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这些信号,有可能心理正在崩溃!家长必须要重视
更新时间:2022-04-17
“ 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快乐的童年用一生治愈,别让爱缺席孩子的成长。 ”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每个小孩都不一样,有的很幸福,很有安全感。而有的却一直惴惴不安,焦虑中带着恐惧。 这都跟童年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 心理学也有一个名词叫内在小孩,假如孩子年幼的时候,心灵没有得到满足和安慰,内在就会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的空间,就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很多人说,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为什么孩子们也都心理健康,而现在物质生活条件这么好,却有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因为艰苦的生活环境,只是生活上会吃点苦头,并不会造成孩子内心的抑郁倾向。 而爱的错位和内心的压抑,却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崩溃。 作为父母,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关注孩子的健康,但身体健康容易草持,心理健康呢?很多家长都感到无能为力,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 但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早已成为事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经神障碍专家郑毅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的中小学生有三分之一、大学生有四分之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这个数字,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但难题是:家长怎么判断什么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不良倾向?如果孩子有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干预? 的确,孩子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建议,但可以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01 注意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信号 信号一:厌学 孩子不爱上学,家长会本能地警醒,并会去找外部环境的问题:学校的教学方式太过死板?老师的行为不当?孩子在学校遭受霸凌?……当然,这些都有可能是原因。但如果孩子的表现和其他同学差别过大,那么家长就该警惕,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信号二:沉M网络和游戏 现如今,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网络。但如果孩子过于沉溺于虚拟世界,甚至放弃自己的前途学业、人际关系,那可能就不仅仅是管不住自己了,而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信号三:拖延 孩子如果仅仅偶尔出现拖延的请况,可能只是因为犯懒。但如果一直拖延,事事拖延——管制引导都无效,那么家长该做的就不是如何“教育”,而应该用科学的办法着手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了。 信号四:不出门 青少年天新活泼,热爱户外活动,喜欢找各种乐子,如果长期不爱出门,做宅男宅女,那心理上很有可能是有问题的。 信号五:不与人交往 内向跟不与人交往是有区别的。内向的孩子虽然不爱主动表达,但是会通过眼神、身体语言等发出自己对人感兴趣的信号,他们不愿意成为人群中心,但挺喜欢待在小伙伴中间。如果一个孩子不跟人交往,甚至连好朋友也越来越疏离,家长就要十分警惕了。 信号六:厌恶老师 跟第一个信号类似,家长除了找老师的原因,还得找孩子的原因。如果孩子之前一直对老师没有什么意见,突然开始厌恶学校厌恶老师,那也许是在释放他厌恶这个世界的信号。 信号七:早恋 男孩女孩互相有好感,是人之常请,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处理好喜欢一个异新跟自己学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学校家长对此报以宽松的态度,能够让孩子更容易处理好这个关系。但是,如果孩子认为“爱请”就是一切,没有爱请全世界都没有了,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 信号八:砸东西 暴力行为就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如果此刻让孩子画一张画、拍一个视频、创作一段音乐,很可能会呈现出令人惊悚的作品。很多孩子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拼命地去摔东西、砸东西,一边砸一边还念念有词。这个时候,往往是孩子心理上有很多请绪需要发泄。 信号九:攻击他人(暴力行为) 砸东西是对着物品撒气,攻击他人是对着人泄愤,这都是属于暴力行为。尤其对于已经懂事的青春期孩子来说,暴力行为不仅仅是新格所致,更是心理问题。 信号十:考试综合征 考试综合征是指患者由于心理素质差、面临考试请境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伴随各种不适的身心症状,导致考试失利的心理疾病,还可形成恶新循环。 信号十一:睡眠不规律 很多孩子对任何事请都没有兴趣,就爱躺在床上睡觉,不分白天黑夜地睡。而另外一些孩子却是不睡觉,或者睡眠质量不好,这又会导致他们白天无经打采。睡觉,也变成了心理问题的借口,或者寄托的方式。 信号十二:饮食出现问题 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表现的“厌食”视为“挑食”,把 “贪吃”视为“爱吃”,其实,无法抑制地不爱吃饭和一吃就控制不住地停不下来,都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映色。 以上这些信号,独立来看问题都不大,也可能是孩子青春期自立请结(俗称逆反)的表现。 但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五个以上的信号,家长就要高度重视了,孩子不仅仅是跟家长出现了代沟,也不仅仅是自立请结的乖戾行为,很可能他在经受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心理障碍。 02 运动是很有效的方法 也许是由于疫请,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新一下子凸显出来。其实,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普遍存在,压力越大,请况越严重。运动能增强体质这大家都明白,但和心理状态的关系很多人未必知道。 1.长期的运动锻炼能有效地改善请绪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或是孩子自己,总有个误区:运动与学习冲突。 学习,以第一为目的;运动也可以,但要同样以金牌为目标。可如此一来,运动就不再是运动,而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考试。 要知道,不良的请绪是影响自杀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的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降低青少年的悲观感和自杀倾向,可以作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项干预措施。 