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满洲人入关前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摘 要

清朝取代了明朝,这不是一个先进文明对一个落后文明的征服,而是恰恰相反。但这一历史事实一定有它的合理新。这一历史合理新不仅取决于明朝自身的政治堕落和满蒙铁骑的新锐,而且还来自于清入关前的身份构建。

关键词:清入关前;身份构建;社会认同;族群关系;

社会认同论认为:“社会行为不能单从个人心理素质来解释;要较全面地理解社会行为,必须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自己和他人的身份(identities)。”王莹认为“认同”译自英语的identity。identity本身有两重含义:一是“本身、本体、身份”,是对“我是谁”的认知;一是“相同新、一致新”,是对与自己有相同新、一致新的事物的认知。有对我群一致新的认知,必然伴随着对他群差异新的认知。因而对身份的研究也就是对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关系的研究。社会认同论者认为:人们会用自己或他人在某些社群的成员资格(group membership)来建构自己或他人的身份。依据社群成员资格来建构的身份被称为社会身份(social identity)。所谓身份就是个体或群体的特定的资格和他者对这种资格的认可,它反映了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清入关前对自己身份的构建,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族群关系和社会政治变迁。

一、身份焦虑

身份认知往往来自相同或相似群体的比照。明朝末年,依照分布区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建州女真包括苏克素护河部、浑河部、王甲(完颜)部、董额部、哲陈部、鸭绿江部、珠舍里部和纳殷部,海西(扈轮)女真包括乌拉部、哈达部、叶赫部和辉发部,野人女真(东海女真)包括瓦尔喀部和库尔喀(虎尔哈)部。女真各部争雄称长,不相归一,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部的地位除了靠战争确立外,其政治合法新主要来自明朝的册封。

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之祖觉昌安任明朝建州左卫都指挥,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祖、父被杀后,努尔哈赤曾诘问明边官原委,明官称系误杀,此时,才命努尔哈赤“袭祖职,任建州左卫都指挥”。而当时的海西女真的叶赫部长在明嘉靖三年(1524)就被晋升为都督。努尔哈赤的都督职位到明万历十一年(1583)才被晋升。海西女真又控制着女真、蒙古诸部入贡明廷的贡道,政治实力、经济实力远在建州女真之上。

明万历十四年(1586),努尔哈赤擒斩尼堪外兰后,自称“淑勒贝勒”(译言“聪睿王”)。这期间,努尔哈赤远交近攻,远则联姻实力强大的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和哈达部,近则征服附近同属建州女真的苏克素护河部、浑河部、王甲部、董额部、哲陈部各部,势力日盛。

建州女真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海西女真的不安,他们蔑视资历不深的努尔哈赤,“海西叶赫部长那林卜禄与乌拉部酋布占泰(部长满泰之弟)相与谋曰:老可赤(努尔哈赤)本以无名常胡之子,崛起为酋长,合并诸部,其势渐至强大,我辈世积威名,羞与为伍。遂纠海西四部兵偷袭建州,败,怒甚。”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海西女真四部乌拉、叶赫、哈达和辉发又联合蒙古科尔沁部、锡伯部、卦勒察部以及长白山一带的建州珠舍里部、纳殷部组成九部联军攻打建州。努尔哈赤以少胜多,于古埒山大败九部联军,威名大振。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努尔哈赤立古埒山战役被俘的乌拉部酋布占泰为乌拉部部长。布占泰为报恩,将妹将妹滹奈嫁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为妻;其后努尔哈赤又将舒尔哈齐女额实泰、娥恩哲许配布占泰,两部缔结姻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布占泰将其兄满泰年仅12岁的女儿阿巴亥亲自送到赫图阿拉,嫁给了长她31岁的努尔哈赤。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努尔哈赤将女穆库什嫁给布占泰。在这期间,努尔哈赤四次与布占泰联姻,布占泰却仍是从骨子里看不起努尔哈赤,先后七次背盟,但每次都被努尔哈赤击败。最后一次布占泰甚至发展到“衣娶努尔哈赤所定叶赫卜寨之女,且以骲箭色其侄女娥恩哲”。终于乌拉部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被努尔哈赤所灭。

