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47年,8旬老太来部队寻当兵儿子,报上名后,警卫:您快来司令部

综述

1947年冬天,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坐在手推车上,颤颤巍巍的来到了革命根据地门口,值班的守卫看到她,上前询问她的来意。

老太太开口说了陈锡联的名字,令守卫大吃一惊,他连忙开门,将老人家送进了司令部。

这个老人是谁?为什么警卫的态度会发生剧变?这一切都和陈锡联TUO不开干系。

陈锡联

陈锡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李先念统治赞誉他“打仗数第一”。

就是这样一位战场上的铁汉子,心里面却有一个心心念念的人,那就是他的母亲。

1915年,陈锡联出生在湖北黄安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里,和当时的农民请况差不多,陈锡联的家里也十分贫困。

他的父亲体弱多病,在他8岁的时候更是病在床上,站不起来。由于家庭的贫寒,他们家根本拿不出给陈父治病的钱,只能看着陈父不治身亡。母子俩痛哭流涕,甚至连安葬陈父的钱都拿不出来。

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卖掉家里的女儿,这才换来几块大洋,将陈父安葬了。

后来,母亲的体质较差,而陈锡联的年龄又很小,母子俩没有任何赚钱的办法,于是只好流落街头,过起了乞讨的生活。

乞讨的过程中,陈锡联见到了太多鄙夷的目光,当母亲上前乞讨的时候,有时还会被路人一脚踢开,这让陈锡联愤怒无比,他决心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1925年,陈锡联十岁了。这一年,母亲租种了地主家的土地,一家人终于有了落脚休息的地方。年仅十岁的陈锡联觉得,自己可以出卖劳动力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是,地主的所作所为,令他非常难过。

这个地主不但要求他做大人才能做的体力活,而且还会用鞭子抽他,陈锡联在这里的生活非常痛苦。

有一次,他身心俱疲,躺在大树下睡着了。结果地主的儿子刚好路过,上去就是一脚,将陈锡联踹醒了。

陈锡联忍受着身上的痛苦,内心里满是不甘,他想还手,但到了嘴边,却蹦出“少爷”两个字。

陈锡联觉得自己像个奴隶一样,永远不会获得自由,于是下定决定一定离开这个地主家。

他在给地主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总听说红军的英勇事迹,不知不觉之间,他就对红军产生了兴趣,在他看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红军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当晚,他朝着木兰山走去,打算找红军应征入伍。为首的游击队队长詹才芳莫着陈锡联的头,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陈锡联的年龄太小了。不论陈锡联如何哀求,詹才芳都不为所动。

又过了一年,陈锡联再度找到詹才芳,向他说明自己入伍的打算,可詹才芳又一次拒绝了他。

陈锡联很不服气,他跟在游击队队员的身后一直走了五十多公里,直到衣服全部湿偷,鞋子也彻底磨烂。詹才芳被陈锡联的经神所打动,他告诉陈锡联,再过一年,就能加入红军了。

陈锡联兴高采烈,蹦蹦跳跳的就回了家,可是刚到家门口,就看到屋子里面一团糟,而且陈母捂着身子浑身黑青。

原来陈锡联为了找红军,罢工了,得知消息的地主找上门来,就要把陈锡联抓回去,可是他搜了一圈,始终没有见到陈锡联的影子,于是将怒火撒在了陈母的身上。

地主将瘦弱的陈母打翻在地,还狠狠地踹了两脚,年幼的弟弟陈锡礼看到这一幕,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只能号啕大哭。

陈锡联听到这番话后,怒火冲天,他闯进地主家,决定给陈母报仇。

陈锡联拿起锄头,对着地主的身子一顶,那地主瞬间飞出几米远,疼得站不起来一旁的少爷看到陈锡联更是战战兢兢,惧怕不已。

陈锡联回到家里,向母亲说明了自己想要参军的想法,但母亲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一方面,家里贫困不已,母亲身体瘦弱,弟弟年龄太小,现在的陈锡联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另一方面,战场上危机四伏,陈锡联上了战场,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为防止儿子偷跑,陈母甚至找来一根麻绳,每天晚上都把陈锡联的手臂和自己的手臂拴在一块儿,生怕陈锡联偷偷莫莫溜出家门。

就这样,陈锡联苦苦等了一年,终于等来了詹才芳,按照二人的约定,陈锡联现在已经可以入伍了,于是,陈锡联趁着陈母睡着的时候,轻轻地解开了那条麻绳,而且连衣服都没穿,一溜烟就跑出去了。

陈锡联来到了红军的营地,这一次,詹才芳并没有拒绝他的加入,反而很爽快地答应了他。自此,14岁的陈锡联成功加入了红军,开始了自己的从军生涯,而她的母亲虽然生气,但也天天祈祷着儿子平安归来。

从军生涯

在战场上的这些年,陈锡联身经百战,见识颇广,他的阅历不断增长,地位也节节高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了八路军第129师285旅769团团长。在1937年10月当晚,带令军兵夜袭日军机场,击毁日军飞机24架,取得了129师抗日战争的首次胜利。

随后,他率领部下参加神头岭、响堂铺等诸多战役,在晋东南饭“九路围攻”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发子弹飞速而来,瞬间贯穿了他的下颌,好在没有命中要害。

可就算身负这样的重伤,陈锡联苏醒后,还是回到了战场上,坚持指挥,直到战斗胜利。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锡联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每每完成一场战事,陈锡联都会给母亲寄回去一封信,以表平安,而母亲则将这些信件视若珍宝,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解放战争中,陈锡联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司令员,第2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为中国人民的接反不是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母子碰面

陈锡联在前线打仗,陈母则在后方记挂不已,她总会站在村口的榕树旁,眺望陈锡联离去的方向,她相信有一天,她的儿子会凯旋归来。而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1947年,陈锡联按照上级的部署,带部队驻扎在鄂豫皖根据地,这时,一个名叫陈锡礼的年轻人走上前来,和战士们聊起了天,他向战士们打听陈锡联的下落,导致战士们惊讶不已,因为陈锡联早已成为了司令员。

1947年12月9日,弟弟陈锡礼用手推车推着陈母,将她送到了根据地门口。随后,在警卫员的安排下,陈母来到了司令部,一堆干部围住陈母,打算逗她开心。这时,陈锡联出现了。

陈锡联推开两侧的人,径直走到陈母身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和陈母抱在了一起。母子二人泣不成声,泪水横流。

结语

国是大家,家是小国。1997年,年迈的陈锡联司令来到了母亲的墓前,他跪在地上号啕大哭,因为这些年,他始终活跃在国家的各个角落,为国家的事业四处奔波,因此,他几乎没有时间探望母亲。

他不知道,母亲看到松掉的麻绳心里有多么牵挂,也不知道母亲站在榕树旁的等候有多么孤单,他或许也不知道那一封封写给母亲的信件,对母亲而言是多么重要。

但是他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比母亲更爱他。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司令,病逝于北京。

  • 上一篇:聊斋志异之鸲鹆——鸟骗人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