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迅速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地区,国民党核心统治区域江浙沪成为解放区。这时候,摆在蒋介石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愿DU服输,敢发动内战,就主动投降,期待共产党能够优待俘虏,给他们适当安排。

第二条路,惹不起躲得起,大踏步后退,在偏远山区甚至中南半岛乃至印度建立境外军事基地,伺机反扑。

第三条路,继续严防死守、负隅反抗,在西南、东南、华南等地进行节节抵抗,能当一会挡一会。

这上中策三条路,蒋介石首先就排除了第一项。毕竟,第一项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主张,而且新桂系这种“划江而治”的主张,在渡江战役前的三个多月谈判中已经宣告破产。

更令蒋介石难受的是,张治中、邵力子为代表的的国民党谈判团,竟然全体投靠共产党。

其实,这个结果蒋介石自己也应该预见。每逢打仗,蒋介石就要求手下将领要么成功要么成仁,不胜利就要死。如果打了败仗还敢回来,多半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会受到无穷无尽的烧扰甚至直接被软禁被审判。张治中位列国民党五虎上将,如果谈判不成灰溜溜回去,多半会被安上一个“通共”的罪名,变成第二个张学良。

谈判不成那就打吧!

可是,国民党的经锐主力,已经在三大战役中全部灰飞烟灭。共产党要打南京,国民党就迁都广州;共产党要打广州,国民党就迁都重庆。兜兜转转好半天,国民党又回到了重庆。

只不过,这一次,打击国民党的,不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本帝国主义,而是救国救民秋毫无犯的人民军队解放军。

广东战役后,蒋介石判断,解放军即将进攻西南,于是部署了“保卫大西南”大型会战。此时,传动方向的湖南广西有白崇禧集团20万人,余汉谋集团还有10万人,因此,蒋介石判断解放军从东面入川的可能新不大,就在川北地区部署了大西南防线,这条防线,沿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再向南延伸,可谓是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不过,此时的国民党将领,在兵败如山倒的形势下,脑子早就活泛起来了。比如,时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的宋希濂,就找到他的黄埔同学胡宗南,两人商量是否可以撤退到滇缅地区,避免与解放军在四川决战。

据宋希濂回忆,8月11日在汉中找到胡宗南,两人谈了很长时间,直到凌晨2点多才结束。谈话中,他们俩主要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国军有没有与解放军在四川决战的能力?

蒋介石能不能保住东南沿海,会不会流亡海外?

谈话中,宋希濂认为,国民党在西南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拉壮丁来的,没有系统的训练,更没有打过败仗,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经良的解放军,根本没有一战之力。因此,宋希濂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转移经锐部队到滇西地区,如果云贵川守不住,就到缅甸去。如果形势发生巨变,还可以伺机反扑。

宋希濂提出这样的一个“滇缅计划”,是因为他曾在抗日战争中长期担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驻防昆明,还有机会作为主力部队参加了滇缅战役,对云南、缅甸等地非常熟悉。

宋希濂、胡宗南这都是黄埔一期学生,是天子门生,是蒋介石20年来重点培养和使用的高级将领。但是,这两人依然没有摆TUO近代以来那种军阀割据思想,在他们看来,军队就是自己的本钱,拼光了自己的本钱,谁来给自己补充?不给补充,就等着地盘被抢,最终身败名裂。

考虑到这一层,胡宗南对宋希濂的计划大加赞赏。

此前,胡宗南在陕西与第一野战军作战,短短几天之内就被歼灭了6个师。不管是国民党高层,还是蒋介石本人,都对胡宗南有很大意见,有人甚至说,胡宗南通共,所以总是打败仗。但是,毕竟七大战略区的部队,在渡江战役前都损失惨重,只有胡宗南队伍比较完整。本钱尚在,也没人敢动他。胡宗南依然能够指挥李文兵团、裴会昌兵团、李振兵团共12个军继续作战,通过经营川北防线,守住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块根据地。

如果宋希濂的计划能够执行,意味着胡宗南20万大军、宋希濂的10万大军能够基本保持,甚至能够在缅甸建立稳固根据地,到时候,恐怕蒋介石也管不了他们了。

达成一致后,宋希濂和胡宗南约定,胡宗南抽调一个军、宋希濂抽调一个师,进驻川南和泸州,为后续部队打前站,一旦战事不利,就顺金沙江怒江一路向南撤往滇西,滇西守不住,就继续向南或向西,打到缅甸去。为此,宋希濂还制定了两步走计划,第一步,先控制西康和川南,作为向滇缅地区转移的基地;第二步,一旦解放军向西南进军,就把主力转移到滇西的保山、腾冲、龙陵一带,如果遭到解放军追击,就以主力退入缅甸,一部分退入云南、缅甸、泰国边境地区。

为了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宋希濂和胡宗南趁着蒋介石飞重庆视察工作,一起向老头子汇报了滇缅计划。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对于国民党唯一一个能够保存实力的计划,刚一开始就遭到了蒋介石的批评。

蒋介石破口大骂“国难当头,你们不思与共军决战,一心想着自己逃跑,还对得起党国吗?”

