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先心病患儿的“天使”:跨国护佑“心”生
更新时间:2022-04-28
图为蒙古国先心病患儿在华救治医疗团队。(资料图)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供图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8日电 题:蒙古国先心病患儿的“天使”:跨国护佑“心”生 中新网记者 张玮 “虽然新冠肺炎疫请阻断了我们继续去蒙古国义诊的进程,但是我们还是会通过微信与之前做过手术的一部分患儿家属进行随访。”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李伟拿出手机,给记者讲述着他从医30年间,与蒙古国先天新心脏病(下称先心病)患儿之间的故事。 1968年生人的李伟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便一直从事心外科工作。整整30年,他说,他是中国心外科事业突飞猛进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很多心外科手术是做不了的。”李伟说,而且,有些病是在近十几年才攻克的。 “比如主动脉夹层,这个病发展起来非常凶险,可能3天内就要命的。20年前,国内能做这个手术的医生少之甚少。”李伟向记者举例说明道,然而现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内蒙古唯一能独立开展这项手术的单位,大概每年能做100多例。 中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惠泽国内外患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2017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呼和浩特启动了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被确定作为在中国救治蒙古国先心病患儿的4家定点医院之一,全面参与赴蒙古国对先心病患儿筛查及接收来华手术治疗的工作。 李伟便带着素有“草原安贞”美誉的心血管外科团队,开启救助蒙古国先心病患儿的“天使之旅”。 李伟告诉记者,2017年至2019年,团队连续3年赴蒙古国总计筛查上千名患儿。“我们共成功手术救治70多例。最小的4个月,最大的17岁。” 李伟还清晰地记得,当一批批特殊的小患者坐着国际专列,历经2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内蒙古时,为了让孩子们快速适应当地的环境,医院经心布置了特殊病房,配备了会蒙语的医护人员。“就连食堂都为他们定制餐食。” 在短短的十几天里,这些罹患先心病的孩子们,在心外科医护人员的巧手施治、严密监护与经心照料下,各项身体机能逐渐恢复正常,重获“心”生。 “术后我们一直进行随访,孩子们都恢复得不错。”李伟欣慰地点着头。 资料图。图为李伟为蒙古国先心病患儿听诊。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供图 虽然时隔多年,李伟仍记得,第一次去蒙古国筛查出来一个2岁的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第二年,他随团队再次去蒙古国义诊时,这名患儿和家属从300多公里外专门赶到乌兰巴托当面致谢。 李伟告诉记者,也曾有一位美国专家给这个孩子做过检查,问他手术在哪做的,他说在中国内蒙古。美国医生点赞:“very good!” 在对蒙古国先心病患儿救治过程中,李伟发现,在蒙古国,先心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且复杂先心病整体发病率偏高。 “而在我们国家,由于先心病三级防护、产前检查、新生儿体检等预防工作在基层都做得非常好。所以,我们的先心病发病率整体在降低,复杂先心病逐渐减少。”李伟表示。 李伟说,让他始终坚守心外科一线的信念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如今,他仍平均每周做10台手术,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五六台,手术时间最长达8个小时。 “每天下手术后,虽然很疲惫,但躺在床上复盘手术过程是我多年来的习惯,想着手术顺利成功,心里很满足,很高兴。”李伟告诉记者,对他来说,每一位患者都像一个“作品”,能把每一位患者“做”好,是他最大的成就。 而在李伟心里,从医这些年,“天使之旅”像播撒出去的希望之花,美丽且绚烂。“对蒙古国先心病患儿的救治工作,我将会继续坚持下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