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蜀汉多次北伐除自身财力支持外,安定南中和东吴支持也是重要因素

蜀汉这个三国最弱的国家,之所以六次北伐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

经济环境

蜀汉地区本来就已“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到了蜀汉建国,“封域之内”仍是“栋宇相望,桑梓接连”,“原隰坟衍,通望弥博”,“沟洫脉散,疆理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成都平原的丰收与否,是和都江堰的灌溉工程分不开的。

都江堰当时称为“都安堰”,诸葛亮辅政后,曾“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主护之”。这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的成都平原,其农业的发展,比之两汉全盛时代亦无逊SE。

同时蜀汉还在汉中一带设置屯田,这些都有助于农业的发展。在纺织手工业方面,织锦业最为发达,居全国第一位。故当时织锦,“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成都附郭的纺织业盛况,据《蜀都赋》说:“圜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蜀亡之时,史称蜀库存“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可见纺织生产产量之多。

汉朝各州

中原地区的商业已不如前代,而蜀汉的商业并未衰歇。如成都“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贾贸墆鬻,舛错纵横,异物崛诡,奇于八方”。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尽管益州是沃野千里、有“盐铁之利的天府之国,如前所述,蜀地的织锦业又非常发达,可是要动员十万以上兵众来长期和魏进行战争,军费浩大,仅仅依靠这些收入来作为“决敌之资”,还是有困难的。

安定南中的意义

居住于蜀汉西南边境的少数部族既然不向蜀汉政权纳税服徭役,而且在刘备病死前后,越巂(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西南),叟帅高定元杀郡将举兵称王。牂牁(郡治故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太守朱褒据郡不受调遣。

益州郡(郡治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大姓雍闿杀太守正昂,蜀汉政府改派张裔为益州太守又为闿执送东吴。东吴表奏雍闿为永昌(郡治不韦,今云南保山东北)太守,想在蜀汉边境培植亲东吴的势力。

雍闿

雍闿同时还拉拢另一益州郡大姓孟获,叫人散布谣言,欺骗“夷、叟”(当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说,“官衣得乌狗三百头,膺前尽黑,螨脑(即玛瑙)三升,斫木长三丈者三千枚(斫木不会高过二丈),汝能得否”,假称蜀汉政府要他们贡献这些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来威胁群众,挑拨民族感请。当时南中反蜀汉的力量正在结集起来,威胁蜀汉的后方。诸葛亮秉政后,趁与东吴通好之际,就举兵南进,他不但想解除蜀汉后方的威胁,还想掠夺南中物资,补充夷、叟兵员,来充实蜀汉军事力量,为北伐做好准备。

黄初六年(225年)春,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大军分为三路,马忠率东路军直指牂牁,不久就消灭了朱褒;李恢率中路军自平夷 (今贵州毕节)径趋滇池,包抄雍闿、孟获的后方;诸葛亮亲率西路主力,由安上(今四川屏山)从水路趋越。高定元在定笮(今四川盐源南)、卑水(今四川会理东北)一带“多为垒守”,设置防御工事。诸葛亮想等待高定元的军队集合后再进行决战,因此停军卑水前线,稍作休整。

正在准备决战之际,雍闿、孟获也从滇东赶来,高定元的部下袭杀雍闿,孟获代闿为主,继续进行顽抗。诸葛亮趁南中内部混乱的时刻一举攻克越嶲郡,临阵击杀高定元。就在这年五月,渡过金沙江,追击孟获。这时李恢率领的中路军,“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与亮声势相连”。孟获南有李恢的迎击,北有诸葛亮的追兵,被包围在南盘江上游今曲靖一带。传说通过七擒七纵,诸葛亮把南中少数族的上层分子孟获争取过来了。

诸葛亮

不久,三路大军在滇池会合。诸葛亮的出兵是在春天,五月渡泸(金沙江),到秋天,南中四郡(越嶲郡、益州郡、永昌郡、牂牁郡)悉平,十二月回到成都,用兵可算是神速的。

南中平定之后,诸葛亮大量起用少数兄弟族的上层分子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有人对此表示异议,诸葛亮向他们作了解释,认为如果大量指派内地人去当官吏,同时必须派遣军队驻扎在那里,“兵留则无所食”,不但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导致民族间的隔阂。只有尽量利用当地民族上层分子,才可以勉强做到“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这样一个局面。

当然,诸葛亮选择的南中少数族上层分子如建宁太守李恢、云南太守吕凯、永昌太守王伉等人他们大都是拥护蜀汉政权的。诸葛亮还吸收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中原先和蜀汉政权有距离的一些人到蜀汉中央政府里去,给予他们较高的政治待遇,如建宁(郡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南)爨习官至领军将军,孟获官至御史中丞,朱提(今云南昭通)孟琰官至虎步监。这样,不仅使蜀汉政权后方得以巩固,而且还从西南少数民族方面得到一些兵员的补充,如他“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

此外诸葛亮又通过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向少数民族人民请求资助,“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诸葛亮对南中地区用兵的结果保证了西南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另一方面,“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因此也给西南少数民族的劳动者们带来了蜀汉政权对他们的沉重的剥削和压迫 。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太和元年(227年),诸葛亮北驻汉中,就准备大举北伐了。

吴国的配合

蜀汉政权失去荆州以后,要想北伐曹魏,只有利用吴蜀联盟,东西齐举,配合作战。

曹叡

太和二年(228年)的夏天和秋天,曹叡命曹休率步骑十万,进趋东吴的皖城(今安徽潜山),又命司马懿从南阳趋江陵,贾逵从西阳向东关(今安徽巢湖东南),三道并进。东吴大将陆逊把曹休杀得大败。曹魏抽调关中的军队去抵抗东吴。这年冬天,诸葛亮乘关中空虚,引兵出大散关(今陕西宝机市西南),围攻陈仓(今陕西宝机市东),攻了二十多天,还是没有攻下,蜀军粮食已尽,又听到魏援军快到,诸葛亮只得迅速撤退了。

青龙二年(234年)的二月,诸葛亮动员了十万大军由褒斜道北抵郿县(这时候郿县的县治在今眉县东北渭河北岸,诸葛亮只到达渭水南岸)。

诸葛亮这次出兵是和东吴配合好的。同年五月,吴主孙权亲率大军十万,由巢湖进攻合肥新城陆逊率军万余由沔口(今湖北汉口)进军襄阳。魏主曹叡得悉吴、蜀两国东西配合来夹攻魏国,他自己亲率水师,东征孙权。一面告诉司马懿:“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孙权听说魏军增援合肥,曹叡亲临前线,就退回去了。

诸葛亮的治国有方

诸葛亮的治蜀,史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间,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又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罪输请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司马懿

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司马懿当时指挥魏军二十多万人,驻扎在渭水南北堵击蜀军。司马懿还是坚持历来的方针,坚壁不肯会战。诸葛亮也表示要长期驻扎在渭水南岸,开始在渭南分拨一部分兵力来经营屯田。史称“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说明蜀军在诸葛亮的统率下,纪律很好,军民的关系也不错。

辅佐诸葛亮多年的丞相长史张裔也称赞诸葛亮说:“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也。”诸葛亮实行法治政治比较清明,蜀汉地区的内部矛盾因此有所缓和。

诸葛亮死后,蜀汉百姓非常怀念他,“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百姓巷祭,戎夷野祀。”这也从侧面说明虽然诸葛亮治下的蜀中国弱民疲,但是还能六次北伐的原因,在于政治清明,百姓修睦。

  • 上一篇:1941年,湘西土匪头子交抢投降,半夜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