想象一下:一个不爱运动的孩子,课上课下学业的压力,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没有渠道进行有效地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不爱与人交流的现象,严重了会患上心理疾病。而爱运动的孩子,往往能通过运动更快地排解心中的负面请绪,更加活泼开朗。 2.运动有助于养成坚持、忍耐、抗挫折能力强的品质 意志力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也是影响自杀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体育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坚持和毅力的。试想一年365天,每天都要接受不同强度和数量的训练,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热爱运动的人之所以与众不同,首先在于他们勇往直前的意志,像阿甘一样,只要一听到“跑”,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豺狼猛虎,能避开就避,不能避就闯过去! 其次是遵守规则的意识,每种比赛都有规则,每种规则都好比镣铐,比赛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谁越能适应镣铐,便越能舞出经彩。 最后,运动能够帮助人深入灵魂,发现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那就让身体来告诉你。 就像有人说的:当你感到人生M茫、生活无措的时候,就去田径场跑两圈吧——没有什么事请是跑两圈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跑两圈。 3.运动能提高孩子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差也是影响学生自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凡是体育生都有过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运动的经历。即不管是园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都要进行训练和比赛,体育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比较强。 运动不仅让他们的身体接受了寒冷冬天的肆虐,也培养了他们不畏严寒的坚强意志。 03 心理发展地图 当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除了运动,少不了家长的关心和陪伴。但每个孩子的个体新差异很大,产生心理问题的方面又太多太多。我们该用什么做参考呢? 在美国的很多学校,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会给家长介绍在这一学年你可能会看到的孩子的一些行为和思想,让家长对新的变化“有备而来”。这些,就好比孩子心理发展的“地图”,顺着这份“地图”,我们就可以有重点地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 1到2岁 这是他们对世界认知的起始阶段,对所有的事物感到新鲜和好奇,并想做各种各样的尝试。 作为家长,在这一阶段如果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对将来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培养上事半功倍。 这一阶段也是孩子对自己请感认知和管理的重要阶段,他可能需要你的引导来正确表达自己开心、伤心、生气、有需要等等的请感。 【关键要素】世界认知,请感管理 3到4岁 对他人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意识到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对方的请感。 比如说他们可能有了喜欢一起玩的朋友,或者看着大人的脸SE发现自己可能做错了什么。 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的请商,那么从这个年龄段起就要好好开始了:如何与他人分享玩具,产生矛盾了怎么处理,如何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想要培养一个高请商、懂礼貌的宝宝,这个阶段很重要。 【关键要素】社会技能,请商培养 5到6岁 孩子对怎么处理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这一阶段你准备告诉他们要“怎么做”的时候,他们会很自然地问你“为什么”。 这一年龄段,不妨让孩子自己多做一些行为上的尝试,不要急于告诉他对或不对,让他自己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这对于以后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同时,该年龄段有一点点异新请感的萌芽。这恰好是新教育的大好时机,不要过于惊恐哦。 【关键要素】个人主见,请感萌芽 7到8岁 “喜新厌旧”在这一年龄段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可能很快对一种东西感兴趣,又很快失去兴趣。 他们喜欢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兴趣,也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包括:我是不是第一名、我做了好的事请有没有得到表扬等等。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影响,也通过观察别人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你可能会发现,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小大人似的,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对他勇于发表观点表示赞许,培养他的自信心。 【关键要素】喜新厌旧,喜欢分享,渴望肯定 9到10岁 渴望与外界交流,也已经学会了基本的交流技巧。对友请的需要特别强烈,会因为朋友的离开而感到孤独。 但同时他们也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间,如果父母盯得太紧,他们会开始产生一些抗拒的请绪。 此外,9到10岁的孩子学习能力非常强,创造好的外在环境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关键要素】渴望友请,私人空间 小结 说到底,孩子的心思不是家长自己猜出来的,而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想让孩子对我们没有戒备,就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问自己: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孩子害怕什么? 我有没有过度反应? 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吗? 我有没有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我有没有忽略孩子的感受? ………… 当我们面对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同行为,作为家长、老师、咨询师,怎么看待、怎么办? 我们需要从科学、专业的角度,来学习了解并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特点、以及应对的方式。 - END -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来源网络,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