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清朝大臣在美国看到摩天大楼后:我们还没有这么高的房子
更新时间:2022-05-27
清王朝的覆灭,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倒塌,但并不代表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结束。 而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相比以往的王朝,位列世界之中,孤独地见证着自己如何从强盛走向衰败的。 但是不管在哪个年代,一些优秀的人才,只要国家需要他们,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自己的国家付出一切。 笔者就要说这样的人物,而这个人物就是历史评价非常有争议的李鸿章,和晚清一样,带有悲剧SE彩,在那段历史中,如浮萍一样飘荡。 清朝灭亡的原因 首先是来自外部的原因,也就是列强的持续侵略,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很少在对外反抗战争中取得优胜,即使有胜算,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处于劣势。 每次失败的结果,晚清政府迎来的就是丧权辱国的一系列对外措施,割地赔款,从封建社会被动变成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民族的尊严掉了一地。 也正因为清政府屡次屈服于西方列强,让清政府的权威慢慢弱化了,什么事请都办不成,要这个政府有何用。 所以大家开始无视或者反抗清政府,从外部来说,清政府已经是摇摇衣坠,辛亥革命就是临门一脚,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就告一段落了。 其次就是内部原因,说一个大家不是很清楚的内部原因,清政府的统治者,说白了就是少数民族,而当时在社会中,汉人占多数。 如果两个民族和平相处,倒也没什么,但是自清军入关后,始终都没有消除不平等对待。 当一个国家民族矛盾不断机化,掌权者的政权慢慢腐朽,朝代被推翻是无可厚非的。 当年朱元璋造反起义,也是因为被元朝政府打压的生活过不去了,实在没办法才走上刀尖添血的日子。 所以清政府出不出问题,那只是时间长短的事请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西方列强的侵略延缓了清政府的覆灭,毕竟清政府当个傀儡,方便列强在华侵略。 曾努力改变现状 李鸿章就是身处这样的时期,在为官时期,也曾努力改变清政府,试图挽救走向末路的清政府,虽有些成就,但都是亡羊补牢。 李鸿章刚入京城,就拜在曾国藩的门下,因为能力出众,被曾国藩看中。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们面对的就是全国各地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而且这次运动势如破竹,很快就在南京设立了根据地。 为了应对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有了自己名号的军队,曾国藩带领的是湘军,李鸿章则有了自己的淮军。 李鸿章的实力迅速增加,为清政府打了好几次胜仗,从此平步青云,官职升了好几级。 后来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当上了两江总督,身处朝堂,又身为重臣,不可避免和列强打交道,李鸿章也逐渐认识到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差距。 在这样的请况下,以李鸿章为主导,带着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开始,确实是一个好兆头。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举全国之力,高开低走,“师夷长技以制夷”,办工厂,造兵器,增强了清政府的国防实力。 但随着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的海战上,全军覆没,浩浩汤汤的洋务运动也就宣布失败了。 李鸿章看着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海军,看着自己倡导的洋务运动,全部失败后的满目疮痍,心里大致明白了,清政府救不起来了。 认清事实后的无奈 历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但是有人说如果不是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中国的发展还要落后一大截,但又有人说,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贪赃敛财。 到底是非功过如何,见仁见智,但是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李鸿章他是有能力的,他确实为清政府奋斗过,也确实为自己的国家努力过。 他努力地想要改变现状,职位升得越高,权力越大,这种迫切感越强烈。 在经历几次对外抗战失败的请况下,李洪章认为只有妥协,和平外交,才能给清政府足够的时间来认清自身、发展自身。 但是妥协的后果,就是西方列强毫无底线地索求和侵占,大把的钱和大片的土地向外流失,不仅损害了清王朝贵族的利益,而且也让老百姓看不到希望,那个大清王朝是病了吗? 清政府确实是病了,但李鸿章的一系列举措确实也给了清政府一定的喘息的机会。国内工业化开始发展,李鸿章也抓紧时间出使西方国家,走上了外交官之路, 1896年,李鸿章拖着年迈的身体,出使、周旋在各个国家,刚从欧洲回来,又紧接着去了美国。 当时美国的强大,深深震撼了李鸿章,他像是喘不过气一样,不可置信地浏览完美国强大的军事工业体系。 李鸿章仿佛明白了什么,在看到一座20层高的现代化摩天大楼的时候,对着身后的翻译官,又或者对着自己,又或者对着清政府说,“你们建造的大楼有二十多层那么高,在清朝我们还没有这么高的房子,就算能建造出来,估计也不会如此牢固。” 美国政府听到这样的话,肯定是洋洋得意,这是认清事实后的无奈,也是李鸿章绝望的叹息。 即使清政府再加快步伐发展,但是根子烂了,建再高的房子又能怎样,始终都不会牢固,打肿脸成胖子,摇摇衣坠,不成气候,最终还是会倒塌。 小结 现在中国的实力,已经足以影响世界,晚清的那段屈辱历史一直烙印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齿轮上,以史为镜,永不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