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受人尊敬的“大姐”日军闻风丧胆的女将建国后曾投出反对票
更新时间:2022-05-28
她是令人尊敬的“大姐”日军闻风丧胆的女将建国后曾投出反对票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女新革命家深受人民尊敬,被亲切地称作“大姐”,陈少敏就是其中一位。 她被主席称赞为"白区的红心女战士",也是当年叱咤鄂豫边区,令敌人闻风丧胆、谈之SE变的新四军女将,她的一生充满传奇SE彩,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她以她的行为,博得了人们敬重,在党内外被传为美谈。 1902年,陈少敏出生在山东寿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上织布机,帮助父母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但强烈的求知衣,驱使她20多岁还进小学念书。 他的哥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去欧洲的华工,回国后告诉陈少敏,国外有一个为穷人谋翻身解放、讲男女平等的共产党,这启迪了她追求进步的理想。 1927年,她加入共青团,并担任团支部书记,第二年转党。随后,她到青岛从事工人运动,在那里与党的早期优秀干部任国桢结成伴侣。 1931年,任国桢调任山西省委书记,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牺牲。陈少敏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倾尽全力投入党的工作。 她先后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濮阳、滑县、内黄一带从事农民运动。 1937年她到延安开会,后留在中央党校学习,抗战爆发后,陈少敏被派往南方工作,1938年又调往河南,担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 1939年,她又率领一支武装队伍,来到鄂豫边区,担任鄂中省委书记,开始了更富传奇SE彩的斗争生活。 她与李-先念一起主持了鄂中和豫南地区抗日武装的整编,建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并分别担任政委和司令员。 为了巩固鄂中抗日根据地,陈少敏和李-先念首先指挥部队消灭了汉间李又唐的8个大队近3000人,随后又组织了新街战斗,一举歼灭日军100多人。 当时,根据地人民这样传颂她:“陈大姐一到,老百姓开门睡觉。” 日寇汉间和国民党顽固派则这样形象她:“身骑战马,双手开抢,要打你的眼睛,不会错打鼻梁。” 陈少敏被看成了一位神出鬼没的女将。 1939年10月,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成立,陈少敏任代理书记,同年底,她亲自带领部队在双河车站附近伏击日军巡逻列车,全歼车上100多名日军。 1940年初,陈少敏主持鄂中党、政、军全面工作,几个月的时间,她走遍了鄂中十几个县,成功地领导了“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并与国民党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游击独立第一支队司令戴焕章建立了统战关系,大大减轻了鄂中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压力。 在陈少敏的领导下,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从开辟到发展的6年时间里,共经历大小战斗1000多次,消灭敌人5万余人,抗击了周围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的进攻,从日军铁蹄下解放出59个县、1300多万人口,建立了3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从此,陈少敏名扬中原。 解放战争时期,陈少敏随中原解放军转战鄂中、陕南、大别山等地,1948年初,她因为健康原因转到华北后方医院治疗,身体好转后,她得以有机会回到阔别18年的故乡——寿光范于村,看望日夜思念的老母亲。 中共寿光县委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一个连的兵力为陈少敏警卫,陈少敏十分严肃地对来人说:“快把队伍带回去,我是来探亲的,不能兴师动众。作为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看成伦民的勤务员,谁要把自己看得不凡,超人一等,很快就会被人民抛弃。” 中午,对方又准备了一桌丰富的酒席,想好好招待陈少敏。 谁知,陈少敏一看到酒菜就变脸了,问酒菜钱是从哪里开支的,然后对大家说:“现在刚刚解放,群众还吃糠咽菜,咱能吃大鱼大肉。” 之后,她又说:这桌酒钱我付,把它送到烈士家属家去。” 大家拗不过她,只好陪她吃了一顿家常菜,饭后,陈少敏写下了8个字——“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全国解放后,陈少敏曾历任全国纺织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1968年,在一场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会议上,131人投出了赞成票,只有陈少敏投下了反对票,“相当了不起,具有非常大的勇气”。 1977年,这位为革命拼搏了50年的优秀革命战士与世长辞,享年7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