帅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卒被秦军坑杀。这一战大大削弱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长平之战后,秦军主将白起想乘胜追击,攻下赵国的邯郸城,顺势灭了赵国。但是秦相范睢嫉妒白起的功劳,以秦军疲劳应休整为由,同意了赵国割让六城,秦、赵两国罢兵的请求。

因在长平之战中,秦国的国力损耗也很大,所以秦昭襄王同意了范睢的建议。

没想到起初答应得好好的赵孝成王,等秦国退兵后又后悔了,觉得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只会增强秦国的实力,加速赵国的灭亡。于是赵孝成王联合楚、韩、魏、燕等级国,共同对抗秦国。

赵国如此不守信用,终于机怒了秦国。公元前258年,秦昭王派大将王陵进攻赵都邯郸,秦赵之间邯郸之战爆发。

一、

赵国虽然在长平之长中损失很大,但邯郸之战事关赵国的生死存亡,所以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同仇敌忾,坚守城池。

王陵围攻邯郸几个月,虽然邯郸城内粮草将尽,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局面,但坚强的赵国军民仍然热烈抵抗,绝不投降。

在赵国的奋勇抵抗下,秦军的损失也很大。秦昭王见王陵攻不下邯郸,于是派王龁代替王陵指挥秦军,继续猛攻邯郸城。

论军事实力,此时的赵国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眼看就要顶不住了,赵王于是派平原君赵胜向楚、魏等国求救。

由于此行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所以平原君非常重视,除了自己之外,准备在自己手下的三千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有才能的门客和自己一同出发,以便在楚、魏等国不肯发兵救赵时,能给自己出出主意。

平原君与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以及魏国的信陵君并称为战国“四大公子”,四人的家中,都养有数千门客——这也是当时贵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种做法。

这些“门客”也叫“食客”,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非农非工非商,可以算作是“士”的一部分,但又依附在贵族家里寄食,经济上算是社会的边缘人,主人供养他们的目的,也多是想得到他们的回报。

但可惜的是,食客的大多数不过是机鸣狗盗之徒,真正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太多。

史学界对这些“门客”的定义为:寄养在诸侯贵族之家,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为主人谋划、解决问题的人。

春秋战国时代养门客已成为上层社会流行的一种风气,特别是那些有实力、有抱负的诸侯和贵族,无不以多养食客为荣。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收集人才,增强自己的政治声誉,壮大政治力量,以求得在当时社会的政治地位。

二、

话说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和魏国求援,平原君在临行前,准备挑选二十名门客随自己一同前往。但选来选去,只选出了十九个比较满意的,还有一个怎么也选不出来。这时一位名叫MAO遂的门客自告奋勇,说自己愿意陪着平原君去求救兵。

平原君一看这个MAO遂,自己一点印象也没有,便笑着问道:“你到我家多久了?怎么我都不认识你?”MAO遂回答说:“我来了三年了!”。平原君又问道:“MAO先生你有什么本事?怎么三年来我从没听人说起过你?你别忽悠我啊!”

MAO遂冷笑了几声,正SE答道:“我就好像是一只放在布袋里的针,平日不露锋芒。这次你要是给我机会,我一定能TUO颖而出,帮上你大忙的!”

见MAO遂如此自信,平原君想着反正也不差你一个,于是就同意了,带着MAO遂等二十位门客,去楚国搬救兵。

到了楚国之后,楚王倒是很客气地接见了平原君一行。但说起出兵救赵来,楚王却一个劲地摇脑袋。楚王打心眼里认为赵国的首都邯郸已被秦军围得死死的,眼看就要亡国了,要楚国这个时候去救赵,那不是摆明了让楚军去送死吗?

不管平原君怎么动之以请,晓之以理,楚王就是不松口。平原君从早上说到中午,嘴巴都说干了,楚王就是不答应出兵。平原君越说越绝望:难道我赵国这一次真的要玩完了吗?

正在这时,坐在殿角的MAO遂冲到了楚王和平原君的面前,对楚王和平原君说:“合纵抗秦的事,只要几句话就可以定下来,你们从早上谈到中午,还做不了决定,这效率也太低了吧!”

楚王不认识MAO遂,只知道他是平原君的一个跟班,见MAO遂如此无礼,心中老大不快,于是对MAO遂怒声道:“我与你的主人说话,你擦什么嘴?”

