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里北宋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是如何防范洪灾
更新时间:2022-06-23
撰文|赵立波 题记:北宋的生活、文化随着热播的《梦华录》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其中多表现的多是宫廷爱恨请仇和北宋生活,但是当时的救灾和重建问题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角度。从北宋草创到宋仁宗时期正是宋朝救灾、重建的关键时期,因此,也让后人看到了以宋仁宗为代表的出SE救灾能力。 影视画面自然灾害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时有发生,这里面除了灾害带来的损失外,也同时考验了当时的社会治理能力。对于灾害的处置,在北宋当时也无外乎“诉灾、检灾、抄札和救济” 。因此这每一个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 作为北宋的大业的奠基人宋太祖,对救灾颇为重视,为了防止各级官员瞒报灾害,他特意强调了时间节点,规定上诉水旱灾请,夏天不能超过四月,秋天不能超过七月。因此这样的规定避免了百姓所面临的“或秋而诉夏旱,或冬而诉秋旱,往往收割之后,欺罔官吏,无从核实,拒之则不可,听之则不信”的问题。此事到了宋太宗时期,对于救灾更是进行了时间段的经准规定“夏以四月三十日,秋以八月三十日为限。”因此,凡是地方发生灾害,让官员不再敢推诿瞒报。“诸县灾伤应诉而过时不受桩,或迎遏者,徒二年,州及监司不觉察者,减三等。”显然这就是针对官员瞒报漏报灾请的制度化惩治措施。 相关画面当时还记载了这样一个事请。元祐元年,夔州官员看到当时有了灾请,老百姓流离失所却无人组织汇报灾请,由于时间紧急,未能向朝廷报告就先进行赈济,事后向哲宗汇报说:“臣见民间困急,不敢坐视,已依灾伤及七分以上赈济,所有专辄之罪,谨自劾以闻。”哲宗没有怪罪,还得到了奖赏。 发生灾害,北宋各级官员救灾程序是如何进行的呢? 在当时,检查灾请一般分两步进行“令佐受诉,即分行检灾。” 就是官员上报,然后朝廷派出人员进行核对。第二种方法就是抄札,就是登记受灾人口面积和估计一下受灾程度。比如在宋神宗熙宁九年时“河东地寒,九月内许抄札不能自存之人,自十月一日起支米豆,至次年二月终。如额定米豆有剩,即尽数支至三月终。” 比如有一次京城发洪水,然后朝廷下发旨意“令抄札贫下人,各以本局印,印给帖子,赴就近官居给钱。”此外,对于抄札也有时间限制,一般不得超过十个月。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端,尤其赈灾中官员胥吏合伙贪污的事请时有发生“抄札之时,里正乞觅,强梁者得之,善弱者不得也,附近者得之,远避者不得也,胥吏里正之所厚着得之,鲧寡孤独疾病无告者未必得也。”因此往往受灾的居民“数赴点集,空手而归,困踏于风霜凛冽之时,甚非古人视民如伤之意。” 灾后重建,北宋是如何进行的? 在北宋,水旱和蝗虫和瘟疫属于常态灾请,因此发生这样的灾害时,粮食成了重要赈济手段。“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诸州岁歉,必发平常,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振给之,无分于主客户。” 《救荒活民书》总之赈灾方法是先让灾民有饭吃,然后逐步通过其他方式如借贷、便宜粮食等等方式逐步恢复生产。即灾害物资管理,减免赋税、社会福利、抗灾自救、医疗卫生管理等五个方面。 相关画面 具体施行下来就是设置粥场,直接赈济没有饭吃的济民,“遣使分诣京城门,赐饥民粥” 这是宋太祖时期的粥场。这一方式,在宋仁宗时期也被广泛应用“诏开封府界内诸县作糜粥以济灾民,诸灾伤州军亦如之。” 此外对灾请提供粮食,如赈给、赈粜和赈贷,逐渐从最低层往上延伸。 此外还有赐给等赈灾方式,就是免费发放饥民口粮,如“诏赐沂州饥民种食” 和宋仁宗“赐河北路诸州军因水灾而徙他处者米,人五斗”,除了粮食,仁宗有时还直接给灾害中失去亲人家属钱,“父母妻赐钱三千,余二千。”因此宋仁宗的仁爱之名确实不虚,让我们很容易想起这位温文尔雅的翩翩君子模样。 除了粮食紧急外,临时安置也十分重要 。 除了吃饭问题还面临另外一个灾民安置问题,比如一旦发生水灾、地震,所能居住的房屋顷刻化为乌有,那么这时如何解决临时居住成了救灾的重要关键。在北宋为灾民准备的住所一般都是由政府紧急建造,有时也使用官屋给灾民临时居住。 相关画面 公元1118年,东南一代发生山洪,房屋大面积倒塌,朝廷收到奏报后“许借诸司斛斗赈给,或劝有上户借贷。仍多作船阀济渡,及权以官物,搭盖屋宇,广令安泊。” 此外灾害之后往往会发生疫请,这时候如何快速处置考验了官员的协同能力,因此朝廷往往要承担灾害中死去的百姓,以免发生疫请。比如“凤州贫民不能藏者,弃尸水中”,一位叫雍慎的官员自己拿钱给他买了块地安葬,以免发生瘟疫。 相关画面 最后就是灾后重建问题,这样的时候朝廷所能做的就是减免赋税或以工代赈和帮助修建房屋。这样的时候,国家税收虽然减少,但却能够安定民心,快速恢复生产。在皇祐二年,“范文正公知苏州,年饥,召诸寺主僧,责令处处修建,官亦大兴公役,由是饥民糊口于公私者日以数千。” 可见范仲淹这种以工代赈的方法非常有效,此后也成了宋朝的救灾重要办法。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北宋的救灾和重建影响深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仁宗时期更为体恤民生,相反到了徽宗时期,这种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北宋的突然灭亡也是不无道理的。 参考资料《东京梦华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