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姓最早是表示母姓血缘而氏则为父系血缘,西周之后则以之别贵贱

姓名的起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关于名其实没有太多可讲的,毕竟取名自己就可以取,但关于姓的话,就有很大的讲究了,今天就详细介绍一下我国姓氏的起源和流变。

姓与氏之分别

上古时候,有姓也有氏,姓和氏代表不同的意义。姓与氏的具体起源已经不得而知,但大抵来说,二者都是用来表明血缘关系的。最早,姓是表示母系血缘,而氏则是表示父系血缘。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战国时代,姓与氏的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开始逐渐融合,等到秦汉以后,姓与氏已经合二为一的,统一称姓。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早期经历过母系社会,因此最早的姓大都带有女字旁,比如周王室的“姬”姓,齐王室的“姜”姓,秦王室的“嬴姓”,其他还有姚、姒、妫等等,就连姓这个字,也是女字旁。

母系社会

同一个部落的人,都是同一个姓,但随着部落的繁衍壮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族人分散到其他地方居住,这些分散出去的人,姓不变,但为了加以区分,分出去那些族人,又会被授予或者自己取一个氏,渐渐地,氏就会成为新分出去这些族人的部落代号。这就是所谓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与氏之功用

因为史料残缺,因此对周以前的姓氏制度不甚明了。但是到了周朝,有大量的古籍史料,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周朝之后的姓氏制度。可以说,到了周朝,姓氏与周礼,与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开始,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只有贵族才有。而贵族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氏以别贵贱,姓以明婚姻”,二者的功用有明显差别。

姓之功用

举个例子,上古时候有“同姓不婚”的说法,周王室、晋国、鲁国、吴国、郑国、卫国等都是姬姓国,那么这些国家的王室之间,是不会通婚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贵族女子的姓比氏更为重要,史书中对女子的记载,也往往都是记载的姓。

当时对贵族女子的称呼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孟姜、伯姬、季芈等,是“排行+姓”的方式,齐姜、陈妫等,是“父国+姓”的方式,秦姬、息妫等,是“夫国+姓”的方式,赵姬、孔姬等,是“丈夫之氏+姓”的方式,武姜、文姜等,是“丈夫或自己之谥+姓”的方式。

孟轲

在历史上,孟子是儒家圣人,子是一种尊称,但春秋时也有个女新叫孟子,她还嫁给了鲁国国君,这里的孟,便是“孟仲叔季”的意思,代表她在家里排行老大,而子则是她的姓。宋国的国君,便是子姓,孟子的意思就是,她是宋国国君所生的大公主。

氏之功用

氏的请况比姓复杂很多,古人认为各诸侯国国君皆以国名为氏,比如齐桓公、晋文公、蔡桓公、秦穆公等等,齐、晋、蔡、秦便是他们的氏,但也有人认为诸侯国君没有氏,所以直接称国不称氏。

国君以下,卿士大夫等贵族的氏,便有了许多种来源,有的以所住的地方为氏,比如东门南宫,有的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司徒,有的以先祖谥号为氏,比如孔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而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区分贵贱。我们可以通过姓,判断一个人或者他的祖先是从什么部落出来的,也可以通过氏,去判断这个人自己或祖先地位的高低。

姓氏之流变

最早的时候,在称呼妇女时就可以在她的姓后面加一个“氏”字,这可以看做是姓氏合流的源头。比如《左传》开篇第一年就说:“庄公寤生,惊姜氏”,姜氏便是指武姜,郑武公之妻,郑庄公之母。通过前文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大胆推论:武姜姓姜,很有可能是齐国的公主,而武姜中的武,源自丈夫郑武公的谥号。不过实际上武姜是申国公主,申国与齐国同出一源,皆姜姓。

白起

这种姓氏合流的先兆,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愈加明显,到了战国末年,对大多数人而言,姓与氏的含义基本上已经一样了。要不就是氏取代了姓,比如白起,原本姓芈,比如信陵君魏无忌,原本姓姬;要不就是保留了姓而不再有氏,比如姜太公,原本是姜姓吕氏,姜子牙亦称吕尚,但其后人依然传承了姜这一姓,又比如嬴政及其后人,秦王室原本是嬴姓赵氏,但后代皆保留嬴姓,而忽略了赵氏。

秦汉以后,便再无姓氏之别,并且在汉文化中也逐渐汇入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姓,如长孙、慕容、宇文、贺兰等。而且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能拥有自己的姓。从当时起到今天,姓这个概念的意义便不再有什么大的变化。

  • 上一篇:抗战时期,道士们在干什么?真相刷新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