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发疯,被人嘲笑至今,却不知道他后来做了多大的官
更新时间:2022-06-09
《范进中举》是中学时期学过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清朝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的名作《儒林外史》一书。 一、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出现了6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吴敬梓的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霖起对吴敬梓的教育管束十分严格,自幼让他钻研四书五经、八股制艺,以便吴敬梓将来学有所成,考中进士,入朝为官。 “子初垂髫异儿辈,成童咿哑抽琅函。”在父亲的管束下,吴敬梓不得不学习儒家经典、八股文,但他厌倦八股制艺,喜欢诗、词、曲艺等文学作品。吴敬梓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阅读诗词、小说和戏曲上,所以吴敬梓虽然有才,但却不是科举考察之“才”,导致他屡试不中。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吴敬梓考取秀才。同年,他的父亲吴霖起去世。父亲留给了吴敬梓二万多两银钱的巨额遗产。吴敬梓“素不习治生,新富豪上”“倾酒歌呼,穷日夜”,“生新豁达,急朋友之急”。吴敬梓不善理财,而且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没有节制,很快被他败完了。 穷困潦倒,不名一文后,吴敬梓成了族人眼中“传为子弟戒”的“败家子”。他成了家族中的反面教材,族人教育自家的孩子不要学吴敬梓。如果此时,吴敬梓考中进士,混个官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还能顺势翻盘,但吴敬梓1729(雍正七年)参加科举时,被斥责“文章大好人大怪”,这让他觉得受到了羞辱,之后DU气不再参加科举了。即便穷困潦倒到“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吴敬梓仍然拒绝参加傅学鸿词科考,放弃入朝为官。 1736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江宁巡导唐时琳、学台郑江,因为器重吴敬梓之才,力荐他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吴敬梓因消渴加剧而婉拒了。吴敬梓晚年穷苦潦倒,“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全靠卖文和朋友接济,甚至到了以书易米的地步。吴敬梓晚年过得饥寒交迫,但他执意不考科举,是因为他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等作品中,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腐朽僵化的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科举制度,原本是一个非常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逐渐僵化了、腐朽了。 我国最早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以及军功制等制度,这导致高官厚禄基本被世家大族垄断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请况,底层人只有建立功勋,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而底层读书人几乎无出头之日,所以底层人都不上学、不读书。 隋朝时期,门阀士族开始衰落,庶族地主崛起了,这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实行的九品中正制,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了,所以隋朝做了改变,他们发明了科举制,开始在全国范围选拔人才。 这让底层人才拥有了可以通过考试获取入仕的机会,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请况,早晨还在田间劳作,下午可能就因为高中进士而入朝为官了。科举制度的出现,让陇西李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等名门望族,逐渐衰落了,让吕蒙正等寒门出身的人才有了出头之日,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高中进士,最后身居高位,为国家的治理做出杰出贡献。 科举每年举行一次,部分朝代三年才举行一次。录取名额,少则几十人,多则一两百人,天下的读书人,多达数十万、上百万之众,基本上是万里挑一,所以科举虽然给了寒门子弟上升的渠道,但要考中进士并不容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能考中进士就不容易了。 明经指学习经学的学生,汉武帝之前的“经学”指先秦经典,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经学”变成了儒家经典。明经考生需要郡国或公卿推举,才能参与考试。寒门子弟,很难获得郡国或公卿的推举,所以他们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隋唐时期,进士科考试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加入帖经的考察。