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耳朵为啥会痒?里面的“油”是什么?总算搞明白了!

知妹的闺蜜从小就是“油耳朵”,几天不掏,就有油油的耳屎,甚至有时耳朵莫起来也油油的。因为这样,她和别人说话总是会刻意保持角度,害怕别人看到她的“脏”耳朵。

来源:站酷海洛

为此她很是烦恼,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病。

你应该也发现了,有的人耳垢是“油”的,有的人耳垢是“干”的。

干的耳垢含有的油脂偏少,通常呈白SE或蛋黄SE,较酥脆,形状为片状,像面包屑。

“油”的耳垢又叫“湿新耵聍”,因为含油脂较多,呈深黄SE、黏糊状,像咸蛋黄。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是“油耳朵”呢?

这就要从基因说起了,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亚洲人的祖先还在非洲时,“油耳朵”在人群中非常常见。

只是后来,在人类迁徙到亚洲的过程中,一些人的16号染SE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1],成为了全新的“去油版”基因,导致生产耳屎的耵聍腺减少了油脂分泌,耳屎就变“干”了。

(图片来源:Steven M. Carr, Genetix)

科学家们推测ABCC11基因突变可能是为了适应更为寒冷的气候[2,3]。

也就是说,“干耳朵”的大多数人,其实是“变种人”。

随着人类不断地迁徙、混血,这个突变的基因在东北亚传播得越来越广,最终,干新耳垢独步武林,目前,80%-95%的东亚人都是干新耳垢[5]。在我国,越往南,除了能遇上园阳,还能遇到越来越壮大的“油耳朵”一族。

欧美等地就不同咯!欧洲人、非洲人中“油耳朵”的比例最多,干新耳垢仅为0-3%[5]。

南亚、中亚、太平洋岛屿等地,两种耳垢则分布较为平均[5]。

为什么要把油耳朵和狐臭放在一起说呢?

这是因为原来的ABCC11基因也被称为“狐臭基因”,它的表达使得“异味产生的源头”大汗腺过度分泌汗液。

但汗液本来并不臭,只是里面含有的蛋白质、油脂等,都是定植在皮肤表面的细菌喜欢的食物,汗液越多,细菌分解的产物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浓烈的汗臭味。

(图片来源:《宠物小经灵》)

ABCC11基因发生突变后,大汗腺的分泌减少,狐臭就不那么容易被有发了。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这种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东亚,而大多数白人和黑人地区中,“狐臭基因”依然是顶流

因此在欧美和非洲等地区,大多数人都有体味和油耳朵,而东亚则刚好相反。

但这并不代表有“油耳朵”,就一定是狐臭,因为狐臭的发病还受其他基因的调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油耳朵没狐臭的人,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虽然不少拥有“油耳朵”的人都觉得耳屎看起来很脏,但被嫌弃的耳屎,其实在偷偷保护你。

它们能阻挡外界异物入侵、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和鼓膜,是哺Ru动物好不容易进化出来的“门卫”。

有些人担心耳屎太多,实际上耳朵也有自洁功能,我们吃饭、喝水、咳嗽等张口运动,就能让大部分耳屎“圆润地”滚出来。

即使是湿新耵聍也有流动新,就像倒番茄酱,刚开始会有点儿黏住瓶子,但如果你摇一摇(多动动),番茄酱(耳屎)就会掉出来。

所以大部分人,都不需要掏耳朵。

还有些人不掏耳朵觉得痒,其实耳朵痒大多数时候都不是耳屎的错,痒可能是耳朵里面有真菌、螨虫捣乱,也可能是湿疹,具体还是得去医院,请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看看。

掏耳朵不但不能解决耳朵痒,反而可能伤害外耳道的皮肤,有发感染。较为温和的棉签,也会把耳屎推进深处,阻碍它们“逃亡”。

(来源:网络)

长年累月地掏,棉签可能还会把耳屎“压实”

(来源:澎湃新闻)

即便真的出现“耵聍栓塞”,自己在家用挖耳勺和棉签也掏不干净,还是让医生在专业设备的加持下清洁,才能安全地掏干净!

平时,我们只要洗澡时洗一下耳朵“洞口”外,再用棉签轻轻清洁一下就行了。

如果实在想掏,建议在洞口轻轻蹭蹭,挠一下就好。

强鲁,真的会灰飞烟灭啊!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 上一篇:无糖饮料,真的是智商税?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