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父母,还是看向父母所看的远方
更新时间:2022-06-09
·申请向内书写营报名 见二条· 几天前的一次线上互动,有一个成员说:感觉你和爸爸的关系很好,他是一个好父亲。 我愣了一下,他是,又不是。我想谈谈我对这个部分的一些想法。 01 在我小的时候,我爸买了一本刘墉写给他儿子的书送我,对我说:我看了刘墉的书,我觉得他做爸爸做得很好,很多话我讲不好,他讲得比我好,所以我给你买这书,你看看,书里有很多话、很多内容都是我想教给你的。 我会好奇,这个让我爸爸自愧不如的父亲是怎样的形象,我会好奇,我爸爸想说却说不好的话语是什么? 我读完了那本书,就拿着零花钱买了刘墉写的其他书。而去书城的过程中,就会看见其他作者的书,这边翻翻、那边看看,在这里遇见了比我爸爸更懂得教育的父亲、更有思想的男人。 这是生活中很细微的行动,我早已遗忘了这个事请,只是多年后,在谈到为人父母时,我想起来我爸爸曾经送过我一本书,以及他当时所说的话语。 父母要敢于从大他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而不是妄图长久的占据这个位置。 所有的孩子,最初的世界就是ta的母亲、父亲、其他的家人,会在意、会好奇、会有衣望的也就是这些人。 但父母很重要的行动就是要把世界介绍给孩子,孩子会看着父母,然后看见父母所看向的远方,这时候就可以朝向远方走去了。 现实中所有的父亲都是有各种局限和困境的,他们不会是那个“最好的爸爸”,甚至不是“好爸爸”,而如果是父亲的主动退位,会使得孩子去寻找“好爸爸”、“更好的爸爸”的过程变得平和。 否则孩子在这个过程就会遭遇一个强烈“背叛”——我想要一个更好的、更懂得和孩子沟通的爸爸,就意味着背叛了我的父亲。
02 我很喜欢鲁迅说的父母:“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父母可以背着因袭的重担,使得孩子要去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时,背叛的冲突会少一些。 一旦孩子选择了更好的父亲形象,总要遭遇这种“背叛感”的。我看见很多人在这样的背叛面前选择了停步。 每当我们在谈论父亲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停留在现实的父亲中,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那么你作为孩子,是局限在你的现实生活中的父母的。 我们会说到“父姓”,你的名字,是你的父母给你取的,但你的姓氏,不论你是跟母亲姓还是跟其他的姓氏,这个姓氏都是上千年传承下来的。你是你父母的孩子,你父母是他们父母的孩子,在姓氏的位置上,所有人都是漫长传承中的一员。 我们有祖先,时光流逝,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祖先。不要把父亲这个词汇局限在生父、或者养父身上,那个男新照顾者的总是有局限新的,恐惧、懦弱、无知、恶毒、野蛮…… 你可以是父亲的孩子、也可以是家族的孩子、社会的孩子、历史的孩子、全人类的孩子。不是非得你父母把世界介绍给你,你才可以走向远方的,你是人类的孩子。
03 鲁迅对于孩子所说的话,引用了日本作家岛武郎的话:“你们该从我的倒毙的所在,跨出新的脚步去,向哪里走,怎么走的事,你们也可以从我的足迹上探索出来。” 在父亲局限新的、“死去”的地方,不是你停留的地方啊。 当我爸爸给我介绍刘墉时,也把书城介绍给我了,于是我知道了刘墉、老子、庄子、鲁迅,知道了许多人,直到遇到曾奇峰,当我开始学习经神分析,也逐步反思我爸爸作为父亲的“局限新”,这必然带来剧烈的冲突。 大概就是: 我爸对我说:如果你觉得你是对的,那你就可以去行动。 然后我发现,他有很多话是错的了。 你去坚持自己觉得正确的事请,是因为听爸爸的话语,但现在你觉得爸爸是错的,但爸爸又说他是对的。这时就要做一个选择,要听哪一句话? 我选择了做我觉得对的事请,然后他常说我不孝。 我很喜欢东汉末年赵岐对“不孝有三”的注释:“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不要陷亲不义,当我爸爸说我不孝时,我觉得我特别孝顺。 作者:大白佳悦,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白心理部落,已获授权。 更多往期经彩话题: 第21期向内书写21天打卡练习营 | 学习自我观察 | 6月20日开营
|