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近代中国无法推行君主立宪制?特殊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更新时间:2022-06-15
近代的中国史是一部血淋淋的屈辱史,却也是一部无数爱国人士的救国史,无论是清末还是民国,都有无数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去探索黑暗中的道路。清末救国之路也经历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后意识到光学西方先进的技术无法真正强大,还要把西方先进的体制学来才行。 甲午战争失败后民间要求清政府君主立宪的声音越来越大,清政府也迫于压力,于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但还没等到立宪成功清朝就亡了,新生的中华民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是实行共和制。那么为何近代中国无法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呢? 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看,一个国家近代化的特征有两点,一是经济上的工业化、二是政治上的资本主义化,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又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共和制为主。 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打开了国门,也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浪潮,进行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然而政体一直是封建君主专制,直到清亡前几年清朝统治者才愿意试一试君主立宪制度,可此时清政府的资产阶级改良已经不得民心了,因此清朝必被机烈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所以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看,清朝实行君主立宪制都不可能成功。 朝代兴衰更替导致阶层不固定 中国古代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隔段时间就会改朝换代,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比如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英国政权更替时新王朝的统治者也是上一个王朝统治者的亲戚。而中国的改朝换代是非常彻底的,会把整个社会重新洗牌,这还得归功于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放了农民的思想,没有人是天生高贵的,只要肯努力奋斗谁都能称王称帝。 所以古代王朝若想享国长久,必定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如果统治者倒行逆施,机起百姓的不满,那揭竿而起以后还不知道谁是明日的皇帝呢。皇权固然至上,但皇帝可以推翻。晚清民众也是看偷了清政府的腐朽,才失去了对清朝皇室的耐心,这时的清政府才开始着急预备立宪,已经晚了。 而且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两千余年,早就根深帝固,想要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那就得有限制君主权力的力量,可屠龙者难免会成为恶龙,就像清末袁世凯有了足够的权力控制满清朝堂,可他想的还是独裁统治。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晚清时期既缺乏世卿世禄的旧贵族,也缺乏新兴资产阶级的新贵族,在这种环境下君主立宪只不过是清朝延续统治的一种手段罢了,无法落实,就像1911年清政府废除了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可选出来的内阁成员大多都是皇族成员,不过是换了个外壳继续统治罢了。 清朝皇族不甘心交权 君主立宪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体。因此清朝想要君主立宪成功,就得手握实权的统治者甘心交出权力并配合接收权力的资产阶级。但是我国的资产阶级一直被清政府和列强打压,在夹缝中生存,即使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十分弱小,让统治者交权给实力弱小的资产阶级,这不太现实。 而且我国历史上政权更替之时难免伴随着腥风血雨,亡国之君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清朝统治者也担心交出权力后自己成为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所以为了自身安全清朝统治者也不会主动交权,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