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混战时期,一个区区的军长,为何能够拥有上将军衔?
更新时间:2022-06-10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军阀混战期间,各个军阀的编制和兵力问题。今天,我们聊聊军阀混战期间非常奇怪的军衔。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各个军阀的部队中,出现了上将军长、中将师长和少将旅长。那么,当时的上将军衔,为何那么不值钱呢?今天,我们就聊聊军阀混战时期的军衔问题,其实,上将军长的例子比比皆是。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清朝的新军。因为清末新军与近代军阀混战有很大的关系。在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战争等等。清朝被迫签署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的土地,支出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清朝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朝高层开始了著名的清末改革。其中,组建新军属于重中之重,新军又分为了北洋新军和南洋新军。 在彰德会草以后,各省也陆续组建属于自己的新军部队。新军逐步建立以后,清朝仿照西方列强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军衔制度。清朝新军的军衔分为:大将军、将军、都统、副都统、协都统、参领、副参领、协参领、军校、副军校、协军校、上士、中士、下士等等。不过,新军的建立并没有能够挽救清朝的命运,反而成为了加速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12年,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当时,由于清朝的军衔和军队编制非常复杂,北洋军阀政权决定仿照西方,建立西方式的部队编制和军衔制度。当时,清末新军的一个镇改变为一个师,每个师的师长,授予中将军衔。由于军阀混战的请况严重,各地区军阀的部队,自然按照军阀的意思设定军衔等级。所以说,当时的军衔制度基础并不稳固,从刚刚开始建立军衔,就出现了官低衔高的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为了安抚地方上的军阀,有的师长甚至被授予上将军衔。 1916年,北洋军阀集团的大首领去世以后,北洋集团内部陷入了内斗、混战的局面。当时,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奉系军阀、晋系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粤系军阀、滇系军阀、桂系军阀等一系列的军阀集团。在军阀自己的集团内,自己的部下采用什么军衔,或者授予部下什么军衔,完全是军阀自己说了算。因此,军衔配置过高的请况,在各个军阀集团中比比皆是,仅仅是上将就一抓一大把。因此,还出现了“少将多如狗,中将满地走”的说法。此外,各个派系的军阀军衔等级并不一样。 例如西北系军阀集团中,军衔采用了三级十二等的模式,分别是:一级一等、一级二等、一级三等、一级四等、二级一等、二级二等……等等。在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北洋军阀政权垮台。当时,南京方面权仅仅控制了江南、江淮各个省份,对于西北、西南、东北、华北等地,根本无力控制,这些地区仍在各路军阀的控制之下。因此,在军衔配置上,尽可能按照之前的标准,对各路军阀集团进行安抚。时间到了1935年,鉴于当时的实际请况,南京方面才推行了一套新军衔制度。 当时的军衔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等等。按照这个军衔标准进行划分,几乎所有的师长都是中将军衔,所有的旅长都是少将军衔。甚至一些主力团的团长,也是少将军衔。在各地的军阀集团中,势力比较强的军阀首领,一般为一级上将。其下辖各个军的军长,一般都是二级上将军衔。势力比较弱的军阀集团,首领基本上为二级上将。例如在西南地区的桂系军阀、川系军阀、滇系军阀中,首领基本上都是一级上将,几个军的军长都是二级上将。 至于部队的编制,当时分为:路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等等。在路军之上,还设立了几大行营请注意,由于军衔设计的样式有问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的军衔样式都是三颗三角形,区分非常困难。南京方面也在逐步遏制军衔太高、职位太低的问题,因此在抗战时间,出现了非常奇怪的请况。在抗战期间,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战区司令、行营主任的军衔,可能都是上将。如果大家的军衔一样,自然是以职务高低来区分。在有的部队中,军长和集团军司令的军衔平级,而且请况不在少数。 进入40年代以后,随着局势的逐步变化,军衔开始慢慢与职务对等。例如在影视剧《亮剑》中,楚云飞担任了358团的团长,军衔为上校。其实由于358团属于经锐模范团,兵力比一个普通旅还多,楚云飞被提升为少将军衔并不为过。但直到楚云飞担任了89师的师长以后,才授予了少将军衔。由此可见,二三十年代的军衔混乱请况,开始得到逐步的缓解。请注意,并没有彻底调整过来,因为基础就不稳定。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军衔高、职务低的现象,由于清朝以来的长期混乱,再加上军阀割据的实际请况,从而出现了军衔高、职务低的复杂请况。在40年代中后期,这样的请况开始逐步缓解。到了1955年授衔的时候,由于一系列都是全新建立的,这一请况彻底消除。关于军阀混战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