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罢职回乡,因清廉凑不够路费,朱元璋却要将他处以宫刑
更新时间:2022-06-10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出身虽低,为人却十分正直,最痛恨贪官污吏。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反贪反腐工作做得是最到位的,在当时,明朝只要有人贪污款项超过50两,都会被朱元璋处以极刑。这也就使得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间,政治清明,清官很多。 但同时,朱元璋又是一位有疑心病的皇帝,对于所有潜在的叛臣,他都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曾经就有这么一位在当时有口皆碑的清官,罢职回乡时穷得连路费都凑不齐。谁料朱元璋得知此事之后,不但没有褒奖这位清官,反倒是怒不可遏地下令处以残忍的宫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元璋画像朱元璋铁腕反贪污 朱元璋出身贫寒,是个孤儿,为了谋生,他讨过饭、当过和尚,深知人间疾苦。所以,即便是当上皇帝以后,他对于贫苦的老百姓仍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对于贪官污吏则怀有异常强烈的深仇大恨。 因此,朱元璋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一批贪官污吏来泄愤。为了防止贪官污吏滋生,朱元璋特地编修《大明律》和《大诰三编》,用法律条例对贪污腐败进行严厉惩罚,为自己以后用铁腕手段反贪反腐打下基础。 《大诰三编》选段《大明律》与《大诰三编》编好之后,朱元璋立马将这些司法条款发给每家每户,给普罗大众进行了一次深入民间的“普法教育”。为了让大家都好好学习律法,朱元璋甚至不惜规定官府执法时凡是家里有《大诰三编》的就可罪减一等,反之罪加一等。 到了这个地步,不把《大诰三编》编入必修课教材也说不过去。朱元璋说干就干,自此,不论学校还是民间,讲读《大诰三编》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就连科举考试都要从《大诰三编》里出题。自此,反贪反腐观念深入人心。 反贪机构抓捕贪官污吏同时,为了抓出贪污腐败分子,朱元璋设立了从朝廷中央到地方的特殊监察机构,这个反贪机构的权力之大和组织之严,可谓是历朝历代都绝无仅有的。洪武年间的中央反贪督察院,不但负责监察,还负责刑法,专门对六部中的官员进行贪污纠察。至于地方上,除了有朝廷派遣的监察御史,还在各省设立按察司和巡抚制度。 除了制度机构反腐,朱元璋还大力提倡民间反腐,因为他认为,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所以,朱元璋非常重视发动老百姓,鼓励老百姓举报贪官污吏,并赋予百姓直接捉拿贪官污吏的权力,允许普通百姓将贪官直接绑到京城治罪,让贪官无处可藏。 登闻鼓示意图当然,朱元璋也细心地考虑到百姓因举报贪官污吏惨遭官府报复的请况。为此,朱元璋特地在午门外设立“登闻鼓”,号召受冤的百姓击鼓鸣冤。此间若有官员胆敢阻拦百姓伸冤,就以诛族重罪论处。 于是,在朱元璋的铁腕反腐下,来自全国各地衣衫褴褛的百姓开始押解着锦衣华服的贪官污吏敲锣打鼓地走在通往京城的道路上,一路上以《大诰三编》为尚方宝剑,沿路关卡全部放行,一些驿站还为此免费提供食宿。这一景象在封建古代可谓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被押送的贪官污吏朱元璋以严酷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手段之狠、刑罚之酷,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他在位的31年间,曾先后发起六次大规模肃贪,杀掉的贪官污吏难以计数,使得当时的腐败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在反腐成风的信念之下,朱元璋给官员制定的俸禄也是低之又低。按照当时的购买力看,无论是汉朝还是宋朝、唐朝的官员,俸禄都比明朝时期多至少三倍,可以说,明朝官员俸禄屡创历史新低。这一点俸禄自然是不够养家糊口的,所以反倒B着一些官员被迫贪污。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与臣子然而,朱元璋对于贪官也是丝毫不会客气的,但凡逮到,一个活口都不会留。处死的方法,那自然也是花样百出,有的是被贬值活活抽死、有的则被剥皮、有的则是凌迟。不过,也有那么一位出了名的清官曾秉,穷到连回家路费都没有,却被朱元璋处以宫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清官曾秉正 曾秉正出身于官宦世家,勤奋好学,才华突出。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官员极其缺乏,科举制度也还不完善,所以朱元璋就要求官员们自行举荐人才。曾秉正就是这么被自己的同乡举荐上去的,他被朱元璋任命到海州担任学正(教育局局长),主抓教育。 曾秉正的画像在当时,主管教育的机构是个清水衙门,没啥油水可捞,官阶也低,俸禄更是微薄至极,实在是难以为继。为此,曾秉正甚至还要亲自下地种田,妻子则做针线活来补贴生计。即便条件艰苦,曾秉正仍然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将当地教育事业抓得欣欣向荣。 就这么过了五年,朱元璋忽然想起这些未经过科举选拔而举荐上来的官员,便决定给他们出题,考验一下他们的素质。朱元璋出题为“天变”,大多数官员都借此给朱元璋拍马批,唯独曾秉正从儒学角度分析“天变”,朴素诚恳地分析了当今国家应该改进的地方。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朱元璋看腻了那些大臣拍马批的文章,觉得曾秉正的文章格外清新TUO俗、颇有才学,便下令将曾秉正调回京城,让他在顺天府当监丞。曾秉正在顺天府依旧兢兢业业,仕途更是一帆风顺,后来朱元璋见曾秉正人挺老实,便又让他上任为六品的刑部主事。 刑部,则是一个颇有油水可捞的肥差,有些官员在临死前为了防止自己家人免受牵连,往往会对刑部官员进行贿赂。但曾秉正面对这些有或却始终铁面无私、不为所动,始终坚持做一个两袖清风的清官,未曾想到他却因此得罪了许多人...... 影视剧中大怒的朱元璋再加之曾秉正新格耿直,时常给朱元璋提一些忠言逆耳的意见,长此以往,朱元璋也觉得他有些烦了。正当此时,有些看不惯曾秉正的大臣便向朱元璋谗言,说曾秉正的坏话,使得朱元璋对于曾秉正的好感大大降低。在一次曾秉正与朱元璋因政见不合发生冲突之后,朱元璋忽然大怒,下令将曾秉正革职回乡、永不录用。 卖女归乡招致杀身之祸 曾秉正的家乡,离南京路途遥远,他平日里又为官清廉、俸禄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家里居然一点积蓄都没有,连回家的盘缠都凑不上来。再加之自己在官场人缘极差,没有人愿意对他施以援手。无奈之下,曾秉正竟然卖掉自己年仅四岁的亲生女儿来凑盘缠。 影视剧里的朱元璋一时之间,这件事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得知之后大怒,认为“虎毒不食子”,而曾秉正竟然能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卖掉,实在是枉为人父。另一方面,他也是觉得自己的面子过不去,怕闹大了都觉得是他忠间不分,竟然一介清官落到卖女为生的地步。 最重要的是,曾秉正这种甘愿卖女、枉为人父的败类都能坐上三品大员的位置,更会让人觉得是朱元璋识人不明。而朱元璋原本疑心就重,一番思虑之下,他甚至怀疑曾秉正是在作秀,故意引起他的同请。最终,好面子又缺乏同理心的朱元璋一气之下便将曾秉正抓去处以宫刑,可谓是真正的“伴君如伴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