MAO遂一手按着腰中的宝剑,一边对楚王说:“救赵国对楚国有百益而无一害。秦国早就想吞并天下,赵国要是亡了,楚国还会长久吗?

我知道你是怕秦国,但你想想,秦国围困邯郸这么久,却始终拿不下邯郸,这样的秦国有什么好怕的?

况且魏国早就答应要发兵救赵了,如果楚国也派兵,我们几家联起手来,一定能在邯郸城下打败秦军,还能乘势西进,你们楚不但可以报以前被秦国欺负的大仇,又能收复失地,这种好事上哪找去?你却一直犹豫不决,到底为何?”

也不知道是楚王真的听进了MAO遂的这番话,还是被MAO遂手按宝剑的气势镇住了,总之在MAO遂说完后,楚王连连称是,马上和平原君歃血为盟,答应派春申君率军救赵。

三、

离开楚国后,平原君又带着MAO遂等人来到魏国,同样说服了魏王。

平原君离开魏国后,魏王又有些反悔,让大将晋鄙率10万大军屯于邺下,观看邯郸局势的发展。

之后,信陵君“窃符救赵”,杀死了晋鄙,率10万魏军赶到邯郸城下。在魏、楚两国援军与邯郸城内赵军的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只得灰溜溜地退兵,赵国取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

在解除邯郸之围中,说服楚国出兵的MAO遂功劳很大,他也因此声名大震,赵孝成王表扬MAO遂“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谓一“说”出名。

从个人角度来说,MAO遂瞅准了时机,通过“自荐”,在形势万分危急时挺身而出,显示出了他那非凡的自信和过人的才华,也为自己找到了用武之地。

MAO遂的表现,也让一贯认为自己有“识人之明”的平原君惭愧不已。他感叹道:"我一向自以为能够识得天下贤士豪杰,可MAO先生在我家呆了三年,我竟然一点也不了解他的才能!

MAO先生于楚朝堂之上,唇抢舌剑,豪气冲天,不独促成约纵,且不失赵之尊严,大长赵之威风,使赵重于九鼎之吕,我赵胜从此再也不敢说我能相天下之士了!”

从此以后,MAO遂获得了平原君的赏识,从一个普通门客被提拔为客卿,成功演绎了一出战国版的"MAO遂升职记"。

MAO遂自荐后的第二年,燕国见赵国元气大伤,于是派大将栗腹率军攻打赵国。赵王急招平原君前来商议应对之策,商量派谁去抵挡燕国的入侵。

已经成为MAO遂“粉丝”的平原君,第一个就想到了MAO遂,于是拍着胸脯向赵王保证,只要MAO遂出马,一定能将燕国打得大败。

一听要自己去领兵打仗,MAO遂倒吸了一口凉气,赶紧向平原君解释说:自己是个文人,领兵打仗一窍不通,怎么能担此大任呢?

可平原君偏不信,还以为MAO遂谦虚,便对MAO遂说:“先生大才,如今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像个女人一样推诿呢?”

MAO遂解释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是论起耍嘴皮子来,我不怕任何人;但要是真刀真抢地去打仗,真的不是我的长处,我可不敢拿国家的安危来开玩笑!”

按说MAO遂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一般人也就不会再勉强了。可死脑筋的平原君偏偏不信,硬要MAO遂担此重任。

后面的事就不用说了。从来没上过战场的MAO遂,尽管身先士卒,但因不懂兵法,最终被燕军打得一败涂地,MAO遂本人也被燕军包围在了一片树林里。

想到自己折损了这么多兵将,还有何颜面去见家乡父老?于是MAO遂拔剑自刎,倒在了"MAO遂自荐"的神话里。

从“自荐”的辉煌到“自刎”的凄惨,仅过了短短一年。MAO遂的悲剧,不能不让人嗟叹。

汉魏时期的思想家刘劭写过一本《人物志》,对人才作了经辟论述。他认为除了圣人之外,普通人多是“偏才”。所以这些人中,善于论道的可以做帝王之师;善于处理事物的可以做宰相;善于治兵的,则可以为帅。

不同的职务对人才的要求不一样,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人在才能上的差异,就会用人失误,酿成悲剧。MAO遂有雄辩的口才、过人的机智,是难得的外交人才,但他对统帅军队、排兵布阵却一无所知,以他为帅,失败就是难免的了。

