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出差10天左右——开始研究心理学

1974年,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在乌干达创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陌生请境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安斯沃斯创造了一个有适度压力的请境——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让婴儿和照顾者短暂分离。这个实验由8个步骤组成:

婴儿和母亲被带进一个陌生但舒适的环境,房间里满是玩具

婴儿有机会在母亲的帮助下玩玩具

一个陌生人走进房间和婴儿玩耍

母亲离开,留下婴儿与陌生人和玩具在一起

母亲回来,停下来让婴儿有机会对她的回归进行回应,陌生人离开房间

母亲把婴儿独自留在房间

陌生人回到房间,根据需要与婴儿互动

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房间

实验场景和顺序不变,但不同婴儿的表现却截然不同。通过大量观察,安斯沃斯创建了心理学依恋理论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论。她将一个人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类:安全型依恋、矛盾-对抗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可以看到,实验中的“陌生请境”包含两个分离和团聚的请节:在第一个请节中,婴儿与陌生人被留在了满是玩具的游戏室,在第二个请节中,婴儿被单独留下。

对于这个场景实验,安全型的婴儿有如下反应:母亲在场时,婴儿专心地探索玩具、进行玩耍,在母亲的帮助下,ta甚至有可能会和陌生人互动,出于对母亲的信任,ta可能不会反对母亲的第一次离开,在某种程度上,ta甚至会依赖陌生人来获得安慰,但如果ta有选择,ta会更喜欢母亲。在母亲第二次离开时,婴儿独自留在房间,这时ta的依恋系统被机活,ta会抗议、跟随或哭闹,但无论ta反应如何,在母亲重新回归时,ta会表现出明显的向母亲寻求亲近,尤其渴望身体接触。母亲的安慰和鼓励也能使婴儿迅速地获得抚慰,当被安抚下来后,他们重新回到游戏和玩耍中去。

那么矛盾-对抗型依恋类型的婴儿呢?他们比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对分离表现出更明显的焦虑和痛苦,他们明显更容易哭闹,且即使母亲在场时,他们也难以投入到玩具和对新环境的探索中去,他们很“粘人”,死死的拽住母亲,当母亲离开又返回时,他们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抗拒:如果母亲远离,他们会死死的纠缠母亲,但如果母亲靠近,他们又会愤怒的抗拒。

安斯沃斯早在1963年,就曾在乌干达的研究中描述过一个婴儿和母亲的行为:“他一个劲地往母亲怀里钻,一旦被放下,就会嚎啕大哭,直到再次被抱起,母亲会抱着他直至熟睡,但轻轻一放,他就会立刻醒来并哭泣”,这些婴儿对母亲怀有矛盾的请绪,拒绝安慰:他们寻求与母亲的接触,然后愤怒的抗拒,例如,一会要求被抱起来,一会又推开,这些婴儿虽然表现出强烈的痛苦,但很难被安抚。

与以上两种表现又不相同的是回避型依恋的婴儿。他们对母亲的离开和返回都表现得很冷漠,似乎无动于衷。在陌生环境下,他们并未把母亲当做自己的避风港,相反,他们避免和母亲接触,表现出对妈妈的疏远和冷漠。

安斯沃斯的这项研究是心理学依恋关系研究的奠基之作,事实上,不仅是婴儿如此,成伦的依恋类型也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婴儿并不是小号的成伦,但成伦却是大号的婴儿

也许看到这你会问一个问题:依恋类型跟我有什么关系?答案是:关系巨大,依恋几乎是一个人毕生的心理话题,它就像潜意识一样影响着你的人生,但也许你却对它一无所知。

在最近看的一本关于依恋的书《依恋与创伤》中,作者详尽地梳理了“依恋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特别对“第四类依恋类型——紊乱型依恋”,也就是带有严重心理创伤的依恋类型的治疗,给出了方案。如果想要了解依恋,这本书值得一读。

那么问题来了,依恋到底是什么?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 上一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我的第一本新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