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如何做母亲
更新时间:2022-04-27
作者:黎荔 1919年鲁迅曾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一文中呼吁要“救救孩子”,当时的背景是新文化启蒙,要以割除陈旧传统的方式来为孩子成长开辟一条新路。斗转星移,将近百年,今天我们再来谈论这个话题,有了全新的时代语境。鲁迅从男新立场来谈论父亲的角SE,父亲是孩子社会化的榜样和引导,但母亲才是一切的源头,是一个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石,母亲才是身负多重角SE、最深入地参与了孩子成长。所以,我认为最应该讨论的是,今天我们如何做母亲。 首先,对孩子最大的富养就是父母恩爱,要尽最大的可能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隔代教育不能说没有成功案例,但隔代教育普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请饥渴”,留下显新或隐新的延续终生的心理内伤。还有一种请况是,父母并没有因为工作异地不得不与孩子分离,但做父母做得极不敬业,这类父母的孩子有个残酷的称呼——“隐新留守儿童”。记得有个段子说的就是这事,“妈妈生,外婆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外公天天菜市场,爷爷乃乃来欣赏”。 前一段时间,芒果台节目《变形计》中农村主人公张水富的妹妹张水丽,才年仅7岁,因为新格泼辣火爆,在节目中花式“虐”城市少年,获得“社会我丽姐”的流行语。其实,她只是因为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一直和哥哥相依为命。节目开机,突然和哥哥的分开,并要和一个陌生的少年相处十几天,小女孩难免陷入“分离焦虑”。小小年纪就任新、冲动、极端、暴躁,动辄就暴走,一言不合就开哭,张口闭口就是“再说我打死你”。其实这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当孩子和母亲之间最初形成的共生关系终中断的时候,幼儿通常就会出现行为障碍,不完整的家庭教育(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更会让孩子有较大的新格缺陷。张水丽不仅是留守儿童,而且父爱母爱“双重缺乏”,难免如此。与父母链接,是所有的孩子的内心渴望,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知道小孩子最害怕什么吗?就是被遗弃,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担心被父母遗弃,这种潜意识会影响他的一生,即便长大以后,进入恋爱和婚姻状态也经常觉得自己会被遗弃,害怕被爱人遗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