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甲午战争做,清朝在一个个“不”中败的一败涂地

甲午战争是现代中国的伤疤之一。甲午战争撕掉了晚清洋务运动带来的“共治共荣”的虚伪面纱,向世人宣告了清廷的腐朽无望。

就在人们还在纠结清军在战场上连败的丑恶状态时,另一个音影也笼罩着清廷——几乎所有的战场都在传递着同样的信息:我们没有弹要,没有粮食,没有要品,没有……无数个“不”,这是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的重要因素。

最后发生了什么,导致清朝在一个个“不”中一败涂地?

有必要澄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所谓的“大清帝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打肿脸充胖子”的前现代农业国。作为对手,“小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变革下迅速向工业国靠拢。

仅在这场战争的财政投入上,中日差距就相当巨大。

与很多人的印象相反,当时的清朝在世界上仍然被尊为“大国”。鸦片战争后,我们以为清廷不断挨打,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事实上,在1861年辛酉政变后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清廷一度“回光返照”,在几名中兴臣子的共同努力下,镇压了农民起义,收复了新疆,甚至在中法战争中大放异彩。

这些“胜利”一度让清廷在欧洲列强眼中熠熠生辉,但与此同时,清朝灾难新的衰落也开始显现,那就是急剧的财政恶化。

据《光绪会计表》记载,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朝财政收入已达8000多万两白银。看起来不错,应该能让这个古老的帝国重新焕发生机。但是和隔壁的日本相比,请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日本作为一个比清朝小得多的国家,在明治维新后,尤其是采用了现代化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民族主义思想后,国力迅速发展。日本的发展不是清朝这样的老龄化农业国能比的。

以金融为例。1893年,日本政府的预算收入为8804万日元,实际决算为1.1377亿日元,按当时银兑日元1:1.5的比例计算,相当于7585万白银。也就是说,战前,清朝财政总收入差不多是1的请况。财政总量相差不大,但是清朝的1000多万平方公里比日本列岛大多少?还有多少人?人均来说,两国差距不止数倍。

所以财政总量差不多,但各方面实际差距巨大。比如日本国内对工业化的投资是中国的十一倍,但远高于中国。举两个例子,第一,战前清廷修建的铁路只有300多公里,而同期日本的铁路已经达到3200多公里,比中国多十倍。这直接造成了清朝和日本在资源利用效率上不是一个级别的。再比如战前日本大力发展工业,比如纺织业。日本的纱锭数是53万锭,中国是6.5万锭,相差8倍多。

这样多种多样的差距,使得日本在各方面基本上“挂”住了清朝。更重要的是,日本很早就开始对自己的金融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造,资金使用效率远超清朝。如战前1875年至1894年的19年间,清朝军费总额约为4600万两白银,全国军工企业投资总额约为4281.6万两。

看似很多,但如果除去中法战争和左收复新疆的支出,其实清廷在军队上的投入是相当有限的。当时清廷的财政收入主要靠海关、厘金、田赋、盐税等。,没有预算和理念,更谈不上现代财务理念。依靠这种封建征收,清廷的财政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3%。同时,依靠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体制和金融体系,日本已经能够使财政收入占到国民收入的30%左右,是清朝的十倍。

相比这些,最重要的是日本已经做好了与中国开战的一切准备。日本很清楚自己的实际请况,担心持久战影响财政。所以战前,日本下大力气提高军费。日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战争是吞金兽,为了赢得战争,日本必须筹集足够的军费。

首先是国库拨款。日本起初估计需要1.5亿日元军费,但每年财政收入只有8500-9000万日元。为了填补窟窿,除了财政拨款2600万日元,日本还发行了战争债券。战争债券又给日本增加了3000万日元,但这笔款子还是不够,日本继续发行国债。最后,日本通过几笔公债共收取了1.16亿日元的军费。再加上日本国会拨款和其他借款,日本最终的战争预算高达2.5亿日元。

与准备充分、举全国之力拼死一战的日本相比,清廷显得十分弱小。清廷从一开始对日本入侵的态度就很不确定,以至于有人觉得这根本就是李鸿章的部队在对日作战。为了与日本作战,清廷的军费投入远远不够,军费总额只有2000多万两白银。

深感经费不足,清廷在关键时刻举了一些外债,最后凑了4465万两银子,远远不够军队在战场上开支,以至于出现了战前北洋水师只有三枚手榴弹的窘境,因为经费不足。军队也是如此。根据日本人的记载,清军经常因为弹要耗尽,打不到一个长仗就撤退。更重要的是,清军士兵普遍营养不良,无论是机动作战还是肉搏战,都无法与日本士兵相提并论。在这种请况下,清军的失败是必然的。

除了战场上的投入,日本在战场外的投入也是清廷无法比拟的。

以宣传为例。日本为了给自己树立“正义”,故意在国外设立办事处,出钱收买当时的主流舆论为日本说话。日本秘密聘请美国《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日本舆论宣传的总指挥,负责对华舆论战。同时,日本还请来外国专家制定宣传策略,不断丑化中国人为“野蛮人”,把日本人包装成“文明人”,通过各种媒体发出声音,把谎言包装成“真理”。比如《纽约新闻》曾评论说,“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昧、专制和独裁中解放出来。”除了《纽约新闻》之外,日本还积极收买英国媒体为自己代言,比如英国中央通讯社,让他们发对日本有利的新闻。日本一次付给他们2000日元。另外,如果路偷社发表一条对日本有利的新闻,他可以一次新获得日本600英镑的奖励。要知道,当时英国一个技术工人的工资是30英镑一个月。可见日本在宣传上是有实实在在的贡献的。

与日本相比,清廷实在是“愚蠢”太多了。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清朝从来没有在任何外国报纸上发表过任何有利的报道,好像这场战争是别人打的一样。连外国人都问中国人对战争的看法,连外国官员也一脸困或。曼·武文对战争的理解是荒谬的。战后,南洋水师派人到日本索要日军缴获的战船。理由是“这是南洋水师的船,你们打败北洋水师与我们无关。”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一战改变了清朝乃至中华民族的命运。但是从官僚到底层,总是稀里糊涂的打,稀里糊涂的败。

还有一个悲伤的故事。东沟之战后,从日本联合舰队撤退的北洋水师的船只返回港口,李鸿章下令各种大小船只必须尽快修复。可是旅顺造船厂的工人要求付加班费,一共加了几百两银子,负责的官员一哈都被开除了!导致北洋水师剩余舰队的修复时间大大延长,最终错失再次进攻的机会。

事后,当地负责人写了一份长长的折子,大意是他们努力挽回朝廷的面子,给朝廷省了几百两银子,要求嘉奖。后来旅顺沦陷,日军屠杀的一万多人中,有8000人是旅顺造船厂工人。更可气的是,当时负责的官员已经去北京述职了。如此M茫和困或,让人百感交集。

与此同时,日本工人连吃面条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加班加点修复受伤的船只,并再次投入战斗。最后,他们在威海卫战役中消灭了北洋水师。

只有这一个事实,甲午战争,怎么可能不败?

甲午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了一百多年,留给国人的伤痕依然隐隐作痛。中日两国在战前的表现,让当时的中国人彻底认识到,一切洋务运动,一切洋为中用的东西,都是无力的战术。从此,有思想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晚清自以为是的统治终于走到了尽头。

  • 上一篇:大宋第一猛男辛弃疾:万人营中取敌首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