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地理位置有多重要,为何不划给湖北省?
更新时间:2022-06-22
河南信阳,这个地方大家应该不陌生,这个位于南北地理分界线附近的城市,一直让人很M糊这里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信阳被誉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或许能很好地体现这种不南不北的尴尬。信阳虽属河南,但信阳人在语言、饮食、风俗等方面和湖北比较相似,信阳人更是被称为不会说河南话的河南人。为什么信阳不划给湖北省呢? 信阳,古称义阳、申城(上海也称申城),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南靠大别山,西接桐柏山,淮河从北部穿境而过。信阳位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处,按顺时针方向来看,分别和安徽省阜阳市、六安市,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随州市,河南省南阳市、驻马店市相邻。信阳是河南省面积第二大市,仅次于南阳,面积为18925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三个上海市的面积。信阳也是人口大市,常住人口约646.39万(2019年)。 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由于它的存在,才有了南北之分,才有了所谓的南方人和北方人,才有了南北不同的风俗、饮食习惯。北人喜面,南人爱米,这是饮食习惯上的最大区别。按照这条分界线划分,一般人都很容易知道自己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但是信阳人不同,他们刚好在“骑”在分界线上。淮河从信阳境内穿过,将信阳分为南北两部分,从地理意义上来说,信阳人既是南方人也是北方人。 信阳处在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汇处,有独特的豫风楚韵。因此,信阳就有了“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誉。换句话说,你把信阳当成北方城市没问题,说它是南方的也行。但是,从气候、语言、饮食习惯等方面来看,信阳其实更偏向于南方。信阳四季分明,是非常典型的南方气候,而且山水相依、河网密布,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酷似江南。信阳人饮食习惯也与河南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更偏向于南方,是以大米为主。 在语言方面,信阳人不会说河南话,甚至有部分信阳人听不懂河南话,河南其他地区的人也大都听不懂信阳话,信阳人因此被称为“不会讲河南话的河南人”。信阳方言请况比较复杂,北部息县,淮滨等地方言接近中原官话,南部接近江淮官话如黄孝片、江西话、客家话等。清初,大量江西南昌、九江等地移民迁移至信阳地区,对当地的方言造成很大冲击,由于距离湖北、安徽较近,交流多,形成独特而又复杂的方言。 按说信阳在人文方面和南方更接近,应该划给湖北,但实际上却未能如此,这和信阳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守江必守淮,信阳扼守淮河上游水陆要冲,自古就是一座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古人言:信阳“向东可守寿州、合肥,为天下形势之地。”北方势力如果从信阳突破淮河上游防线,就可以顺流而下,寿阳(寿县)无险可守,直接威胁到合肥,甚至古代南方的核心南京。 另外,在信阳南部桐柏山和大别山的交界处有著名的义阳三关:平靖关、武胜关和九里关,春秋时期称为大隧关、直辕关、冥阨关,历来是闻名天下的险塞要道。义阳三关是从信阳南下直通湖北的最快捷通道,可直接威胁到湖北境内的两座军事重镇武汉和襄阳,这两个地方的重要新就不用多说了,是长江防线的关键,绝对不容有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柏举之战,吴国从义阳三关直擦楚国腹地,很快攻破楚国都城郢都。信阳作为楚国北面门户,襄阳的东面门户,失之则楚国危矣。 南北朝时期,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昏庸无道,雍州刺史萧衍从襄阳起兵,直趋南京。北魏已经拿下寿阳,早就对信阳垂涎衣滴。刚好趁南朝齐内乱,出兵攻下了信阳。丢掉如此重要的一线重镇,让南朝如鲠在喉,直到二十多年后,萧衍趁北魏陷入内乱时,又出兵夺回了信阳。南宋也是深知信阳的重要新,死死守住信阳不放。 元朝时,由于疆域辽阔,为了统治的稳定长久,在行政区划的划分上更多地运用了“犬牙交错”的理念,如巴蜀门户汉中被划入陕西等。信阳在宋朝时本属荆湖北路,元朝便将其划入河南江北行省,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目的就是将湖北的命门放在邻省,就像湖北襄阳掌控河南的命门一样,让湖北、河南之间可以相互钳制。这大概就是信阳尽管更像南方,却被划给河南而不是湖北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