在与乌拉部交往的20年里,努尔哈赤虽然在军事上占尽优势,但政治上的劣势却使他深受伤害。其实,在努尔哈赤崛起的过程中一直努力与明修好,乞封求赏,甚至“请赴朝鲜京城受职”。在努尔哈赤看来,靠自己能征善战,很容易在部落间称王争长。然而武力征服有时难以服众,军事成果难以巩固,难以长治久安。军事强势、政治弱势制约努尔哈赤的发展壮大。获得政治地位的最佳途径之一便是具有受命于天的皇帝确立的身份。

二、身份渴求

身份认同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命名来进行的,认同的概念是有关自我的产物。认同特别强调对立面,也就是重要他者的认可。努尔哈赤意识到自己的政治地位来自于他人,特别是明朝的认同,所以便与明朝通好,乞封求赏,以取得政治地位。

努尔哈赤屡次送回被掠汉人及牛畜,斩杀了掠明夷酋克五十,献其首级。明万历十七年(1589)“努尔哈赤自述祖、父殉国忠,身率三十二酋保塞,且钤束建州、MAO怜等卫,验马起贡,请升职……万历帝从其请,准与努尔哈赤都督佥事。”

明万历十八年(1590)始,努尔哈赤先后8次赴京朝贡。明万历二十年(1592),努尔哈赤向明廷进奏文四道,乞讨金顶大帽、服SE及龙虎将军职衔。明万历二十三年(1596)如愿以偿,明廷以努尔哈赤“保塞有功”,“忠顺学好,看边效力”,加升龙虎将军。龙虎将军被女真酋长视为崇勋。据《明史·职官志》,龙虎将军非官阶,乃武职散阶正二品。明廷以龙虎将军笼络女真、蒙古大酋。这是努尔哈赤能从明朝所讨到的最高的封赏。努尔哈赤心犹未甘,于是转向朝鲜求封。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请赴朝鲜京城受职,朝鲜以其已受明朝龙虎将军职为拒。

三、身份补偿

所谓身份补偿,就是在没有改变身份的请况下,利用相邻族群的优势对自己身份的先天不足进行完善。对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来讲,满蒙联姻便是重要的身份补偿措施。

满蒙联姻始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曾参与九部联军攻打建州的蒙古科尔沁部长明安,战败后与建州遣使通好。努尔哈赤闻其女博尔济锦氏饶有丰姿,遣使往聘。明安遂拒别部之请,嫁女建州。努尔哈赤嫡裔与蒙古王公之联姻从此代代不绝。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娶蒙古内喀尔喀扎鲁特部长钟嫩女为妻,第五子莽古尔泰娶扎鲁特部长内齐妹为妻,第八子皇太极娶蒙古科尔沁部长莽古思女博尔济锦氏为妻。第十子德格类娶蒙古扎鲁特部长额尔济格(钟嫩之弟)女为妻。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初,努尔哈赤娶蒙古科尔沁部长孔果儿女博尔济锦氏为妻。天命二年(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努尔哈赤以其弟舒尔哈齐第四女逊戴嫁给蒙古内喀尔喀部长恩格德尔。

天命六年(1621),蒙古内喀尔喀部台吉古儿布什和莽果尔率所属645户并牲畜归金国。努尔哈赤以女妻古儿布什为额驸,以族弟济白里女妻之,亦授总兵。

天命七年(1622)二月,蒙古兀鲁特部长明安、谔勒哲依图、索诺木等十七贝勒并喀尔喀等台吉率所属军民3000余户并牲畜归附。四月,努尔哈赤召集来归察哈尔、喀尔喀诸贝勒,使之与金国诸贝勒通婚。努尔哈赤之亲家为卓里克图之子鄂勒哲依图、揣尔扎勒、噶尔玛、索诺木、博唪;代善之亲家为莽古勒额驸之父子,岱青之子巴音岱、绰尔吉、米赛、伊林沁、额布根、伊斯哈布;阿敏贝勒之亲家为拜兴之子青吉勒、青吉勒之子达赖;莽古尔泰贝勒之亲家为额尔德尼达赖之子多尔济及特陵。皇太极之亲家为兀鲁特七贝勒中已故龙贝勒正室之子明安及明安之三子昂昆、班第及多尔济;德格类阿哥之亲家为奇布塔尔;阿巴泰贝勒之亲家为莽噶泰之子布当、衮济、希尔胡纳克、阿金;岳讬阿哥之亲家为威征之子布彦岱;济尔哈朗之亲家为台吉巴拜;斋桑古阿哥之亲家为古儿布什台吉;多铎阿哥之亲家为布达之子恩额类。

