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国军损失大?其实中央军和黄埔生才是抗战的大赢家
更新时间:2022-06-15
关于八年抗战一直有人给国军喊冤,说什么八年抗战国军损失巨大,所以丢了天下。但从蒋校长和黄埔生的角度来说,抗战恰恰是他们扩张势力的黄金时代,抗战时期中央军和黄埔生可是连年涨停的强势股。 在抗战爆发前蒋校长手中有177个师和40个独立旅,嫡出的中央军一共拥有37个师,七十多万人,只是全国军队的五分之一。这种局面不光蒋校长不满意,美国盟友都觉得他不给力,得出了“蒋委员长决不是个独裁者,事实上他只是一支拼凑而成的军队的领袖”这个结论。但到了1945年1月,国军的324个师中,中央军占了143个,占比达到44%。在抗战时期,中央军也确实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它的补充速度更快。在抗战初期,中央军最经锐的20个德械师被日军重创,但在1938年苏联就补充了中央军大量军火(仅仅火炮就有1140门),中央军又建立了6个军、18个苏械师。随后中央军还得到了美援,苏、德、美三个强国伺候着,中央军的重武器反而膨胀了好几倍。 在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国军总共有大口径火炮567门(75MM都算),退役了110门后,只有456门火炮;1940年经过多个盟友的资助,国军的大口径火炮反而达到了1068门,比战前多了一倍;在1947年底、1948年年初,国军的大口径火炮达到了2421门,是抗战前的四倍以上。这些新增的火炮大部分都是中央军所有,剩余的部分也是蒋委员长看听话程度赏赐给杂牌军。在抗战中,中央军还完成了对杂牌军的“驯化”,抗战结束后地方军阀实际控制的军队只占国军总数的四分之一,比较听话的川军有10个军,只有2到3个军还听命于传统的四川军头(比如刘文辉、邓锡侯);东北军出身的三个军也早忘了少帅是谁。 抗战也是黄埔生的盛宴,黄埔生在抗战中完成了对保定生的逆袭。在抗战前的1936年国军1247名将官中,黄埔生只有92人,远不如保定军校的388人和陆大的215人。抗战前国军有177个师,黄埔生出身的师长只有20个,保定生前辈担任的师长则有36个,各路军总司令中更是无一人是黄埔生出身。 在抗战前,保定生占据了各路军总司令的三分之二战区,抗战中期战区正、副司令长官还有50%出身保定生,黄埔生后辈只能保定生前辈打下手。但到了抗战即将结束的1944年,已经有132个师的师长由黄埔生担任,占到了师长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二;黄埔生担任的军长职位有40个,占到了军长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六。虽然在战区司令等位置上,黄埔生还稍逊一筹,却实打实的架空了保定生前辈。 黄埔生在抗战中并不是素质最高的军人,他们的理论和谋划能力远不如陆大毕业生,靠着蒋校长给力,他们把陆大毕业生都挤到了参谋岗位,成了天之骄子。国军基层军官在抗战时损失严重,却也得到了极大补充,抗战时期中央军校和分校一共培养了150 000人以上的基层军官(抗战前军官总数是136000多人),国军的指挥层也是补充大于损失。 抗战结束后,蒋校长看着扩张了好几倍的嫡系人马,自然雄心万丈,产生了“优势在我”的想法,可惜他的对手扩军能力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