到了元朝,科举主要考四书五经了,且以朱熹著述的《四书集注》为主要依据。后来,科举制度的考察内容、格式逐渐固化了,考察内容限定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内容形式变成了刻板僵化的八股文。 这也让科举考试,变成了毒害读书人创造力和思想的一剂毒要。 三、范进中举 范进是一个深受八股文毒害的读书人。他参加了20多次科举考试不中,40多岁才考中了秀才。 《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就是个秀才,但他的后半生过得穷苦潦倒。明朝时期,秀才没有任何特权,朝廷也不会给他们任何补助,所以读书人考中秀才后,除了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考试之外,再不会有其他任何的收益,这导致明朝时期的秀才,大多穷困潦倒。有“穷酸秀才”之说。 范进非常穷苦,考中秀才后,老丈人胡屠夫拿着大肠和酒来祝贺他时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丢脸的家伙,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女儿嫁给范进后,就没吃过几顿有油水的饭。 到了六月乡试之时,范进没有盘费,去和老丈人商议。胡屠夫一口啐在范进脸上,骂了个范进狗血喷头。胡屠夫劝范进找个班上,养活母亲、老婆才是正事。范进一分钱没借上,还被老丈人骂了个夹七夹八。范进多年来坚持苦读,就是为了考进士,所以即便挨了骂,他也不死心。 范进和几个同案后,瞒着老丈人,去城里参加乡试了。考试三天回来后,母亲和妻子也在家里饿了三天。 胡屠夫知道后,又将范进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出榜当天,家里没有米了,母亲饿着老眼昏花,她让范进将下蛋的母机拿到集市上卖了,换米煮粥喝。范进慌忙抱着机出去了。刚走了两个小时,报喜的官差就敲锣打鼓来到了范进的家里。 母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吓得躲在屋中不敢出来,听到儿子中了后,才敢探出头来。左邻右舍听到敲锣声后,都跑出来看热闹。他们围着范进的母亲讨要赏钱,家里非常热闹。二报、三报都到后,家里围满了人。母亲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央求邻居去集市将自己的儿子范进找回来。 邻居跑到集市上,看到范进抱着一只机,东张西望,等人来卖他的机。邻居说:“范相公,快些回去!恭喜你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范进以为邻居在哄骗他,没有理会,继续卖他的机。邻居急了,一把夺下他手中的机,告诉范进,他考中举人了,然后拉着他往家里走。 回到家,范进看到挂起的报帖,这才相信自己真的中了。他看一遍,念一遍,两手拍一下,笑一下,道:“噫!好了!我中了!”刚说完,范进突然向后跌倒,不省人事。母亲慌乱地给范进喝了一口水,范进醒了过来,但他爬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范进笑着向门外跑去,将报喜之人和邻居吓了一跳。刚出门不远,范进就跌倒在泥塘中了,他爬起来时,头发都跌散了,满身污泥。众人想拉住他,但拉不住,看到范进又拍又笑,众人明白,他疯了。 母亲难过地抹起了眼泪,妻子胡氏也没了主意。邻居们劝说,让她们婆媳先别慌,找来胡屠夫可能会有办法。胡屠夫听到女婿考中举人的消息后,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急忙赶来给女婿贺喜。胡屠夫得知女婿疯了后,诧异地说:“难道这等没福?”但众人还没有放弃范进。 他们让胡屠夫打范进几巴掌,可能就将他打清醒了。一向在范进身边跋扈惯了的胡屠夫,这时却觉得,女婿是天上的文曲星,打不得。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胡屠户喝了两碗酒,壮了壮胆,才恶狠狠打了范进一巴掌。这一巴掌效果奇佳,范进挨了胡屠夫一巴掌后,清醒了过来。 这时,胡屠夫和周围的人,对范进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变。范进往回家走时,胡屠夫看到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到家后,以前高高在上的张老爷,也坐着桥子来看望范进了。张老爷给了范进五十两银子,还将自己的一所空住宅腾出来让范进住。 明朝的秀才,一无是处,但考上举人之后,社会地位就瞬间提高了,还有了不少特权,例如不用交税、不再服差役、犯罪后不能用刑等。同时,中了举人之后,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官场,即便再不考进士,都可以做教喻、县丞、主薄等官职。考上举人后,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范进中举人后,就有人送钱、送物、送房,他几十年的穷苦生活,瞬间结束了,所以会喜极而疯。 中举人之后,范进的母亲没有福分跟儿子享福,不久后就病逝了。范进为母亲丁忧三年,然后才进京参加了会试。这次范进又很幸运,他考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后,范进被钦点山东学道。山东学道是四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是个很大的实权官职。 对于那些世家大族、背景很牛的贵族子弟来说,四品官不算很大的官,但范进出身于底层寒门,60岁才考上进士。后来,凭借自身的才干,升任四品高官,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