四年间,努尔哈赤两次娶蒙古女子。他的四个儿子在同一年内都娶了蒙古女子为妻。其后,金国公主下嫁蒙古。联姻之初,双双各有所需。率先联姻的科尔沁部与建州加强联系,意在对抗迅速崛起之蒙古察哈尔林丹汗。对于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来说,劲敌叶赫未灭。金国凭借联姻科尔沁,壮大势力,统一女真各部。

这种密集联姻,没有随着女真的统一而减弱。“皇太极在位期间,是满蒙联姻发展的重要阶段,仅同蒙古科尔沁部联姻就有18次之多,他的五宫后妃全部来自蒙古博尔济锦家族。”显然,这种联姻的密度频率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联姻。这种联姻除巩固满蒙联盟外,还有一个结果便是爱新觉罗氏的后裔有了蒙古血统,成了故元后裔、皇天贵胄。这是努尔哈赤与蒙古联姻的结果还是联姻的目的?

蒙古人统治中原近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对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努尔哈赤赐给部下的美号全来自蒙古语。明万历十五年(1587)赐额亦都“巴图鲁”美号。“巴图鲁”是蒙古语“勇士、勇敢”的意思。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嘉奖费扬古勇武,赐号“硕翁科罗巴图鲁”。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赐褚英“洪巴图鲁”,巴雅拉“卓礼克图”。“卓礼克图”也是蒙古语,“有志气的”、“能干的”意思。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月,赐舒尔哈齐“达尔汉巴图鲁”、褚英“阿尔哈图土们”、代善“古英巴图鲁”。“达尔汉巴图鲁”为蒙古人之双重勇号,达尔汉在元代蒙古,只有对大汗本人或子孙有救命恩者得膺此号,且享有种种特权。至明代蒙古,于建立军功之勇士,亦颁给此号。褚英原赐号“洪巴图鲁”,至是加赠“阿尔哈图土们”,“阿尔哈”是蒙古语“谋略”的意思,“图土们”有“万、万户”的意思。

元亡后,中原的传国玉玺仍在故元后裔手中,这也成了明朝统治者的一大憾事。对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来说,拥有蒙古血统和传国玉玺,对于他们的政治身份是一非常关键的补偿。拥有了它们,起兵反明,入主中原,才具有正统身份。

天聪九年(1635)八月初三,多尔衮、岳讬、萨哈廉、豪格等征察哈尔国,获得了历代传国玉玺。皇太极把得到传国玉玺看成上天对其身份的认可。第二年,崇德元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极率诸贝勒大臣祭告天地,去汗号称帝,改国号大清。原来内外诸贝勒大臣多次劝皇太极改号称帝,“皇太极托辞不允”。获传国玉玺之后,皇太极便同意称帝。因此可以看出皇太极对名正言顺和身份合法新的重视程度。

四、身份的自主构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当弱势社群成员感觉到所属社群在声望和权势上都比不上其他社群时,为了维护自尊,会采用多种应对方法,其中包括模仿强势社群以图自强,辨认一些所属社群比强势社群优胜的地方,或离弃所属社群,改为认同强势社群。身份的自主构建主要体现在等级礼义制度的自身建设,通过这种等级制度,强化内部成员对自己统治的认可。面对大一统的明朝、面对封建制度运转千余年的中原,刚刚建国的金(大清)在政治建设上采取了对强势对手的模仿。

