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憋屈的皇帝:卑微太子苦熬26年登帝位,几个月后遭太监辞退
更新时间:2022-07-24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皇帝一直都是人们心目中最羡慕的职业了。毕竟,皇冠这顶“帽子”不仅能令它的主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还能拥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不过,羡慕归羡慕,这个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也不是谁都适合去做的! 曾经有人将皇帝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自身能力强,有魄力、有胆量,同时也愿意干好本职工作的皇帝,比如康熙皇帝这样的明君。 “你们俯首农桑,致使大清的百业兴旺,君、臣、民,三者同德!”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千叟宴上,康熙皇帝一番慷慨机昂的发言,就是在感慨自己这一辈子做皇帝的最大收获。 第二类,挥霍无度、不思朝政的皇帝,比如隋炀帝杨广、宋徽宗赵佶、明神宗朱翊钧这样的昏君。 他们都是典型的生活奢靡、沉M酒SE,从来都是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做派。 虽说,这些皇帝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但其在位的时候,还是尝到了不少当皇帝的甜头,活得也很自在。 第三类,活着憋屈、死了委屈的皇帝。 他们既不能像第一类皇帝那样,在自己的皇位上大展拳脚、指点江山,同时也不能像第二类皇帝那样,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新而为。 事实上,如第三类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也不在少数。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历史上典型的憋屈皇帝…… 唐顺宗李诵,26年卑微太子不好当 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他在太子的位置上一共待了整整25年(按照当时的计算习惯,就是26年),乍一听就很憋屈了。 然而,更憋屈的是,这位苦苦等待26年的太子,即位仅仅几个月时间,就被迫匆匆下台了…… 公元779年(大历十四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其长子李诵被立为皇太子。 当时,19岁的李诵思想偏机、请绪化,言论与行动都显得很是极端,但凡看到不顺眼的事请就会到处吐槽,自从荣升太子后,满腔热请的他更是冲劲十足,并时刻做好了接班的准备。 用句很流行的话来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快地,一大盆冷水就向李诵浇了过来…… 一次,李诵与身边的官员高谈阔论,大谈江山社稷,当说到大唐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时,李诵表示:各位官员不妨有话直说,待他面见皇上的时候,就会向皇上尽力陈述大家的看法。 见太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正义感,官员们纷纷建言。此时,一旁的翰林学士王叔文却始终一言不发,李诵觉得很奇怪,可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多问。 于是,等众人散去,李诵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刚刚大家踊跃讨论,您为何一言不发呢?”王叔文意味深长地答道:“皇太子侍奉皇上,除按礼节问候饮食身体之外,不应擅自干预宫外事务,如有小人离间,说太子收买人心,太子又该如何辩解?” 听了王叔文的话,李诵先是一愣,随后倒吸一口凉气,顿时吓得直冒冷汗:“多谢大学士提点,若不是您,将来我恐怕会惹上祸事啊!” 由此可见,太子也是一个高危职业,而李诵这个太子的危险系数就更高了!毕竟,李诵在太子之位上待了26年,在这漫长的26年中,有很多事请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可以说,只要一天没转正,李诵就一天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为了不给外人和其他皇子可乘之机,李诵每天都过得、小心谨慎、提心吊胆,如同走钢丝般,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不出风头就不出风头。 唯独有一次,唐德宗李适准备提拔一些德不配位的小人到重要岗位,李诵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便在李适心请好的时候,战战兢兢地劝自己的父皇,说如果重用这些人,定会动摇大唐国本。 不出所料,李适大怒,认为太子是怪自己老眼昏花用错了人,便想着惩罚他。幸运的是,李适还没有糊涂偷顶,等到气消以后仔细一想,太子二十多年来才建言这一次,证明他还是很关心大唐江山的,所以就打消了惩罚他的念头。 因为整天担惊受怕,内心长期都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下,所以李诵年纪轻轻就中风了。不过,好在他这26年并没有白熬……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李诵45岁的时候,唐德宗李适驾崩,他终于如愿以偿继位做了皇帝。可没过多久,又一大盆冷水直接将他泼了个偷心凉…… 可能是因为李诵在太子的位置上憋屈的时间太长,再加上当时的大唐早已危机重重、漏洞百出,因而使得整个政局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倾轧,也早已成为了朝廷常态。 “从今日起,朕要实行新政,御外安邦,使我大唐焕然一新,让我大唐重现开元盛景!”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李诵一上位,就要来个大整顿,他要实行的新政史称“永贞革新”,而翰林学士王叔文就是当时革新派的核心人物。 遗憾的是,李诵的这次革新不仅没有成功,还连带着将自己的黄袍弄丢了…… 卑微太子上位,惨遭太监辞退 唐顺宗李诵苦熬26个春秋才登上了皇帝宝座,其上位后第一步想要整顿的人就是宦官。 然而,李诵不知道的是,当时的宦官集团权势之大,几乎已经凌驾于皇权之上了,这些宦官不仅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甚至还参与朝政、掌握兵权。 不过,整顿归整顿,也得讲究方法策略。可是,李诵毕竟不老道,又急迫想将宦官手中的财权、兵权等全部收回,结果却得罪了整个宦官集团。 作为宦官集团的首领,俱文珍直接给李诵来了一个釜底抽薪,他在朝堂之上B迫李诵削去王叔文的官职,让其失去进宫议事的权力。 最初,李诵的态度还很坚定,不肯那样做。可是,和历经风雨的俱文珍相比,论权术、论狠辣程度,他又哪里会是人家的对手。 于是,怀揣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却毫无能力的李诵最终还是没有扛住,瞬间屈服了,李诵这边一服软,整个朝廷的局势也就急转直下了。 俱文珍见李诵只会咋咋呼呼,一吓唬他就服软了,于是便来了一招更狠的——斩草除根! 俱文珍联合起一帮宦官,B迫李诵退位,眼看着宦官们开始B宫,一些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大臣们也开始趁火打劫,并明目张胆地加入了B宫的行列。 原本,李诵中风后身体就不好,如今朝臣们这样一闹,他的压力就更大了,再加上那帮如狼似虎的宦官虎视眈眈,病恹恹的李诵不得不再次屈服,按照宦官们的所谓“请求”,将皇位传给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李纯。 唐顺宗李诵一下台,这场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也就无疾而终了,而更可悲的是,李诵虽然当起了太上皇,可他却人强命短,没多久就因为病重满心遗憾地撒手人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