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一颗荔枝55.5万!但是和古代比起来,还是太便宜了

广东传奇名荔——增城挂绿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荔枝的喜爱。作为今天极为常见的水果,荔枝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能够健脾生津,理气止痛,可改善失眠健忘,能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生活中荔枝一般在几元到百元不等,其中广东荔枝名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增城挂绿”荔枝,在2002年的拍卖会上,最贵的一颗以55.5万元的天价成交,震惊中外。

挂绿品种作为曾经的贡品,“果实大如机印,核小如豌豆;肉厚爽脆,浓甜多汁,入口清香,风味独好”(《岭南荔枝谱》记载),因为品质极高而产量极少,价格早已超TUO凡俗,非常人所能享受。

但是和古代君王们吃的荔枝比起来,这个价格真的不算“贵”。古代君王们大多身处中原,很多又“嗜荔如嗜SE”,为了吃到一口新鲜的岭南荔枝,往往劳民伤财,耗费极大,今日看来简直荒唐,实为封建时期天子腐败、达官贵人鱼肉百姓的缩影。

汉武帝设扶荔宫,不结果就杀人

夏阳扶荔宫砖文

自汉代起,荔枝就深受人们的喜爱。那时荔枝主要产自南越国(包含今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公元前112年,汉朝灭南越,汉武帝第一次吃到上贡的荔枝,加上当时《列仙传》中“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这种说法,汉武帝非常喜欢这种外域珍品 。

于是下令在长安的上林苑大兴土木,筑扶荔宫,然后命人花费大力气从南岳移植荔枝树,“无果乃降罪”。

荔枝是畏寒喜暖的植物,到了较冷的长安注定水土不服。即便汉武帝找来园林专家、选拔园吏悉心栽培,荔枝树要么无法存活,要么结不了果。汉武帝为人残忍冷酷,此事让他龙颜大怒,几十个守林的官吏因此全部人头落地,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这件事以后,汉武帝不再尝试移植,改为让岭南附近的县地上贡荔枝。到了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汉和帝,这种请况不断加剧,劳民伤财极大,成了一幅很荒唐的景象。

据《后汉书·和帝纪》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为了把荔枝、龙眼等岭南特产尽快地送到洛阳,每十里设置一个驿站,五里设置一个观察点,兴师动众,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路上累死的、避之不及而被踩踏致死的人很多,百姓苦不堪言。

汉武帝在这方面,算是给后来人开了个不好的头,荔枝一步登天成为历代皇帝贡品的同时,也成了压在百姓和基层官吏肩上的沉重负担。

唐玄宗修路开道,千里飞骑送荔枝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5年考察荔枝道

我国地大物博,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岭南盛产荔枝以外,巴蜀(今四川盆地及周边)也出产荔枝,主要产自合江县。受亚热带气候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巴蜀荔枝比较晚熟,口感较其他地方的荔枝更加清甜细腻,肉厚汁多,以带绿、铊提、妃子笑等品种为代表。

现今多认为唐玄宗时期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巴蜀往长安运送上贡的,并不是岭南。因为巴蜀到长安更近,且杨贵妃童年在蜀州度过,更吃得惯巴蜀荔枝。

为此,唐玄宗开凿修复了著名的专门运送荔枝的官道,“荔枝道”。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记载,荔枝道基本被认为是从涪陵至长安、全程1000多公里的官道。

201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门组织了“2015荔枝道考古探险”活动,邀请顶级专家对荔枝道作了考察,新发现唐宋等时期的文物点10处,为荔枝道道路走向及年代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加证明了这一史实。

1000多公里的官道,这是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今天上海到北京的距离!而且其通行难度绝对不是今天的高速公路能比的。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荔枝道取陆路通州、万源,翻越巴山至洋州,再循子午道至京师长安,大家熟悉地理的可能会知道,这里面不是险峻崎岖的山路,就是水流湍急的峡谷,子午道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名师大将作战时走子午道,都兢兢战战如履薄冰,可见其拳局万仞、崩危九冥之险。

对此,李白的《蜀道难》形容最为贴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衣度愁攀援”。

就是这样遥远艰险的道路,飞骑一日六七百里,只需要三天就能把刚采摘的荔枝送到给杨贵妃榻前,加上使用冰鉴等保鲜技术,荔枝SE香味俱未变。

但是,开驿道花费多少人力物力,给杨玉环送荔枝又累死多少驿卒、马匹,多少人被豺狼虎豹伤了新命,今时今日已经难以测算,如果算得出来,那一定是远超一颗55.5万的天文数字。

时至今日,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两句诗,仍然广为流传。杜牧通过描述驿卒给杨贵妃送荔枝的场景,表达对皇帝为了一己之衣大肆开支,荒Y无度的愤懑不满。

乾隆整树运输,按颗分配

清朝乾隆时期的漆雕荔枝盒

清朝的由盛转衰,基本可以认为是从乾隆中后时期开始的。乾隆本人生活奢侈靡费,好大喜功,游山玩水六下江南,同时官吏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国库日渐空虚。

乾隆本人很喜欢吃荔枝,曾作诗《梦》描述对荔枝的魂牵梦萦:

来何忽忽去憧憧,空际云行尚有踪。

应为尝新荔枝到,又教梦里一相逢。

那时候的荔枝主要由福建官员走水路进贡,因为路途远时间长,当时沿用并改进了宋朝进贡荔枝的方法——整树整株盆栽运输。

荔枝成熟前两个月左右,官署挑选几百棵上好的荔枝树移植到大木桶中,进贡时优中选优,根据挂果数目、健壮程度,选几十棵装船走水路前往京城。一路上还不断用清水浇灌让荔枝不断生长。

即便如此,一路颠簸到了京城一棵树也剩不下几个荔枝,加上气候变化有些果子不好,最终进贡的上百桶荔枝树,一共不过几十颗上好荔枝。

这就出现了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桥段:乾隆将几十颗荔枝逐棵分配给皇亲国戚和权臣宠将,大家视若珍宝不敢随意食用。

荔城街挂绿母树所在地——挂绿广场

皇帝如此,底下官员必定上行下效。作为荔枝名震中外的绝品——挂绿,产量少价值高,深受广东当地官吏青睐,不断向百姓索取挂绿荔枝用于进贡或食用,百姓深受其害。

到了嘉庆年间,百姓实在不堪重负,将挂绿树全部砍掉,仅仅在西园寺(今挂绿广场)幸存一棵。崔弼《珍帚编》诗:“广州荔枝,以挂绿为上。增城大墩、沙贝诸村,所在多有。花时,长吏使标志之。岁畏其扰,斧之无遗类矣。”

这仅存的一棵挂绿母树在后来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过战火洗礼、几近枯萎,所幸国家保护,繁衍至今,培植出了几代子株。开头提到的55.5万的天价荔枝,就是这棵挂绿母树所结。

荔枝,封建时代腐败的一瞥

到这,我想你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开头我说,55.5万一棵的天价,相较于皇帝君王吃的荔枝也不算贵了。古时为了这一颗荔枝,不知道耗费多少国力,上上下下的官员又在其中贪墨了多少真金白银。这还只是封建时代腐败的一瞥,以公权谋私利,以百姓之辛劳换一人之私衣,终陷历史的囹圄不姑息。

每每吃荔枝时,我都不禁想,如此小小的果子,背后却是封建时代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不知古时皇帝君王吃的荔枝,和我们今天吃的,滋味又有何不同?

  • 上一篇:俄罗斯周三纪念二战德国入侵苏联 莫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