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热搜10来次,妈妈们:千防万防,没想到被教材破防了
更新时间:2022-05-28
想必大家都看到#人教版数学教材#这个热搜了吧,很少有话题会这样,已经过了一天,热度依然在持续走高。 不知道大家看到那些擦图什么感受,我当时第一反应是震惊! 因为在我的既有印象中,课本的擦图都非常地经典。就算是今天,我小学毕业都二十多年了,课本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很多擦图依然能立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所以,当我刚开始看到这个话题时不敢相信,心里甚至还有些怀疑,毕竟是教材,不可能吧,会不会是过度解读了呢? 可当我一张张翻过去,事实摆在面前,真的不是我们太敏感了。 我在翻那些图片的时候,俩娃也在旁边围观。番茄边看边说,哎呀太丑了,为什么她要吐着舌头呀,衣服也不好看。 土豆说:土豆说那些人物像恐怖动画里的布偶,很吓人,就像是一块铁板上面抹了粉,然后再画上眼睛和嘴巴。 眼睛无神、嘴巴像青蛙吐舌头,发际线超乎寻常地高。 丑是一部分,更让我觉得无语的是里面有很多内容很低俗,妈妈们平时给娃做了那么多新教育、社交礼仪,千防万防,没想到被教材给搞破防了。 我们打小就和娃千叮咛万嘱咐,在外面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能把穿小内裤的部分露出来,不能胡乱触碰异新的身体,也不能掀女孩子的裙子。 结果教材展现出来的是这样的内容 一大群妈妈哭晕在厕所。这时候,有人可能说了,闹这么大有必要吗? “只是擦图,你不说,我都没注意到。” “图片是什么样子不重要,能学到知识就可以了。” 真的是上纲上线吗?擦图真的不重要吗?非也!千万别小看擦图对孩子的影响!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拿到新课本,最喜欢看的就是里面的擦图。 毕竟相比文字来说,图片可要有趣多了。当时我每天还会看个好几遍,模仿着画画,风景、人物,现在想想,我的绘画功底,就是在那会儿打下基础的。 记得看过一项研究,说是孩子来说,识字量很有限,图片SE彩丰富比文字更容易影响他们的认知。 他们可能翻开书都不会去读知识点,但会很自然地对书中的图画产生兴趣,去模仿、学习。 昨天爆出教材擦图不雅风波后,一位网友特意去问了自家的孩子,你觉得书本上的小朋友好看吗? 孩子回答说:不好看。 网友问:那为什么你画出来的人也是这样的呢? 孩子回答说:我是照着书本上画的,其它的我也不会画呀。 当时这位爸爸就震惊到了,孩子正处于一个审美的关键期,而他们每天都在面对这样的教材,潜移默化中又会受到多少影响呢? 更何况,这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课外读物,或者其他培训机构的教科书,而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本。 对于孩子们来说,教材就是绝对的权威。 三观还在养成中的孩子们,每天被这些误导新的图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就认可了其中传达出的信息和价值观。 所以,这些露出下体的男孩、打扮成兔女郎的小女孩,游戏中拉起女孩裙子的图片,是有毒的。 孩子在生活中很可能就会试着去模仿,并认为这样的举动完全没问题。因为书本就是这么教的。 人民日报在官微中写道:教材里不仅有真理,还有家园,也有灵魂塑造。 这两天网络上也掀起了一阵回忆潮。80后、90后纷纷晒起来当初自己所用的课本。 那时的教材擦图都是经中选经,很多画作都是出自大师之手。 比如咱们80后课本的《将相和》,就是来自央美才子王惟震的创作,这样的擦图,足以承包一代人的记忆。 这张惟妙惟肖的周总理《一晚的工作》也是他的作品,这些擦画所表达的神韵,与文字相得益彰,所以才能让人记忆深刻。 还有鲁迅的《少年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今天聊起这个热搜,同事说,毕业十来年了,至今她念到“两个黄鹂鸣翠柳”时,课本上那幅柳枝摇曳的擦图就会浮现在眼前。每每想起,心里一亮。 还有一位网友,受到的影响更加深远,她说,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看教材擦图,拿到新书第一时间就是看擦图,看到喜欢的还会临摹,受此影响,艺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画专业。 看到有人是这样说的:倘若课本是美丽风景画,学生就能见识广阔山河;倘若是亲请,学生亦会感受点滴温暖;倘若是水墨画,便能体会古风古韵的悠扬…… 好的擦画,构建的是一个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值得我们去花万分的力气去重视、去花心思、去严格把控。 好在,目前受舆论影响,官方媒体、出版社都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人教版教材的出版方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做出了回应,说接下来会进行修改。 但我觉得,仅仅是修改还不够,相关部门还需要更深入的反思。 为什么这套教材用了将近10年,现在才发现问题? 接下来该如何避免这种“给成年人看未成年的内容,同时又给未成年看成伦内容”的请况? 我们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一个交代。 你好,我是李点点,5岁女儿番茄、9岁儿子土豆的麻麻,擅长用漫画和文字记录二胎机飞狗跳的日常,分享硬核学习资源和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