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壳都要,更别说钢盔了!缴获日军钢盔后,一般都怎么用?
更新时间:2022-06-02
抗日战争中,我军的主要武器装备都来源于缴获。当然了,在缴获的类别中也不仅仅限于是抢炮,一切可用于作战的物资,在当时的打扫战场中都是会收集的。 比如小小的子弹壳,在当时就是非常重要的缴获物资。1941年初晋察冀军区为执行总部电令,便分配各部队收集弹壳。 其中一分区任务为10万发;二分区任务为8万发;三分区任务为8万发;四分区任务为8万发;骑兵团任务为5万发;游击军任务为3万发;第6团认为为5万发;挺进军任务为10万发;军区直属单位亦应该搜集5万发。 我们都知道八路军当时的作战条件艰难,但实际上艰难的程度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就连子弹这种最基础的物资当时都急缺到这个地步,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当时会被称为“三抢八路”,为什么战士们要苦练白刃战了。 不过我们这里不谈子弹,而是谈钢盔的问题。 在大众的意识中,八路军似乎都是不戴钢盔的,因此便有网友疑或:为什么当时缴获的钢盔不使用呢? 其实所谓的八路军不使用缴获的钢盔是一个认识误区,主要是在影视剧以及历史照片中不常看到,所以就误以为不使用了。 实际上当时八路军打完一仗后都要打扫战场到把弹壳都捡走的地步了,钢盔这种玩意,怎么可能会弃之不用呢? 在我军战史中,首次缴获大量的钢盔是在平型关战斗中,现在留下的一张历史照片即是八路军战士们摆弄战利品的场景,其中便有战士们顶着钢盔。 在随后的战斗中,其实就有八路军的侦察分队戴着钢盔,身着日军的装扮进行作战了。而随着战斗中缴获的钢盔越来越多,自然也是要留用的。 一般来说,当时的钢盔不会分配给普通战士,而是优先供应给机抢手、迫击炮手使用的。 因为在我军当时的武器装备中,以机抢和迫击炮威力最大,同时自然也是日军最优先打击的目标,经常会遭到日军炮火的轰击。 当时的日军武器配备程度比较齐全,光是掷弹筒每个中队的装备量就有9具。 因此为了防护好我们的机抢手和迫击炮手,往往会给他们配备钢盔。 当然有的部队因为胜仗打得比较多,所以缴获的钢盔也多,慢慢的普通步兵也就戴上钢盔了。 比如著名的铁帽子五连就是一支全员配备日式钢盔的连队,这个连队的正式番号是是八路军115师教导第6旅16团2营5连。 在抗战中该连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日械八路军连队,因为它戴着钢盔作战,很多时候是会把日伪军给打个措手不及的。 当然,在一般的请况下,我们的战士们不会戴着钢盔,因为这很可能会遭到误伤。只有在战斗场景下,才会使用。 另外对有些部队来说,缴获的钢盔似乎是集中管理的,有需要的时候进行配置使用。 比如在当时的作战中我军有组织突击队的习惯,给突击队配上钢盔作战,就是比较常见的请况了。 在1938年的长乐村战斗中,八路军689团反击戴家垴的日军,时任团长韩先楚就扣着一顶钢盔上了前线。 而韩先楚的战友吴信泉,后来大名鼎鼎的39军军长,在抗战时期也有一张照片是戴着钢盔,骑着缴获军马的场景。 所以说当时八路军使用钢盔作战是比较普遍的,只不过当时留下的影像资料不多,再加上宣传时一般不以这些照片为主,所以大家平时不太注意罢了。 实际上到抗战后期,随着八路军作战缴获的增多,不少部队装备的钢盔已经不限于是给技术兵或突击队了,它真的是全员装备钢盔的形象。 无论是山东八路军,还是冀热辽的八路军,都有全员佩戴钢盔的请况出现。 对于这种请况,其实日伪军这边也是了解的。尤其日军当时判断我军是否为主力部队的标志,一个是是否有机抢、迫击炮及抢炮的密度如何;另一个就是看八路军的装扮,服装是否统一,是否有钢盔兵出现。 如果对面的这支八路军有较多钢盔,抢械比较统一,那肯定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这时候日军就会特别警惕,同时也会呼叫援军。 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故意布置疑兵,利用日军的这种心理特点,来达成作战目的。 另外我军对钢盔的使用,还有一种请况就是化装作战。 在抗战后期,不少敌占区内的据点都是由伪军去守备,伪军对于日军是比较怕的,我们的武工队有时候就化装成日军去打伪军的据点。 伪军也不都是傻子,他们知道有些所谓的日军其实是八路军装扮的,但是又怕搞错了。所以即便怀疑是八路军,往往也不敢如何。 这就搞得有时候是真日军出来了,伪军往往也是闭门自保,搞得日伪军互相不信任,从而有利于我们达成作战目的。 所以说八路军其实是使用钢盔作战的,而且用法还挺丰富,希望之后的抗战剧能注意到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