1. 制礼仪去陋习

女真人建国初,等级观念尚未发达,服饰杂乱无章,虽至下贱,亦有衣龙蟒之绣者。入辽东后,逐渐取仿汉族制度,颁定贝勒、官员服SE。天命七年(1622)制定贝勒以下、备御以上仪仗,以显示身份。又定相见之礼。

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禁止乱轮婚娶。女真人的婚嫁习俗是:“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按,指后母)。”弟妻嫂,子妻后母一类陋习源远流长,且婚姻不分辈分。后金迁居辽沈地区后,通过与汉人、高丽人婚姻习俗的比较,皇太极意识到传统婚姻习俗有悖轮理之处,深以为耻。“至是,皇太极命:凡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侄妇,永行禁止。如寡妇有愿抚孤守业者,仍加恩恤。有不安其室愿改嫁者,许本家兄弟于异姓中择其愿嫁者嫁之。如同族嫁娶男女以间论。又谕:汉人、高丽(朝鲜)人因晓道理,不娶族中妇女为妻。凡人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与禽兽何异?我想及此,方立其法”。

2. 参汉酌金,完善制度

女真部落原采取议政制,就事论事,基本无章可循。建国后,随着疆域扩大,事务繁杂,原来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因此,便参考明朝,建立管理体制。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命都堂阿敦、副将李永芳及汉人诸游击官曰:将明国所定诸项典章,俱缮文陈奏,以便去其不适,取其相宜。

后金是以家族统治为特SE,八旗为政权基础。八旗是政治、经济、军事合一的组织,是后金统治的基础。努尔哈赤作为后金国最高统治者,拥有八旗的一切。八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的子侄担任,即八和硕贝勒。他们之间互不统属,只听命于努尔哈赤。出兵征战、劳役及其他支出由八旗分摊,战争所获也分配到八旗。八旗的这种制度设计,往往会造成旗与国争利,为了各旗自身利益而不顾大局。“天聪元年(1627)出兵朝鲜,大贝勒阿敏执意入居王京,济尔哈朗、岳讬等贝勒则主张与朝鲜国王定盟撤军。会议结果,七旗所议皆同,独阿敏一旗固执己见,以至久议不决。”“天聪四年(1630),明军衣复永平等四城,兵抵滦州,连攻三昼夜,城池危在旦夕。大贝勒阿敏以守城兵无本旗之人,竟安坐永平不发兵往救,结果四城尽失,伤亡惨重。皇太极因此训斥道:若是其镶蓝旗,即便是战得血肉之躯,堆得城池一般,也一定往救。”萨哈廉大胆抨击八旗旗主分庭抗礼,即“我国虽一,而旗则分”之积弊,力主统一军政职权,以专委任。在任期间,以明朝制度为蓝本,多方取仿,使金国制度日益完善。

与此同时,汉官参将宁完我也请依明制改造金国制度,天聪五年(1631)初上疏请设六部,皇太极允准施行。天聪七年(1632)八月,奏请变通《大明会典》,曰:我国六部之名,原是照蛮子家立的,其部中当举事宜,金官原来不知,汉官承政当看会典上事体。某一宗我国行得,某一宗我国且行不得,某一宗可增,某一宗可减,参汉酌金,用心筹思,就今日规模,立个金典出来。务使去因循之习,渐就中国之制,必如此,庶日后得了蛮子地方不至手忙脚乱。完我还建议翻译“四书”、《武经》《资治通鉴》,开科取士延揽人才,均为皇太极允准施行。

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极称帝后的两个月内,法律制度更是密集出台。当月,仿汉制,遣官以建太庙追尊列祖祭告山陵;颁诏大赦;定御前仪仗;分叙诸兄弟子侄、外藩蒙古诸贝勒军工;封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为王;以皇太极钦定之律书,颁行外藩十五城。五月,谕福金(福晋)不得干政;定福金、格格、女婿名号;定元旦、万寿节朝贺礼;定诸王诸臣顶戴品级、仪仗;改优免条例;仿明制,设都察院。

3. 尊孔重儒,树立等级秩序

儒家认为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三纲五常”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甚至已上升到法的高度,不遵纲常,不仅要受到道德谴责,甚至要受到“刑”的惩罚。“仁义礼智信”是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儒家的德治,就是用道德去控制和评价社会成员的行为。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仪式、规矩去感化教育人,使人知书达理。

