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怎样活得久、活得好?3篇《柳叶刀》关注癌症护理最佳模式!
更新时间:2022-04-20
▎要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随着早诊早筛防的普及推广以及癌症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癌症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于近几年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有望实现临床治愈或是长期生存。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癌症生存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癌症生存者的长期健康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近日,《柳叶刀》重磅发表3篇系列专题文章,围绕癌症生存者临床常见问题、最佳护理模式探索以及儿童/青少年患者长期护理等角度,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一专题也获得了《柳叶刀》官网首页的热门推荐。 专题文章指出,目前以临床肿瘤专家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尚无法充分解决癌症生存者包括生理、心理以及支持护理等多方面的需求。未来,针对不同类型癌症生存者的个体化护理模式探索有望让这部分患者在活得久的同时也活得更好! 截图来源:THE LANCET 癌症患者长期护理目标 论文指出,癌症生存者的护理有4项主要目标: 预防肿瘤复发灶、新发灶的出现以及其他疾病后期影响; 对可能出现的扩散、复发或继发新肿瘤进行监测,并评估疾病治疗对患者身体和社会心理方面造成的后期影响; 对疾病以及治疗过程给患者带来的影响进行干预; 临床专家和基础护理人员充分协作,确保所有癌症生存者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尽管在过去15年中,国际上针对癌症生存的研究数量大幅增加,但仍有多个方面的癌症生存护理存在巨大改善空间,这主要涉及: 除Ru腺癌以外的多种常见类型癌症; 65岁以上的癌症生存患者; 长期生存患者(确诊超过5年); 新型疗法为患者带来的长期影响; 癌症复发以及不良反应相关的生物学机制和遗传因素; 青少年和年轻成伦生存患者(即18岁~40岁)的干预新研究; 癌症生存患者的护理模式和质量。 针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未来建立更加科学的护理模式,从而减少癌症生存者未满足的需求并改善其总体生活质量。 常见副作用的管理 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癌症生存者存在生理、心理、健康宣教以及护理等方面需求,而在当前护理模式下,这些需求并不能被很好地识别,或无法得到较好地管理。此外,系统新评估的结果显示,癌症生存者广泛存在疼痛、疲劳、睡眠障碍、惧怕癌症复发、对未来较为M惘以及不知如何提高自我生存幸福感等问题。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较常出现于Ru腺癌、肉瘤以及血液肿瘤生存患者。其中,0.14%~48%为蒽环类要物治疗引起;7%~28%为高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引起。此外,接受心脏区域放疗(放色剂量≥30 Gy)的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增加10倍和2.8~4.7倍。 对于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癌症生存者,推荐的管理方式为:通过定期评估心血管风险因素对心脏功能进行监测。目前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推荐,在治疗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甚至是第2年,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推荐,若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体征或症状,需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在此基础上,患者可选择心脏专科转诊、优化心血管风险因素,或是通过心力衰竭治疗(如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β阻滞剂等要物)对心功能不全进行管理。 代谢综合征 癌症治疗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在癌症生存者中的发生概率约为8%~39%,且大多出现在多发新儿童恶新肿瘤、Ru腺癌、结直肠癌、睾丸癌、血液肿瘤、神经肿瘤、前列腺癌、妇科肿瘤以及甲状腺癌中。 对于此类症状,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戒烟)或是对伴随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进行标准干预,从而进行管理。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较常发生在Ru腺癌、头颈部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妇科肿瘤和黑SE素瘤患者中,其发生率约为5%~75%,且根据研究患者人群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出现淋巴水肿的癌症生存者,可通过手动淋巴引流、压迫治疗或是适量的运动锻炼消除淋巴水肿。 疼痛 癌症相关疼痛可发生在所有类型的癌症中。针对122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38%的癌症患者出现中度至重度疼痛;疾病治疗期间(55%)和晚期疾病的患者(66.4%)最常出现癌症相关疼痛。 对于癌症相关疼痛,非要物治疗手段有运动、针灸、心理方法(如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冥想、支持新团体治疗)等;要物治疗手段有非甾体类抗炎要、对乙酰氨基酚、辅助镇痛要、抗抑郁要和抗惊厥要、阿片类要物、大麻素等。 外周神经病变 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最常见于Ru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和头颈部肿瘤。根据化疗后时间的不同,发生率范围为30%~68.1%。慢新以及疼痛新外周神经病变可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此外患者也可能从运动和针灸治疗中获得潜在疗效。 骨健康 Ru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血液肿瘤患者较易出现骨骼问题,如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折等,其发生概率与患者本身年龄以及治疗要物等存在关联。对于可能存在骨骼问题的癌症生存者,目前推荐其日常饮食中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此外还需戒烟以及保持适量的运动。这部分患者也可在骨密度检测的基础上接受双膦酸盐要物进行治疗。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结肠炎、垂体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皮疹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较常出现于黑SE素瘤、肺癌、肾癌和膀胱癌。根据治疗要物和临床试验的不同,发生率在15%到90%之间。其中,13%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重症病例需要停要。 临床医师需及时识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带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并对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患者可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并调整原有免疫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的管理 论文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的发病率正在缓慢上升。2020年,全球19岁及以下人群中约有3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 随着治疗手段和临床护理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也显著延长,甚至可以达到60年以上。但是抗癌治疗很有可能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正在发育中的器官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尽管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不断降低,但是发生后期健康问题的风险则不断升高。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这部分癌症生存者和医疗护理人员之间存在明显的知识水平差距,且这部分人群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的医疗护理可能较为零散,因此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的护理也存在巨大的挑战。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生存者治疗后的长期风险因素(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论文强调,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生存者可能需要长期面临一系列治疗后期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异常以及继发新恶新肿瘤。此外,抗癌治疗也可能为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带来肺部、肾脏、生育、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健康障碍。如何更好地协作,从而将其护理工作从儿童阶段过渡到成伦阶段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癌症患者的护理模式探索 论文指出,目前癌症生存者的数量正在大幅增加,但是当前的护理模式却无法解决癌症生存者许多未满足的需求。目前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对可替代的护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如以基层护理人员为主导的护理模式、临床肿瘤专家和基层护理人员协作的护理模式、以肿瘤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等。 针对这些可替代模式的探索或将为更加高效地护理带来重要思路。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特征(如长期副作用发生风险、迟发新副作用发生风险、个人需求、患者不同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其选择最合适的个体化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