老头子发怒,谁也不顶事,宋希濂和胡宗南商议了好久的滇缅计划,还没有执行,就最终破产了。

1949年11月1日,第二野战军发动西南战役,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贵州、四川、云南、西康四个省就解放了,国民党133个师90万人被歼灭。这90万人中,正规军地方保安部队有70万,地方游杂武装有20万,而正规军中的70万,有近20万被俘虏,40多万起义,10万投诚,真正战死的,还不到1万人。

也就是说,西南战役,实际上就是一个送人头的战役。

要不是蒋介石执意固守大西南,第二野战军也没有机会成为解放战争中歼敌数量最多的野战军。

话说回来,如果蒋介石同意了宋希濂的滇缅计划,宋希濂和胡宗南真的能够建立境外根据地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解放军不答应。

从一开始,共产党中央军委的意见就很明确——不要让西南国军逃到境外!

渡江战役时,第二野战军在马当到贵池100多公里的江面上进行渡江作战,负责切断白崇禧和汤恩伯两大集团联系。渡江战役后,二野和三野并肩作战,一路打下了江西等地。东南基本平定后,第二野战军就接到了进军大西南的命令。

中央的意见是,二野第四兵团陈赓部,配合四野攻占广州后,马上迂回到广西围歼白崇禧部,进而挥师西进占领昆明,堵住国军南逃之路;第二野战军主力则伪装成四野一部,秘密部署在贵州川东川南一带,一旦时机成熟,对西南国军进行中间突破分割包围;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和第七军则是在秦岭地区拉住胡宗南,等待川南云南行动成功,再发动攻击。

解放军大迂回战略,根本没有给国军留下一点点难逃缅甸的出路。更何况,1949年12月9日,卢汉忽然发动云南起义,12月10日贵州起义,在国军大势已去的请况下,大多数国军将领,都选择顺天应人,加入新中国的大家庭。

如果宋希濂和胡宗南真的要率领30万大军南下,能否越过陈赓兵团的防线,能否越过卢汉的阻挠,能否在贫瘠的云南山区,获得足够的粮食被服弹要等补给。

即便是有一小部分真的到了缅甸境内,缅甸政府请急之下,一定会请求解放军入境作战。这支逃到缅甸的军队,恐怕第一时间想的不是为长官寻求更大荣誉更高官位,而是越过国境逃回祖国吧?

没错,国军官兵,其实才是最不愿意逃到缅甸的人。

从胡宗南部队的驻地汉中到保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要走1700多公里,一路上的行军条件,和红军的长征差不多。再加上胡宗南部队陕西人居多,让他们千里奔袭逃亡缅甸,这比杀了他们都痛苦。即便是四川兵,也不愿意一路跟着长官跑,而是挖空心思想要逃跑回家去。

所以,滇缅计划,从一开始也只能是幻想而已。

历史知事认为,宋希濂后来回忆说自己30万大军南下缅甸后果不堪设想,主要在于这30万人经历死亡行军,一路上会发生数不清的人间惨剧。

与其死在逃跑的路上,还不如就地起义投诚了。

当然,有人说国军1000残兵在缅甸北部都能割据十多年,李国辉李弥两个将军长期在缅北坚持战斗,如果军队多了十倍,会不会建立一个华人王国?

我认为这种考虑还是想太多了。

如果国军一开始进入缅甸的部队就比较多,缅甸政府就不会轻视他们,而是直接请解放军来打。李国辉1000多国军残兵,缅甸政府正是瞧不起他们,才自己围剿、请印度兵围剿。如果一上来就有1万多,缅甸军队还会掉以轻心吗?

最关键的是,一开始就引起缅甸政府不满,到联合国告状去,蒋介石为了寻求英美洋大人的原谅,恐怕会马上命令部队就地解散。

认为滇缅计划可行的,恐怕还是高估了国军的行军能力,低估了解放军大迂回大歼灭的战略执行力。

  • 上一篇:范仲淹家族兴盛了800年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