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儿童 |

行拳中你遇到过冒高与踏低吗?

冒高,踏低,都是自身不平衡的表现,初学者尤其要有意识的避免,才能加强对自身的控制。说到底,还是要松偷。杨式太极拳在行拳走架中,要求行拳过程中身体基本上在同一高度匀速运行,而不能忽高忽低,忽快忽慢。而我们在拳架练习时,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行拳过程中高低不稳,快慢不匀。收腿即“冒高”,出步即“踏低”。既使是在定步的虚实转换中,也经常会出现“冒高”的现象。

行拳换步过程中的冒高踏低

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初学者的身上。因为学拳时间不长,腿部肌肉还没有锻炼得较有力量,所以腿部支撑力不足。这时如果步子出的过于大就会出现高低起伏的现象。在学拳初期,要注意培养平稳行拳的良好习惯。收步、出步时,承重腿依然要保持原有的高度不变,并且要保持身体的行拳状态,虚灵顶劲、尾闾中正、不偏不倚,要做到松腰、沉胯、收胯,同时还要注意“四平”——头平、肩平、腰平、胯平。要做到平稳行拳,一是需要腿部有足够的力量能支持身体运行;二是需要身体放松,尤其是腰、胯的放松,肢体能灵活自如的运转,灵活自如的收放。

这样就会避免在行拳的换步过程出现“冒高”现象。锻练腿部力量以及身体放松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站无极桩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每天进行二十到三十分钟站无极桩的训练,不仅可以加强腿部力量的锻练,更重要的是通过站无极桩可以得到身体各部位放松的训练,不仅事半功倍,而且不受地方大小、时间早晚、年龄老少等条件的限制和约束。

行拳换步过程中的冒高踏低

这种现象不仅初学者有之,就是练拳多年的拳友中也不乏其人。其外形状态表现为由弓步向前转接虚步后坐时,身体由低到高再到低;再由虚步后坐继而弓步向前时,又由低到高再到低。以揽雀尾为例,由“前挤”转接“收掌”、“前按”的过程中,腿上动作是由弓步到虚步再到弓步。当弓步“前挤”转接虚步后坐“收掌”时,应由上到下、由内到外松指、松腕、松肘、松肩、松腰、松胯、松膝、松踝直至松到脚趾,足下脚掌平贴地面,涌泉与地相接。

无一处关节相抵,无一处肌肉收紧,均匀地放松全身每一处。只有做到了放松、不顶才不会有“冒高”现象发生。之所以出现“冒高”是因为有“紧”字在作怪。肌肉紧,骨关节则松不开,骨关节不松,动作则僵硬不协调,身体则不中正、不平稳。在弓步“前挤”转接虚步后坐“收掌”的过程中,若左踝关节紧,后坐时,左膝则会出现内扣、跪膝的现象;而左膝关节紧,则向上顶住左胯关节,使身体被向上顶起,发生“冒高”。

若右踝关节紧则,向后蹬时则会右脚掌向外侧翻;而右膝关节紧,后蹬时就会膝盖内扣,大腿肌肉内翻因此而夹裆,右胯无法放松、下沉、内收。与左胯相顶,使两胯关节无法放松不松,则腰椎被顶紧,使其无法放松拔长,无法自如转动,身体则被直接顶起,发生更大的“冒高”。同时由于踝、膝、胯不放松,还会出现扭胯、身体向后或向一侧歪斜的现象。

同理,在虚步后坐“收掌”继而弓步向前“按掌”的过程中,若左踝关节紧,膝就也会出现内扣、跪膝的现象,使足下之力无法畅通上传。久而久之则会膝部疼痛,甚至伤膝;而左膝关节紧,则向上顶住左胯关节,从而发生“冒高”。若右腿的踝、膝、胯以及肌肉不放松则左腿的劲力无法与右腿相接、相通、相互传递致使气血不畅,感觉左腿胀痛。同时使两胯相顶,无法收胯,更无法通畅地将劲力共同向上传递,就会出现先由左腿向前蹬起,再由右腿向前下弓步,两个各自不相干的动作。这时发生“冒高”是必然的,同时还会出现塌腰、扭胯、游胯、顶膝等现象。

如何避免在行拳中冒高?

在众位老师的经心指导下,经过多年练拳中的细细揣摩,我深深体会到“松”是太极拳第一要领的真谛。放松身体就是要松开周身肌肉、肌腱和骨关节,通称松“八段九节”。吴图南先生说:太极拳之秘在“松八段九节”。九节指下三节胯、膝、踝,中三节腰椎、胸椎、颈椎,上三节肩、肘、腕。八段泛指九大关节之间的肌肉、肌腱。

练习太极拳架时把八段九节真正松开,这是学习太极拳的关键。松,最先全身不能有力。同时太极拳既要身体放松也要思想放松。放松思想是意动,放松身体是内动。要用意念导引放松周身内外各部分,包括四肢、躯干、皮肤、肌肉、筋膜、关节、腹腔内脏器官、唇齿、眼神、面部表请等等。

仍以揽雀尾为例,由“前挤”转接“收掌”、“前按”的过程中,右足全脚掌均匀落地,不可左右侧翻,涌泉与地相接,劲由此上传,过膝入胯,整个腿上不论肌肉还是关节都要均匀地放松,右腿向后送(蹬)一点左腿向后收(屈)一点,送到多少就收多少。均匀地放松身体,使劲力均衡传递,则无阻碍而成为一体,由此而避免了“冒高”的发生。同时,左腿在屈膝后坐开始前就要先松踝(踝是最不容易放松的地方),踝一旦绷紧,则趾不松,根不入地,左腿整个就很难放松。

整个身体需由指到腕、肘、肩,由颈到胸、腰、胯、膝、踝、趾一一放松。虚灵顶劲,保持头平,微微内收喉头;两肩平行并放松,不可一高一低;两胯平行放松,平行收胯,不可一松一紧,一前一后。松胸合肋,含胸拔背。松腰使尾闾自然前送如托盘一样。脐向后贴,胸腹齐退。身体的重心垂直线落向两脚连线后四分之一处。

完成虚步的同时,“收掌”也亦完成,掌根已沉落。转而左足向前蹬,向前蹬一点右腿前弓一点,送多少则收多少,不可主动自行弓腿。整个腿部需均匀放松,不可一处不松,松肌肉、松骨节。松趾、松踝、松膝、松胯,保持两胯平行松、沉、收的状态,同时鼓命门。与虚步后坐同样,要求虚灵顶劲,身体中正,上下内外皆放松,使两腿劲力衔接,涌泉接地,合力上传至腰,松腰、松颈,松肩、松肘,使肩接肘,腰接手,完整一体,胸腹齐进。如此则可避免弓步时出现“冒高”现象。诸如搬拦捶承接如封似闭等动作亦与之同理

总之,“松”是习练太极拳的真谛,不松就不是太极拳。无论谁离开了“松”,则与太极拳失去了缘分。衣学好太极拳,避免“冒高”及其他拳病,必须 “松”字当头。“放松”、“松偷”、“松净”将伴随每一位太极拳爱好者习练的全部历程。最后借用一句广告语:没有最“松”,唯有更“松”。

  • 上一篇:鲤鱼终极绝杀技巧,了解鲤鱼的4个经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