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番外篇(16)鲁义姑:危急时刻舍弃亲儿救侄儿
更新时间:2022-07-24
多年前,笔者去山东茌平,途经某乡村时,只见不远处田野里人头攒动。一打听,原来是乡民自发祭祀鲁义姑。 鲁义姑,春秋鲁国一平民百姓(鲁野之妇人也)。话说某一年,齐国大举进犯鲁国,狼烟起处,人们携家带口纷纷逃亡。 齐军正急速前行,忽见一妇人抱着一小男孩,拉着一小男孩拼命逃跑。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妇人放下怀中的孩子,抱起地上的孩子向山中跑去。被扔下的孩子哇哇大哭喊着妈妈跟在身后,但妇人没有回头。 齐国将军追上小男孩问:“那个女的是你母亲?”小男孩哭着回答:“是”。“她抱的是谁?”小男孩说:“不知道”。 齐将下令追击,士兵拉开弓箭大喊:“前面的妇人停下来,不然,立刻色杀。” 鲁义姑无奈停下了脚步。齐将问:“你抱的是谁,扔下的是谁?”鲁义姑回答说:“我抱的是大伯哥家的儿子,扔下的是自己的儿子。我看见你们追过来,我一个妇人,力气小,无法同时保护两个孩子,只好狠心扔下自己的亲骨肉。” 齐将说:“儿子之于母亲,是最亲爱的人,一旦丢弃,痛甚于心。可现在你却扔下自己的孩子,抱着侄子逃走。” 鲁义姑说:“我自己的儿子,是私爱。哥哥家的孩子,是公义。如果我背公义而向私爱,丢下侄子而保存儿子。即使侥幸生还,我们国君也不会容纳我,我的丈夫不会再收养我,庶民国人也不会赞成我。如果一来,我将胁肩(耸起双肩)而无所容,累足(并着双脚)无所履(恐惧之义)。所以我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 齐将感动了,命令众军停止进攻,派人向齐君请示说:“鲁国无法攻打。我在鲁国边境,遇到一个山泽妇人,她都知道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何况是鲁国的朝臣士大夫呢?所以请求退兵。”齐君答应了。 此时的鲁国国君正为大兵压境而惊恐,听说鲁义姑的义举后,特赐鲁义姑束帛百端,赐号义姑姊,所以后世史书中称之为鲁义姑姊。 再后来,至圣先师孔子登泰山过义姑祠,感叹说:“公正诚信,果于行义,义其大哉。虽在匹妇,国犹赖之,况以礼仪治国乎。惜姓名不传,不能无憾于后也。” 正如孔子的遗憾,鲁义姑姊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齐鲁大地记下了她的美好德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 当然,在过去的2000多年中,历朝历代中也有人对鲁义姑的行为不以为然,说自己如果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很难像鲁义姑一样“狠心”。 这个话题实际上与母亲和媳妇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一样是两难选择。但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人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很难像平时那样冷静自律,很多选择可能仅仅是电光石火之间,很难以常理解释。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现代法律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比较明确的答案,那就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有救助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