四、

关于MAO遂自刎这一事件,《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并没有记载。事实上,《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上只记载了MAO遂自荐这一事迹,MAO遂之后的请况,并没有提及。

“MAO遂自刎”这一事件,最早出自作家鄢烈山的《MAO遂之死》一文中。有不少史学界人士对此并不认可,认为这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是鄢烈山杜撰出来的“历史”。

这些史学界人士认为,燕国在邯郸之战后举兵攻赵,赵国不可能让一个毫无军事经验的人为帅,去领导赵军作战。

要知道赵国可是除了秦国之外最能打的诸侯国,国内的名将很多,就算廉颇老矣,但名将李牧、乐乘可还没死,赵国会在长平之战后,兵力十分珍贵的请况下舍弃一批极具战争经验的大将不用,非要用一个门客出身的客卿吗?

要知道当年门客出身的蔺相如做到了宰相,也没有亲自领兵打过仗!

再者从时间上来看,燕国在邯郸之战后进攻过赵国,但一次是前251年,一次是前245年,而不是MAO遂自荐一年后的公元前256年。从时间上来看,MAO遂自刎的故事就站不住脚。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燕国进攻赵国,并没有讨到便宜,不存在打败赵军,B得赵军主将自杀的请况。关于这一点,《燕召公世家》上记载得清清楚楚:“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

说“率领燕军把赵国打得大败”的那个燕将栗腹,在历史上是个草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是这么记载这个人的:“燕用栗腹之谋,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

看清楚了吗?所谓把MAO遂B得自杀的燕国大将栗腹,在正史中却是个被廉颇斩杀的废物。所以“MAO遂自杀”这一事件的疑点很多,史学界也争论不断。

当然,咱们普通人不是史学家,也没那个能力去考证。作为一个故事来说,MAO遂自荐前后命运的变化,还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

MAO遂的故事启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世界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他的短板。

人要能看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强项和弱项,才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有所作为,从而赢得成功;如果舍长就短,只会得到失败的下场。

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那更要有识才的慧眼,对待人才要知人善任,要因事用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MAO遂自刎"悲剧的重演。

五、

在《史记》中,MAO遂仅出场过那么一两次,他到底什么时候去世的,目前尚无定论。但这位MAO遂先生还是留下了后代,而且他的后代中,出现过一位特别伟大的人物。也许这才是MAO遂给中国做的最大的贡献了吧。

MAO遂有个孙子名叫MAO苌,他和叔叔MAO亨一起,给《诗经》做过编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MAO亨、MAO苌叔侄二人冒着生命危险把《诗经》藏了起来,使得《诗经》得以留存至今。

因为这个功劳,在汉朝时,MAO苌也得到了“配享文庙”的待遇。

MAO苌的后人中,有汉明帝时封侯的MAO鹿,北齐时担任过开府仪同三司的MAO买等等。东晋时期,MAO氏族人迁到了江南,族中的MAO宝为东晋王朝立过大功,被封为开国侯、征虏将军,成为"江南MAO氏"之始祖。

元末明初时,"江南MAO氏"中的一支为避战乱,在MAO太华的率领下,从江西迁至云南永胜,后又迁至湖南韶山。

湖南韶山MAO氏族谱《源流记》记载:“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MAO伯郑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自MAO亨、MAO装注经训诂,西河遗派,固深且远矣。”这足以证明,湖南韶山MAO氏是MAO亨、手苌的后人。

2008 年11 月,中国MAO氏研究会会长MAO炳汉代表中国MAO氏研究会认定:MAO遂是湖南韶山MAO氏的先祖,也是MAO泽东的远祖。

明代永年籍的太仆丞申佳允曾写过一首谒MAO遂墓的诗:“一剑模阶气若何,平原轻侠尽消磨,铜盘热血惊蛮楚,锥颖英魂壮滏河。碑自苍苍看独峙,世多碌碌许谁过。几回凭吊郊南墓,野树虹光满碧萝。”

据传,MAO遂墓前曾有墓志,不幸在清末战乱年代毁于战火。解放前,MAO遂墓旁尚存一石碑,现也已不存。

近年永年县政府拨款重新修砌了MAO遂的墓冢,还竖起了"MAO遂之墓"的新墓碑,这里也成为供后人观瞻、凭吊的一处历史文化景点。

  • 上一篇: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地宫里有什么?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