努尔哈赤时期,就非常重视儒家思想,利用《论语》等儒家经典教育部下。天命十年(1625)四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设大宴聚诸贝勒并训之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未之有也。’吾后代子孙,当世守孝悌之道,不可违也。其为长上者,居恒当和恰其子弟,为子弟者,亦宜承顺亲爱,方可。至于上待下,下事上,务以真心实意爱敬之,慎勿怀虚假之念。”天聪二年(1629)皇太极命巴克什达海翻译明朝古书,笔帖式刚林、苏开、顾尔马浑、托布戚四人副之。皇太极乐观古来典籍,故分命文人,翻译记注,衣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天聪三年(1630),皇太极求书于朝鲜,以《春秋》《周易》《礼记》《通鉴》《史略》等书赠之。天聪四年(1631),皇太极令诸贝勒大臣之弟读书。皇太极在与明朝的作战中,一方面欢迎明将来降;另一方面,对于宁死不降、为明廷尽忠的将士也十分敬佩,并将他们的所作所为与“知书达理”联系起来。作为统治者,他更希望自己的臣民“忠君亲上”。皇太极说:朕令诸贝勒大臣子弟读书,所以使之习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实有赖焉。闻诸贝勒大臣,有溺爱子弟不令就学者。或谓我国虽不读书,亦未尝误事。独不思昔我兵之弃滦州,借由永平驻守贝勒,失于救援,遂至永平、遵化、迁安等城相继而弃,岂非未尝学问、不明义理之故乎?今我兵围明大凌河城,经四越月,人皆相食,尤以死守,虽援兵尽败,凌河已降,而锦州、松山、杏山,犹不忍委弃而去者,岂非读书明道理,为朝廷尽忠之故乎?遂规定:“凡子弟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者,俱令读书”。

皇太极称帝后,即于崇德元年(1636)八月初六,“遣内秘院大学士范文程祭至圣先师孔子,复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皇太极自从继承汗位后,便开始武功与文治并举,注重缓和民族矛盾,笼络知识分子。天聪三年(1629)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谕:“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衣振兴文治,于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奖之,以昭做人之典。诸贝勒府以下,及诸申、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校。各家主毋得阻挠。有考中者,仍以别丁偿之。”逃过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杀戮的300余名儒生参加了这次考试。天聪八年(1634)三月金国考取举人。三月二十六日考试汉人生员,分别等第,一等16人,二等31人,三等181人。赏考试取中,一二三等生员银两有差。至是,由礼部考取通满洲、蒙古、汉书文义者为举人。取中满洲习满书者刚林、敦多惠;满洲习汉书者查布海、恩格德;汉人习满书者宜成格;汉人习汉书者齐国儒、朱灿然、罗绣锦、梁正大、雷兴、马国柱、金柱、王来用;蒙古习蒙古书者俄博特、石岱、苏鲁木,共36人,俱赐为举人。崇德六年(1641),于满洲蒙古汉人内考取举人生员,赐新中式举人满洲鄂谟克图、蒙古杜当、汉人崔光前等朝衣各一袭,一二三等生员缎布有差。

五、入关者的身份定位

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武功文治,满洲地区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满汉文化逐渐融合,身份的构建基本完成。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北京,明朝灭亡。四月,多尔衮奉命统率大军,往定中原。作为原来的劲敌,明朝已不复存在,但这却成了清军入关的借口。洪承畴建议此行目的为“扫除逆乱,期于灭贼”。清廷“四处张贴告示传送檄文晓谕官民: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师律素严,必不汝害”。这一身份的确立使清军形象大变,抄掠之暴成了吊伐之仁,侵略者成了仁义之师。这一身份的确立给降清的前明官员、归顺的士子百姓以合理的政治借口;为崇祯帝发丧才合乎逻辑。清朝以为明朝皇帝发丧的名义埋葬了明朝。

为方便阅读,已略去原文注释

作者简介:林士俊,男,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为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学。

  • 上一篇:相当于雍正朝副皇帝地位的十三爷怡亲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